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致力于探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文体结构中理性因素的发展,却忽视了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干巴巴地授课,置学生的情感于不顾,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弄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童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育和教学效果被打折扣。其实,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而且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就是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走“以情为中心”的道路是合情合理的,是正确的。因此,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转变思想,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创设活泼、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与学生保持情感体验上的一致,让学生入景人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更新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的有效。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已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但随着多媒体展示荷塘的美景。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牵住了,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同学们,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的。现在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课文《荷花》,一起去感受赏莲的快乐吧!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意境。然后我借助多媒体演示“5荷叶挨挨挤挤……荷花姿态不一”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游湖的情境和置身湖中的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人情入境,内心不但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用画面再现课文情景、深化感情
图画普遍受到孩子们的喜欢,特别是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画式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把学生带人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课文的内涵。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用课件向学生展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建筑的宏伟。把学生带进了繁华的买卖街,漫步在亭台楼阁、花园小榭之中,饱览中外名胜……学生陶醉了,然而这一切瞬间化为灰烬,荧屏上展现的是八国联军肆意抢掠,烧毁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通过录像,学生了解了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证,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见,图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受到思想教育。
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情境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科学》中说:“当儿童玩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力。”游戏是激发儿童人格的重要途径,而课堂表演恰恰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好形式。如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陶罐和铁罐,当两位学生戴上头饰,教室里的气氛立刻沸腾起来。担当角色的,作为观众的,个个都兴奋不已,如身临其境。表演开始,课文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使学生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品格。
四、用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演示是以实物为中心,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是形象直观教学手段。如我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亲手摘了一些新鲜带叶子的杨梅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从观察杨梅的叶子,杨梅果的特点,也亲口尝尝杨梅的味道,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以实物演示情境时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用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中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景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述,这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中,当学到“飞机遇到寒流,机翼结冰失去平衡,情况严重。”这一节时,老师用急切的心情进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当老师读到“飞机冲出了寒流”“咱们脱险啦!”学生也和机组人员一样激动、兴奋。可见,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以情促学”是以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为理论依据,以情感教学心理学中的情知交互作用为理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有中国特色:既有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又有教学的效果性。只要我们善于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但随着多媒体展示荷塘的美景。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牵住了,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同学们,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的。现在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课文《荷花》,一起去感受赏莲的快乐吧!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意境。然后我借助多媒体演示“5荷叶挨挨挤挤……荷花姿态不一”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游湖的情境和置身湖中的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人情入境,内心不但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用画面再现课文情景、深化感情
图画普遍受到孩子们的喜欢,特别是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画式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把学生带人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课文的内涵。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用课件向学生展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建筑的宏伟。把学生带进了繁华的买卖街,漫步在亭台楼阁、花园小榭之中,饱览中外名胜……学生陶醉了,然而这一切瞬间化为灰烬,荧屏上展现的是八国联军肆意抢掠,烧毁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通过录像,学生了解了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证,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见,图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受到思想教育。
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情境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科学》中说:“当儿童玩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力。”游戏是激发儿童人格的重要途径,而课堂表演恰恰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好形式。如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陶罐和铁罐,当两位学生戴上头饰,教室里的气氛立刻沸腾起来。担当角色的,作为观众的,个个都兴奋不已,如身临其境。表演开始,课文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使学生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品格。
四、用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演示是以实物为中心,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是形象直观教学手段。如我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亲手摘了一些新鲜带叶子的杨梅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从观察杨梅的叶子,杨梅果的特点,也亲口尝尝杨梅的味道,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以实物演示情境时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用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中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景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述,这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中,当学到“飞机遇到寒流,机翼结冰失去平衡,情况严重。”这一节时,老师用急切的心情进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当老师读到“飞机冲出了寒流”“咱们脱险啦!”学生也和机组人员一样激动、兴奋。可见,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以情促学”是以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为理论依据,以情感教学心理学中的情知交互作用为理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有中国特色:既有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又有教学的效果性。只要我们善于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