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35-01
高一作为高中的起始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处在一个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加之新教材对古诗文鉴赏的篇目作了大幅度增加,阅读难度也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学生面对生硬、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教师教的累,学生谈文言文心生恐惧,背诵记忆成为永恒的伤痛,如何才能巧妙艺术的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呢?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坚守开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疑,恰当诱导,优化方法,把立足点转移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多读、多思、多练、多背、多记。以下是对高一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温度知新,优化文言教学
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只对文言字词做浅显的理解,能翻译较简单的文言句子,课内的文言文大多要求背诵,考试也只考察课内文言文相关内容,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课内学习过的文言文记忆较深,能够背诵其中很多篇段,这对于高中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缺少对文言文知识的深刻讲解,对很多文言知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正是高中文言文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文言词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新的文言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如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的第一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初三同学在学习时都知道这是个判断句,是由“……者,……也”构成的判断句,由此我们类推高一文言文中类似的判断句。如《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另外,还有这种句式的两种变形形式,即“……者也”和“……也”。同样在《陈涉世家》中有一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这一句中的“数”读“shuò”,意为屡次、多次。那么在《鸿门宴》中就有“范增数目项王”,两者对比,学生自然容易理解了。还有九年级语文《隆中对》中的“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对于“莫之许”课文注释为“莫许之”,“许”为承认、同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然忌不自信”,“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这两个句子均为宾语前置,那么同样在高一语文《鸿门宴》中有“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这里“不自意”即为“不意自”,“意”为料想(没有料想到自己)。这是同一类宾语前置的句式,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类似的句子,两相对比,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宾语前置呢?这里必须给学生讲明白,其实在文言文中有一种写作习惯,就是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如果是代词作宾语,无论这个代词是做介词的宾语还是谓语动词的宾语,这个代词宾语都要要前置。学生明白了这一文言知识,能够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诸如此类的文言语句多不胜举,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温习学过的语句,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新知识。
二、妙用语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文言知识掌握模糊,不能辨认文言句式中倒装、省略、用词中的活用现象,这与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薄弱有很大關系。学生熟练掌握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然后用这一语法规则来分析文言文,自然容易了许多。如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现象,很多学生很茫然,不知这些后置的成分应该置于何处,翻译时该如何翻译。在《马说》中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这里“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者”,“千里”是用来修饰限定“马”的,即为“马”的定语,本该在中心词“马”的前面,但该句中“千里”置于了“马”的后面,即为定语后置。类似的句式还有《石钟山记》中的“石之铿锵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荀子。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在《狼》中有“其一犬坐于前”。我们翻译时译为“其中一只狼像犬一样坐在前面”。“犬”译为“像犬一样”,是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能直接作状语修饰谓语,但在文言文中有时用名词来描摹动作行为发生的情状,即为名词作状语。高一语文《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道芷阳间行”中的“兄”“间”均为名词作状语。《烛之武退秦师》中“夜缩而出”“即东封郑,又欲肆其两封”中的“夜”“东”同样为名词作状语。照此,我们可以在学习中让学生把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结合起来,深刻理解、领会文言语法知识,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三、厚积薄发,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积累文言知识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作为高中起始年级,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读文言文,感到枯燥、乏味、艰涩,课文中涉及的文言现象又很零散,这就有必要把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做一整理归纳,作好文言文知识的点滴积累。实词、虚词、句式分类整理,记住典型的例句和出处,反复背诵和记忆,日积月累,这个储备越来越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日渐高涨,能力自然越来越强。如实词“幸”有多个意项,在《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中“幸”理解为希望。《鸿门宴》“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中“幸”指帝王与女子同房。《鸿门宴》中也有“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这里的“幸”是幸亏、幸而的意思。当然“幸”的其它意项我们可以通过课文中的例句熟练掌握,做到活学活用。同时,对学过的课内文言文,学生应熟读成诵,举一反三,涉及到的文言词句能信手拈来,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高一甚至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不仅要加强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自我。
作者简介:李浩杰,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教师,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及研讨活动。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35-01
高一作为高中的起始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处在一个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加之新教材对古诗文鉴赏的篇目作了大幅度增加,阅读难度也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学生面对生硬、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教师教的累,学生谈文言文心生恐惧,背诵记忆成为永恒的伤痛,如何才能巧妙艺术的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呢?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坚守开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疑,恰当诱导,优化方法,把立足点转移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多读、多思、多练、多背、多记。以下是对高一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温度知新,优化文言教学
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只对文言字词做浅显的理解,能翻译较简单的文言句子,课内的文言文大多要求背诵,考试也只考察课内文言文相关内容,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课内学习过的文言文记忆较深,能够背诵其中很多篇段,这对于高中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缺少对文言文知识的深刻讲解,对很多文言知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正是高中文言文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文言词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新的文言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如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的第一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初三同学在学习时都知道这是个判断句,是由“……者,……也”构成的判断句,由此我们类推高一文言文中类似的判断句。如《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另外,还有这种句式的两种变形形式,即“……者也”和“……也”。同样在《陈涉世家》中有一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这一句中的“数”读“shuò”,意为屡次、多次。那么在《鸿门宴》中就有“范增数目项王”,两者对比,学生自然容易理解了。还有九年级语文《隆中对》中的“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对于“莫之许”课文注释为“莫许之”,“许”为承认、同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然忌不自信”,“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这两个句子均为宾语前置,那么同样在高一语文《鸿门宴》中有“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这里“不自意”即为“不意自”,“意”为料想(没有料想到自己)。这是同一类宾语前置的句式,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类似的句子,两相对比,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宾语前置呢?这里必须给学生讲明白,其实在文言文中有一种写作习惯,就是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如果是代词作宾语,无论这个代词是做介词的宾语还是谓语动词的宾语,这个代词宾语都要要前置。学生明白了这一文言知识,能够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诸如此类的文言语句多不胜举,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温习学过的语句,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新知识。
二、妙用语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文言知识掌握模糊,不能辨认文言句式中倒装、省略、用词中的活用现象,这与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薄弱有很大關系。学生熟练掌握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然后用这一语法规则来分析文言文,自然容易了许多。如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现象,很多学生很茫然,不知这些后置的成分应该置于何处,翻译时该如何翻译。在《马说》中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这里“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者”,“千里”是用来修饰限定“马”的,即为“马”的定语,本该在中心词“马”的前面,但该句中“千里”置于了“马”的后面,即为定语后置。类似的句式还有《石钟山记》中的“石之铿锵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荀子。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在《狼》中有“其一犬坐于前”。我们翻译时译为“其中一只狼像犬一样坐在前面”。“犬”译为“像犬一样”,是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能直接作状语修饰谓语,但在文言文中有时用名词来描摹动作行为发生的情状,即为名词作状语。高一语文《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道芷阳间行”中的“兄”“间”均为名词作状语。《烛之武退秦师》中“夜缩而出”“即东封郑,又欲肆其两封”中的“夜”“东”同样为名词作状语。照此,我们可以在学习中让学生把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结合起来,深刻理解、领会文言语法知识,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三、厚积薄发,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积累文言知识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作为高中起始年级,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读文言文,感到枯燥、乏味、艰涩,课文中涉及的文言现象又很零散,这就有必要把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做一整理归纳,作好文言文知识的点滴积累。实词、虚词、句式分类整理,记住典型的例句和出处,反复背诵和记忆,日积月累,这个储备越来越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日渐高涨,能力自然越来越强。如实词“幸”有多个意项,在《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中“幸”理解为希望。《鸿门宴》“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中“幸”指帝王与女子同房。《鸿门宴》中也有“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这里的“幸”是幸亏、幸而的意思。当然“幸”的其它意项我们可以通过课文中的例句熟练掌握,做到活学活用。同时,对学过的课内文言文,学生应熟读成诵,举一反三,涉及到的文言词句能信手拈来,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高一甚至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不仅要加强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自我。
作者简介:李浩杰,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教师,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及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