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

来源 :新湘评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永坦,1936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1月8日,因在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82岁的刘永坦站到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面对荣誉,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事。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对标国际,提出研制新体制雷达
   1981年秋天,45岁的刘永坦心中萌生了一个宏愿——开创和发展中国的新体制雷达。
   当然,这个宏愿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此前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段学习经历。
   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系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先进的试验设备,那里聚集着一大批雷达技术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刘永坦的导师谢尔曼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谢尔曼正主持一项重大科研项目“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研制工作,刘永坦有幸参与其中。“传统的雷达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刘永坦说,“那时候西方几个大国都在致力于研制能够‘看’得更广更清的‘超级’雷达。”
   刘永坦所说的这种“超级”雷达就是新体制雷达,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国防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新体制雷达!这就是我一定要做的!”说干就干!回国后,刘永坦立马开始着手筹备。
  国家需要,就是奋斗的方向
   这个项目无疑是一场填补国内空白、从零起步的攻坚战。经过刘永坦的不懈努力,新体制雷达研制项目获得了航天工业部经费支持,得以立项。
   接下来的战斗更加艰苦卓绝。除了基本思路外,刘永坦根本找不到多少资料,一切从零开始……经过团队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数千次实验、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主要关键技术得到突破,新体制雷达从预研项目被正式列为国家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
   劉永坦团队在获得理论突破后,很多人觉得他们完全可以“见好就收”了。但是,刘永坦说:“要做国家需要的实用化新体制雷达,这是我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他带领团队,建成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完成中国首次对海远程目标探测试验,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新体制对海远程探测雷达,等等。中国的新体制雷达终于从梦想成为现实。
  虽然清贫,却干得有劲觉得光荣
   刘永坦一再强调,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离不开国家支持和团队协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这37年间,当刘永坦一次又一次做出为大义舍小利的决定时,团队成员们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地全力支持和配合。
   “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我们做,这是我们最大的荣耀。我们团队的队员尽管清贫,却干得有劲、觉得光荣。”刘永坦说。
   如今,刘永坦的团队已从最初的6人攻关课题组发展成了30人的大团队。尽管已经斩获诸多大奖,但团队前进的脚步仍在继续。“接下来我们希望能把现有的新体制雷达进行小型化,使得它的应用更加灵活、广泛。”刘永坦说。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双手反拍技术动作进行研究,了解双手反拍技术动作特点及双手反拍技术的利与弊。网球业余爱好者和训练者在打网球过程中都会注意到对方的反手位,以对方反手位作为主
增设0号高压加热器是一种节能减排新技术。采用等效热降原理对某680MW机组进行0号高压加热器在不同负荷和疏水方式下经济性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机组0号高压加热器疏水至2号高压
研究考虑尾流效应的风电场气动控制策略优化技术,减少风电场尾流效应,是当前风电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VBM模型研究了1.5MW同轴阵列风力机和9台错列或顺列布置风力机的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