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党政部门一直将“三农”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干部作为农村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是直面群众的党员领导干部,其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如今村干部对于队伍中却或多或少存在着道德素养偏低的问题,这与当前的社会风气、农村条件、日常管理等因素有关,也必须从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日常管理、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村干部道德素养公共伦理
一、加强村干部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1.村干部道德素养影响到各项政策工作的落实。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力解决“三农”问题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服务和帮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所有方针政策的执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村,需要最终由农村基层干部予以执行,只有村干部具备良好的公共和服务意识素养,切实、认真、有效地执行好各项政策,开展好相应的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出方针政策的实际效果,落实到实处。
2.村干部道德素养关系到农村基层治理的稳定。广大村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直接的推动者、组织者与建设者,农村各项事务的平稳运行离不开村干部在其中的参与、带头与指导,高道德、高素养的村干部往往能够促进村集体班子的团结和稳定,有效保证村内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3.村干部道德素养关联到党群干群关系的加深。村干部是依法从村民中通过选举产生的村民代表,他们不仅仅是从村民中产生的干部,更是于村民水乳交融的最基层的领导者,也同时代表着党员和干部的形象。正因为此,村干部的道德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道德修养良好的村干部更能够促进干部与群众、党员与群众间关系的融洽。
二、当前村干部道德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村干部道德素养与农村工作关系密切,在村干部的选择与使用上,各地也花费了大量心思和人力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筛选整理,但不少村干部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依旧存在着道德素养过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
1.奉献担当精神不足。行政村作为基层政府工作的延生,目前也已逐渐成为基层政府之下更为基层的存在,也往往是各项政策执行的终点。村干部则作为村内参与公共服务的人员,理应与政府工作人员相似,具备相应的公仆意识,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奉献。但在现实中,村干部奉献担当精神确实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在开展农村工作中,单纯应付任务的多,真正思考村级发展规划的少,从众心理随大流的多,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的少,无法真正把握工作的目的意义,导致工作效果流于表面;关心自己个人兼职产业的多,专心从事村级事务的少,有不少村干部将村内工作只是当成“副业”或饭碗,而将主要精力则投入在自己的开厂办企上;此外,村干部利用个人职务之便和制度法规的不健全而违法违纪或者打擦边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
2.生活作风自律不强。作为村内党员和村民的代表,不少村干部只是把干部职位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未行使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反效果。例如:拿公款借机大吃大喝,娱乐寻欢,旅游考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和村内集体的利益;在个人生活上,村干部参与赌博、嫖娼等现象也存在,有损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身份,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3.继续学习恒心不够。村干部作为从农村选拔出的基层干部,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健全是普遍问题,而由于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方针政策的不断变化,继续学习深造、不断扩充知识结构水平也成为了村干部的必修课。然而,实际中村干部对于不断学习提升的精力极为有限,愿意自己主动学习提高的更是少之又少。各级机关单位针对村干部开展的学习培训也不在少数,但实际开展中“走过场”的情况多,通过学习得到个人提高或者指导今后工作则更少。
三、造成村干部道德素养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基础条件落后。从主观上看,由于农村基层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村干部不仅在知识结构上无法跟上时代,在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上相较于水平发达地区难度也更大。从客观上看,农村设施条件落后,村干部个人工资待遇偏低,导致不少参加村干部选拔的村民本身就有一定的实业和经济基础,在上岗到位后难免无法全力投入工作,同时农村不健全的体制机制也为村干部个人谋利带来诸多便利,容易导致村干部更加无心开展农村工作。
2.培训力度不够。当前各级机关、单位虽然针对条线工作和村干部自身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学习活动,但由于在培训方法上往往开展大规模培训,讲课内容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强,无法形成对村干部很强的吸引力;课程内容上,讲师设置不够合理,注重理论研究的多,涉及实际方法的少,村干部很难迅速学以致用;开展形式上,面对面授课的多,而师生之间、村干部之间互动交流的少,也缺乏对现实情况的相互了解,这些均导致培训有数量却缺乏质量,有广度却缺少深度,对村干部的实际帮助和提高十分有限。
3.日常管理不严。对于村和村干部的管理考核基本以村内不出乱子、村干部不出问题为主,硬性指标考核的多,苗头隐患关注的少,因此常常出现直到村干部出了问题才来补救解决的情况,而对最初村干部道德素养的培育则基本少有关注。
四、提升村干部道德素养的对策建议
要提升村干部道德素養,必须要从整只队伍的选任、培养和淘汰等多方面抓起,协调推进,提升村干部这一队伍整体的道德素养。
1.做好选拔任用,把好入口关。上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干部选拔、培养和任用。在村干部的选拔工作上,利用好村级换届、班子调整等契机,做好村干部候选人的调查摸底和选拔引导工作,真正将道德素养优良、有领导能力、乐于为基层奉献的人才调整到村干部队伍中去,淘汰那些借机利用村干部职权谋利、不为村级公共管理出工出力的人。在村干部的培养上,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和干部梯队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高效毕业生等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到村任职,加强对本村后备人才库的摸底、充实和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
2.提升待遇保障,增强吸引力。在待遇水平上,相应提升村干部个人工资待遇,增加工资上升渠道和空间,完善村干社会保障体系,使村干部职位本身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并使村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用在村级服务和建设工作上;在基础设施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提供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为村干部办公干事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和环境,也为其服务农村提供可行的路径和切实的动力;在个人成长上,还可通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村干部晋升为国家公务员的机会,进一步激励村干部内在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监督管理,锤炼好作风。要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员大会、财务改革、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上级党政部门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管理,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培训,创新培训形式,优化培训内容和载体,令培训有吸引力、有实用性、有互动性;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考核与检查,有区分度的设置村干部工作目标,使村干部能够充分发挥本村特长和优势开展村级事务;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注重日常中对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苗头性的查处和整改,对出现的村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予以严惩,净化村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陈文英.当前村干部队伍素质建设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06,21(4);
【2】.刘慧娟,张素罗.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对策性建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5);
【3】.张坤,王征兵.我国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6(1);
【4】.黄詹.我国农村村干部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 商,2014(35);
【5】.袁翠松,赵萍.现今农村伦理道德异化及其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关键词】:村干部道德素养公共伦理
一、加强村干部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1.村干部道德素养影响到各项政策工作的落实。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力解决“三农”问题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服务和帮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所有方针政策的执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村,需要最终由农村基层干部予以执行,只有村干部具备良好的公共和服务意识素养,切实、认真、有效地执行好各项政策,开展好相应的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出方针政策的实际效果,落实到实处。
2.村干部道德素养关系到农村基层治理的稳定。广大村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直接的推动者、组织者与建设者,农村各项事务的平稳运行离不开村干部在其中的参与、带头与指导,高道德、高素养的村干部往往能够促进村集体班子的团结和稳定,有效保证村内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3.村干部道德素养关联到党群干群关系的加深。村干部是依法从村民中通过选举产生的村民代表,他们不仅仅是从村民中产生的干部,更是于村民水乳交融的最基层的领导者,也同时代表着党员和干部的形象。正因为此,村干部的道德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道德修养良好的村干部更能够促进干部与群众、党员与群众间关系的融洽。
二、当前村干部道德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村干部道德素养与农村工作关系密切,在村干部的选择与使用上,各地也花费了大量心思和人力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筛选整理,但不少村干部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依旧存在着道德素养过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
1.奉献担当精神不足。行政村作为基层政府工作的延生,目前也已逐渐成为基层政府之下更为基层的存在,也往往是各项政策执行的终点。村干部则作为村内参与公共服务的人员,理应与政府工作人员相似,具备相应的公仆意识,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奉献。但在现实中,村干部奉献担当精神确实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在开展农村工作中,单纯应付任务的多,真正思考村级发展规划的少,从众心理随大流的多,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的少,无法真正把握工作的目的意义,导致工作效果流于表面;关心自己个人兼职产业的多,专心从事村级事务的少,有不少村干部将村内工作只是当成“副业”或饭碗,而将主要精力则投入在自己的开厂办企上;此外,村干部利用个人职务之便和制度法规的不健全而违法违纪或者打擦边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
2.生活作风自律不强。作为村内党员和村民的代表,不少村干部只是把干部职位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未行使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反效果。例如:拿公款借机大吃大喝,娱乐寻欢,旅游考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和村内集体的利益;在个人生活上,村干部参与赌博、嫖娼等现象也存在,有损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身份,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3.继续学习恒心不够。村干部作为从农村选拔出的基层干部,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健全是普遍问题,而由于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方针政策的不断变化,继续学习深造、不断扩充知识结构水平也成为了村干部的必修课。然而,实际中村干部对于不断学习提升的精力极为有限,愿意自己主动学习提高的更是少之又少。各级机关单位针对村干部开展的学习培训也不在少数,但实际开展中“走过场”的情况多,通过学习得到个人提高或者指导今后工作则更少。
三、造成村干部道德素养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基础条件落后。从主观上看,由于农村基层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村干部不仅在知识结构上无法跟上时代,在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上相较于水平发达地区难度也更大。从客观上看,农村设施条件落后,村干部个人工资待遇偏低,导致不少参加村干部选拔的村民本身就有一定的实业和经济基础,在上岗到位后难免无法全力投入工作,同时农村不健全的体制机制也为村干部个人谋利带来诸多便利,容易导致村干部更加无心开展农村工作。
2.培训力度不够。当前各级机关、单位虽然针对条线工作和村干部自身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学习活动,但由于在培训方法上往往开展大规模培训,讲课内容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强,无法形成对村干部很强的吸引力;课程内容上,讲师设置不够合理,注重理论研究的多,涉及实际方法的少,村干部很难迅速学以致用;开展形式上,面对面授课的多,而师生之间、村干部之间互动交流的少,也缺乏对现实情况的相互了解,这些均导致培训有数量却缺乏质量,有广度却缺少深度,对村干部的实际帮助和提高十分有限。
3.日常管理不严。对于村和村干部的管理考核基本以村内不出乱子、村干部不出问题为主,硬性指标考核的多,苗头隐患关注的少,因此常常出现直到村干部出了问题才来补救解决的情况,而对最初村干部道德素养的培育则基本少有关注。
四、提升村干部道德素养的对策建议
要提升村干部道德素養,必须要从整只队伍的选任、培养和淘汰等多方面抓起,协调推进,提升村干部这一队伍整体的道德素养。
1.做好选拔任用,把好入口关。上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干部选拔、培养和任用。在村干部的选拔工作上,利用好村级换届、班子调整等契机,做好村干部候选人的调查摸底和选拔引导工作,真正将道德素养优良、有领导能力、乐于为基层奉献的人才调整到村干部队伍中去,淘汰那些借机利用村干部职权谋利、不为村级公共管理出工出力的人。在村干部的培养上,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和干部梯队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高效毕业生等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到村任职,加强对本村后备人才库的摸底、充实和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
2.提升待遇保障,增强吸引力。在待遇水平上,相应提升村干部个人工资待遇,增加工资上升渠道和空间,完善村干社会保障体系,使村干部职位本身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并使村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用在村级服务和建设工作上;在基础设施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提供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为村干部办公干事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和环境,也为其服务农村提供可行的路径和切实的动力;在个人成长上,还可通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村干部晋升为国家公务员的机会,进一步激励村干部内在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监督管理,锤炼好作风。要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员大会、财务改革、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上级党政部门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管理,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培训,创新培训形式,优化培训内容和载体,令培训有吸引力、有实用性、有互动性;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考核与检查,有区分度的设置村干部工作目标,使村干部能够充分发挥本村特长和优势开展村级事务;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注重日常中对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苗头性的查处和整改,对出现的村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予以严惩,净化村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陈文英.当前村干部队伍素质建设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06,21(4);
【2】.刘慧娟,张素罗.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对策性建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5);
【3】.张坤,王征兵.我国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6(1);
【4】.黄詹.我国农村村干部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 商,2014(35);
【5】.袁翠松,赵萍.现今农村伦理道德异化及其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