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兴趣是阅读技能形成的基础,也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兴趣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调动内在潜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巧设悬疑,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认知的最大特点是好奇;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小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疑问中探求。鉴于此,教师应该巧设悬疑,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可先出示两幅图:一幅是原来小村庄的美丽景象,另一幅是小村庄遭受洪水灾害后的景象,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这两幅图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小村庄会变成这样呢?”于是,教师再相机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去阅读课文,寻求答案。又如,在教《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出示一幅孩子们在一口大水缸边快乐玩耍的挂图,同时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直至音乐突然停止,教师趁机说:这時候,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掉到缸里去了,你们想不想当英雄,想办法把这个小朋友救出来?看看谁的办法最多、最好。于是,学生在情景的创设中饶有兴趣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想出了许多营救的方法。
  其实,每篇文章都有其逻辑结构,或首尾呼应,或按事件发展顺序等。通过抓住课文的逻辑结构,巧设疑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要使学生抓住“逻辑结构”,就要教给学生读前思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细读深思的读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巧设疑问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减少学生阅读时的不耐烦,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积极思考,在推理、判断的释疑过程中,兴致盎然,使其思维的连贯性得到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思结合,加深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如果阅读过程中没有符号思维,阅读的感知和理解过程就会受阻,更会影响学生对文本信息符号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读思结合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如果学生能口诵心悟、读中有思,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就会不断加深,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同时,要倡导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会注重并贯穿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等。在这种启发性思维的对话语境中,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对问题作出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达,既尊重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在确保学生充分、自主的个性化阅读开展的同时,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如在教学《一路花香》时,为了体悟这则寓言的深刻含义,教师可作如下设计: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三个角色?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在回答前,请同学们在书上圈画出和他有关的语句,并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然后谈谈对角色的看法。
  学生完成边读边批注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认识“破水罐”的自卑,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1.师问:你为什么喜欢破水罐呢?(浇灌出一路鲜花)
  2.拓展:发挥你们的想象,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路旁的鲜花。
  3.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看到这么美的鲜花,破水罐的心情如何呢?(一丝快乐)
  4.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破水罐的词语: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感到伤心。(指导学生体会描写破水罐心情变化的词语,相机指导朗读)
  在认识“挑水工”的睿智时,教师提出问题:
  1.对于破水罐的两次道歉,挑水工说了什么?分角色朗读,去发现这是一位怎样的挑水工。
  2.齐读“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这个“你”指的是谁?联系课文想一想,仅仅是破水罐吗?还有谁?
  3.此时,你最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请使用“我想对( )说( )”的句式。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一定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读思结合,让学生成为阅读训练的主人。
  三、故事激趣,激活思维
  鉴于小学生对情节生动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寓言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故事既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可有效导入新课,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选讲与教材联系紧密的故事。如在教学《五彩池》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讲有关瑶池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传说这天上啊……(声情并茂,绘声绘色)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真想去瑶池看一看。
  师:瑶池在天上,那人间有没有呢?在哪里?
  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在愉快的氛围中想象五彩池的瑰丽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四、表演激趣,调动感官
  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参与的活动,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和理解课文中去。通过表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四次对话,抓住傲慢、恼怒等重点词语品读这四次对话,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前提下,分角色表演这个童话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表演,学生把课文主题、故事情节等渲染得淋漓尽致,在欢快的气氛中,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课文续编,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要让小学生爱上阅读,教师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目的为临床移植组织工程等提供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组织块种植贴壁培养法提取胎盘、脐带和胎膜原代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最早爬出时间,计算提取成功率及鹅卵
目的观察温肺止哮汤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观察组)予中药温肺止哮汤治疗,每服100 ml2,次/d;另选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待麻醉平面固定后,于切皮前5 mi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IL-2、IL-12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EL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IL-2
目的观察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外周血NF-κB活性的变化,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DN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N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
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核心业务向互联网转移的时候,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的手段,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入侵
目的建立盐酸赛庚啶片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更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5mol·L^-1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
目的比较生理途径诱导与乙醇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差异。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饮用乙醇、乙醇灌胃组,12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
本文用简单明了的例题阐述了C语言程序的一些编制小技巧,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实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