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居家养老在我国起步较晚,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很不充分,但作为解决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的有效措施,它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关注,并逐渐得到老年人的认同,因此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对W市三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前居家养老在W市發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W市社区;居家;模式
一、理论探讨
居家养老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依托社区服务,有效整合家庭、社区、国家、社会等多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能够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服务,涵盖了老年人的全部养老需求。我们现在认知的“居家养老”实际上也可以称作“社区居家养老”,它将养老院的部分功能搬回社区之中,老人居住在家并通过社区获得服务,从而形成家庭养老院的形态,因此居家养老也可以理解为家庭养老服务能力不足的补充。
国外学者Chappell认为可通过两种形式为老人提供服务:一是直接提供照顾;二是建立互助小组。Trydegard和Thorslund则认为以政府的扶持为前提,社区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提供多样的养老服务,满足老人的多元需求,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从我国学者的观点来说,居家养老以社会为依托,家庭为主体,政府为保障,包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精神娱乐、生活照料、法律咨询等方面。目前国内外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国外居家养老起步早且发展充分,研究内容主要在具体实施方面,而我国居家养老尚处初级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停留在浅层意义上,尤其是居家养老与我国国情结合后表现的新模式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形式综合分析各模式下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供建议和理论意义的补充。
二、W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证研究
年龄在5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将面临养老问题或者正处于养老阶段,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居家养老需求和意见是本文的目的所在。60~80岁的调查对象占我国老年群体的绝大部分,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本次问卷调查对象的年龄在60~80岁的共有60人,占总人数的66.6%,与上述原则相吻合。
(一)调查对象的经济情况
由于本次调查是在城市社区中进行的,所以74.4%的调查对象经济来源为退休金,访谈中得知经济来源为子女赡养费的18.9%的调查对象多是进城帮助子女照顾孩子的农村户口老人,3.3%的经济来源为政府或社会资助和养老保险的调查对象是孤寡老人和无正式工作单位的老人。通过对经济来源分析可以看出W市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自身的收入,这与农村老人依赖子女赡养具有很大的差别,反映了城市养老明显的自主性特征,不用过多考虑子女的生活压力,这可能会影响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朝着高标准发展。
而通过对收入的分析可知,我国在实现养老均等化方面存在不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增加低收入者的退休金,提高老年人自身的经济实力依然是应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当老人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了空余的金钱才能承担家政服务、养生保健、学习教育等高层次的需要,从而促进居家养老的全面发展。
(二)调查对象的养老需求
在养老服务需求方面,58.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需要医疗保健服务,这说明医疗是老人养老过程中的首要问题。24.6%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健身娱乐服务,说明老年人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生活,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有关。9.7%的受访者需要家政服务,这表明“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渐渐体现。3.7%的受访者需要紧急救助,这与老人的健康状况、居住情况有关。仅3.0%的老人需要学习教育服务,这说明老人的学习意识相对淡薄。
当老年人的月收入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时就会进一步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收入越高需求越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月收入高的调查对象比月收入低的调查对象对于学习教育、家政服务、娱乐活动的需求程度更高。
通过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社区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时存在不足,内容不全面。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老人的养老需求仍处于较低层次。不论是居家养老的供给还是需求方面都需提升服务层次,完善社区服务内容,为老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养老帮助,同时还要开发老年人高层次服务需要,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以完备的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多样的养老需求的增加,以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从而达到供需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程度
由图1可看出服务专业程度的调查结果呈现倒“V”的形态,中间的最高点代表认为所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的57.8%的受访者,两端代表认为服务专业或者不专业的受访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调查的社区中各服务水平有所不同,T社区相对M和Z社区对社区服务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更多,但总体看来三个社区服务的专业程度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尚处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人才和设备,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如T社区虽设有理疗按摩室,但却没有专业的技师和设备,按摩人员由食堂卫生员兼任,只接受过简单培训,老年人信任度不高,造成长期空置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应将打造居家养老专业队伍,配备专业设备,提供专业服务作为重点,提高居家养老的专业化程度,对于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和满意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推动居家养老的发展。
(四)居家养老的认同度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除去4.4%的调查对象对社区居家养老一般了解,绝大多数老人对于社区居家养是不了解的。可见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新模式还未得到广泛认识,普及范围较小,人们对此仍然十分陌生。虽然大多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不太了解,但是经解释后一些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持肯定态度,这说明居家养老在我国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绝大多数的老人不曾参加社区的活动,可见社区活动的普及范围十分狭窄。通过对老人关于居家养老的了解度和活动参与度的调查不难发现秦皇岛市居家养老的认同度较低。 就交流结果而言,可以将认同度低的原因归纳为两点:一是社区推广不到位,一些社区虽然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但没有及时全面的解釋说明,信息闭塞,使得老人对于居家养老认知模糊;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活动少且覆盖面小,每次都是指定的几人参加,属于面子工程,这导致大多数老人的参与感不强,甚至颇有怨言。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居家养老的宣传工作,使老年人接受居家养老这一新概念并主动产生有效的需求。重视全民参与,举办丰富多彩的实际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让老人切身感受到居家养老的幸福,提高满意度。
三、改进建议
在调查中老人反映上述的各项改进意见都应采纳,但重点集中在加强金额补贴力度上,养老费用是支持养老的基础,月收入与高额的医药费用相差甚远,老人迫切希望增加补助,这在12.1%的受访者希望根据服务水平和质量制定收费标准,合理定价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但出乎意料的是,仅仅13.5%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应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走访发现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但由于老人对于居家养老的认识和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老人本着凑合的心理不加以严格要求。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W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投入不足,服务内容和专业性等方面发展不完善,供需双方矛盾,居家养老这一新概念并未得到广泛的了解和认同,使得老年人参与度不高,选择倾向不明显。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措施,居家养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任重而道远,国家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实施,努力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老年人是居家养老服务的直接相关者,W市在推广这种养老新模式时应加强与老人的联系,倾听老人的需求和意见,只有从老人的角度发展居家养老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实际作用,达到老人满意的效果,推动居家养老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04).
[2]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01).
[3]郭竟成.中国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J].宁波大学学报,2010(01).
[4]张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08).
[5]丁志宏,王莉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J].人口学刊,2011(05).
关键词:W市社区;居家;模式
一、理论探讨
居家养老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依托社区服务,有效整合家庭、社区、国家、社会等多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能够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服务,涵盖了老年人的全部养老需求。我们现在认知的“居家养老”实际上也可以称作“社区居家养老”,它将养老院的部分功能搬回社区之中,老人居住在家并通过社区获得服务,从而形成家庭养老院的形态,因此居家养老也可以理解为家庭养老服务能力不足的补充。
国外学者Chappell认为可通过两种形式为老人提供服务:一是直接提供照顾;二是建立互助小组。Trydegard和Thorslund则认为以政府的扶持为前提,社区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提供多样的养老服务,满足老人的多元需求,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从我国学者的观点来说,居家养老以社会为依托,家庭为主体,政府为保障,包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精神娱乐、生活照料、法律咨询等方面。目前国内外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国外居家养老起步早且发展充分,研究内容主要在具体实施方面,而我国居家养老尚处初级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停留在浅层意义上,尤其是居家养老与我国国情结合后表现的新模式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形式综合分析各模式下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供建议和理论意义的补充。
二、W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证研究
年龄在5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将面临养老问题或者正处于养老阶段,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居家养老需求和意见是本文的目的所在。60~80岁的调查对象占我国老年群体的绝大部分,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本次问卷调查对象的年龄在60~80岁的共有60人,占总人数的66.6%,与上述原则相吻合。
(一)调查对象的经济情况
由于本次调查是在城市社区中进行的,所以74.4%的调查对象经济来源为退休金,访谈中得知经济来源为子女赡养费的18.9%的调查对象多是进城帮助子女照顾孩子的农村户口老人,3.3%的经济来源为政府或社会资助和养老保险的调查对象是孤寡老人和无正式工作单位的老人。通过对经济来源分析可以看出W市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自身的收入,这与农村老人依赖子女赡养具有很大的差别,反映了城市养老明显的自主性特征,不用过多考虑子女的生活压力,这可能会影响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朝着高标准发展。
而通过对收入的分析可知,我国在实现养老均等化方面存在不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增加低收入者的退休金,提高老年人自身的经济实力依然是应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当老人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了空余的金钱才能承担家政服务、养生保健、学习教育等高层次的需要,从而促进居家养老的全面发展。
(二)调查对象的养老需求
在养老服务需求方面,58.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需要医疗保健服务,这说明医疗是老人养老过程中的首要问题。24.6%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健身娱乐服务,说明老年人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生活,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有关。9.7%的受访者需要家政服务,这表明“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渐渐体现。3.7%的受访者需要紧急救助,这与老人的健康状况、居住情况有关。仅3.0%的老人需要学习教育服务,这说明老人的学习意识相对淡薄。
当老年人的月收入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时就会进一步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收入越高需求越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月收入高的调查对象比月收入低的调查对象对于学习教育、家政服务、娱乐活动的需求程度更高。
通过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社区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时存在不足,内容不全面。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老人的养老需求仍处于较低层次。不论是居家养老的供给还是需求方面都需提升服务层次,完善社区服务内容,为老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养老帮助,同时还要开发老年人高层次服务需要,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以完备的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多样的养老需求的增加,以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从而达到供需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程度
由图1可看出服务专业程度的调查结果呈现倒“V”的形态,中间的最高点代表认为所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的57.8%的受访者,两端代表认为服务专业或者不专业的受访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调查的社区中各服务水平有所不同,T社区相对M和Z社区对社区服务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更多,但总体看来三个社区服务的专业程度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尚处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人才和设备,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如T社区虽设有理疗按摩室,但却没有专业的技师和设备,按摩人员由食堂卫生员兼任,只接受过简单培训,老年人信任度不高,造成长期空置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应将打造居家养老专业队伍,配备专业设备,提供专业服务作为重点,提高居家养老的专业化程度,对于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和满意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推动居家养老的发展。
(四)居家养老的认同度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除去4.4%的调查对象对社区居家养老一般了解,绝大多数老人对于社区居家养是不了解的。可见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新模式还未得到广泛认识,普及范围较小,人们对此仍然十分陌生。虽然大多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不太了解,但是经解释后一些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持肯定态度,这说明居家养老在我国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绝大多数的老人不曾参加社区的活动,可见社区活动的普及范围十分狭窄。通过对老人关于居家养老的了解度和活动参与度的调查不难发现秦皇岛市居家养老的认同度较低。 就交流结果而言,可以将认同度低的原因归纳为两点:一是社区推广不到位,一些社区虽然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但没有及时全面的解釋说明,信息闭塞,使得老人对于居家养老认知模糊;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活动少且覆盖面小,每次都是指定的几人参加,属于面子工程,这导致大多数老人的参与感不强,甚至颇有怨言。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居家养老的宣传工作,使老年人接受居家养老这一新概念并主动产生有效的需求。重视全民参与,举办丰富多彩的实际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让老人切身感受到居家养老的幸福,提高满意度。
三、改进建议
在调查中老人反映上述的各项改进意见都应采纳,但重点集中在加强金额补贴力度上,养老费用是支持养老的基础,月收入与高额的医药费用相差甚远,老人迫切希望增加补助,这在12.1%的受访者希望根据服务水平和质量制定收费标准,合理定价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但出乎意料的是,仅仅13.5%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应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走访发现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但由于老人对于居家养老的认识和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老人本着凑合的心理不加以严格要求。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W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投入不足,服务内容和专业性等方面发展不完善,供需双方矛盾,居家养老这一新概念并未得到广泛的了解和认同,使得老年人参与度不高,选择倾向不明显。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措施,居家养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任重而道远,国家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实施,努力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老年人是居家养老服务的直接相关者,W市在推广这种养老新模式时应加强与老人的联系,倾听老人的需求和意见,只有从老人的角度发展居家养老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实际作用,达到老人满意的效果,推动居家养老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04).
[2]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01).
[3]郭竟成.中国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J].宁波大学学报,2010(01).
[4]张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08).
[5]丁志宏,王莉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J].人口学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