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技术与情感是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技术是基础,情感是灵魂。只有当“技术”与“情感”完美融合,才能使歌唱技术转化为歌唱艺术,从而达到理想的歌唱境界。本文从技术与情感的内在涵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美学关系等方面深入探讨在声乐演唱学习的不同阶段,应如何协调与权衡技术与情感的侧重度,以期达到歌唱技术与情感表现的平衡关系。
[关键词]声乐演唱;技术;情感;侧重度;平衡关系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5)10-0113-02
[收稿日期]2015-09-19
[作者简介]孙 伟(1984-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辽宁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大连 116000) 作为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从学习声乐以来,一直都在努力追求“声情并茂”的歌唱境界。有人说歌唱的情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任何一样乐器都不能与之相比。其实这不难理解,声乐与器乐最大的区别是器乐所用的“乐器”是人打造出来的,有固定比例、大小和形状的东西;而声乐所用的乐器则是我们的身体,它是我们歌唱的乐器。而人体用来发声部位的各种器官都是活动的、有弹性的、不固定的。因此,只有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掌握歌唱的技术,人体才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然而仅仅有好的声音还不够,在演唱过程中能否“以声传情”,用歌声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关键还在于演唱者能否进入情境,走进人物内心,用真情实感来演唱。相信学习声乐的同学们对“以情带声”这个词不会感到陌生,很多声乐老师在课堂上都强调要“以情带声”,可是对于初学声乐的同学来说,过于强调情感就会走入一个误区,由“以情带声”变成“以情代声”,声音没有了,何以谈带动情感呢?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关于“技术”与“情感”演唱侧重点的争议一直都存在。笔者认为,作为歌唱艺术,技术与情感是一个整体,是血与肉的关系。但是它们作为声乐演唱的两个方面,又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事实上,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一、歌唱中技术与情感的内在涵义
(一)技术是歌唱的基础
声乐艺术,先要有声音才能表达音乐的情感。好的声音是要依靠歌唱的技术才能实现的。加强声乐技能技巧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它包括对音高、音准、节奏、速度等的准确把握以及气息的运用,共鸣,发声器官和肌体歌唱的状态,歌唱中的咬字等等。对大多数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打基础的过程是枯燥而又漫长的,只有把基本功练扎实了,才能轻松自如地歌唱,才能更准确的“表情达意”。因此,歌唱技术是歌唱存在的基础条件和传递载体。音乐没有声音就不能称之为音乐,更不能称之为艺术,也不能打动听众的内心。
(二)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歌唱是以抒发人的情感为主要任务的,人的情感丰富多样,有喜、怒、哀、乐、愁、悲等不同的情绪。作曲家在创作一首作品的时候,一定是反映了一个时期或某个时代的精神,或是当下作者的心境,这就要求演唱者应该深入分析作品,了解作者的相关背景和创作灵感来源等,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揣摩作品字里行间包含的情感。借助声音技巧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以此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声乐演唱中技术与情感的美学关系
“以声传情,寓情于声”这是我国古人对歌唱的智慧总结。对于声乐演唱来说亦是如此。技术与情感在声乐演唱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歌唱者只是一味的追求声音,就会成为一个发声的“机器”,毫无情感可言,即使声音再漂亮,技术再高超,吐字再清晰,其演唱仍然是毫无感染力的,打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观众。我国清代音乐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对“情”的地位做了如下描述:“歌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歌唱中的一切技术都是服从于传“情”这一根本目的的。
当然歌唱者能否很好地“传情”的前提是不再受歌唱艺术中声音技术的制约。如果一个歌唱者不具备一定的声音技术条件,没有驾驭声音的能力,即使他对声乐作品理解的再深刻,感情再丰富也无法表达音乐的真实情感。荷伯特·凯萨利就把歌唱中的声音技术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写道:“即使有高度的智慧和想象,没有艺术的技巧就不能有真正的艺术”。发声技术是用于传“情”的必要手段,没有手段,目的就难以实现。
总之,有声而无“情”,声音技巧再高超也只是盲目炫技,有“情”而无声则是穷做戏而不能很好地传“情”。技术是基础,情感是灵魂,以声传情,寓情于声。这就是歌唱艺术中的“技术、情感”的美学关系。
三、声乐演唱学习的不同阶段技术与情感的侧重关系
(一)初级阶段:无情无声:侧重点加强声音技术的训练
通常情况下,在学习声乐之初,最基本的声音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正确的声音并不断加以巩固,以我自身为例,刚开始学习声乐时的状态通常是顾头不顾尾的。注意共鸣、位置、气息等技术方面较多时,往往就忽略了情感的投入。个人认为在这一阶段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声音技术的训练上来,我们只有具备了一定驾驭声音的能力之后,才能有精力去表达作品的情感。
去年我在参加“神州唱响”全国高校声乐大赛时,一位评委的点评让我感触很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方琼在点评教师组的一位选手时说:“我是看着你一路成长起来的,现在站在舞台上的你已经很成熟了,还能记得你刚参加比赛时演唱的一首作品《不能尽孝愧对娘》,当时你已经唱到跪下了,可是却依然没有打动我”,台下一片笑声。从评委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选手没有打动评委老师并不是因为他的情感投入不够造成的,而是他的歌唱技术还不够成熟,即使感情再投入也难把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从有情到传情之间的桥梁恰恰就是歌唱中的声音技术。因此,声音的技术训练不仅是初级阶段的声乐学习者的重点学习内容,而且是处于任何学习阶段的声乐演唱者都不能忽视的。 (二)中级阶段:有声无情:侧重点注重情感表达
有一些声乐学习者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基本功很扎实,技术掌握也很娴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可是参加大赛时却总是拿不到好的名次。究其原因,就是过于注重声音,而没有走进人物角色,这样的演唱是不能打动评委的。中央音乐学院刘东教授在为几位优秀教师辅导时曾说:“你们的演唱到达这个阶段,我再强调哪个字强一点,弱一点;哪个音长一点,短一点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是你们在舞台上要“疯”起来,你就是所要饰演的这个人物角色,一个好的歌唱演员不仅要唱得好更要演得好”。
情感的表达是建立在声音技术的基础上的,在一定条件下,情感也可以反过来带动声音技术。在这一阶段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情感上。掌握一个“度”,情感不到观众不会走心,情感过了也会让人感觉“假”。只有恰到好处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才能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三)高级阶段: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寓情于声
我们常说某某人的演唱已经步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能够到达这个阶段,全面把握技术与情感是很不容易的。重技术轻情感或重情感轻技术都不能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经过前两个阶段,允许自己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把主要的注意力分配给其中的某一方面。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内容的表达和技术训练两者都要交叉进行,时有侧重。当然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艺术效果是声情交融在一起,这样才能算得上一个成熟的声乐演员,你的歌唱才能激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四、结 语
技术与情感是声乐演唱中的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我们应该协调与权衡两者的侧重度。既不能只注重歌唱技术而忽略情感的投入,也不能只有丰富的情感而丢掉歌唱技术。惟有把“技术”与“情感”完美融合,声乐演唱才能获得“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才能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1]李 凌.歌唱艺术漫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荷伯特·凯萨利,李维渤译.心的歌声[G].上海音乐学院,1978.
[3]王红梅.声乐演唱中如何做到“声情并茂”[J].音乐舞蹈大舞台,2014(01).
[4]邢 妍.浅谈声乐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4(08).
(责任编辑:刘申五)
[关键词]声乐演唱;技术;情感;侧重度;平衡关系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5)10-0113-02
[收稿日期]2015-09-19
[作者简介]孙 伟(1984-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辽宁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大连 116000) 作为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从学习声乐以来,一直都在努力追求“声情并茂”的歌唱境界。有人说歌唱的情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任何一样乐器都不能与之相比。其实这不难理解,声乐与器乐最大的区别是器乐所用的“乐器”是人打造出来的,有固定比例、大小和形状的东西;而声乐所用的乐器则是我们的身体,它是我们歌唱的乐器。而人体用来发声部位的各种器官都是活动的、有弹性的、不固定的。因此,只有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掌握歌唱的技术,人体才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然而仅仅有好的声音还不够,在演唱过程中能否“以声传情”,用歌声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关键还在于演唱者能否进入情境,走进人物内心,用真情实感来演唱。相信学习声乐的同学们对“以情带声”这个词不会感到陌生,很多声乐老师在课堂上都强调要“以情带声”,可是对于初学声乐的同学来说,过于强调情感就会走入一个误区,由“以情带声”变成“以情代声”,声音没有了,何以谈带动情感呢?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关于“技术”与“情感”演唱侧重点的争议一直都存在。笔者认为,作为歌唱艺术,技术与情感是一个整体,是血与肉的关系。但是它们作为声乐演唱的两个方面,又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事实上,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一、歌唱中技术与情感的内在涵义
(一)技术是歌唱的基础
声乐艺术,先要有声音才能表达音乐的情感。好的声音是要依靠歌唱的技术才能实现的。加强声乐技能技巧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它包括对音高、音准、节奏、速度等的准确把握以及气息的运用,共鸣,发声器官和肌体歌唱的状态,歌唱中的咬字等等。对大多数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打基础的过程是枯燥而又漫长的,只有把基本功练扎实了,才能轻松自如地歌唱,才能更准确的“表情达意”。因此,歌唱技术是歌唱存在的基础条件和传递载体。音乐没有声音就不能称之为音乐,更不能称之为艺术,也不能打动听众的内心。
(二)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歌唱是以抒发人的情感为主要任务的,人的情感丰富多样,有喜、怒、哀、乐、愁、悲等不同的情绪。作曲家在创作一首作品的时候,一定是反映了一个时期或某个时代的精神,或是当下作者的心境,这就要求演唱者应该深入分析作品,了解作者的相关背景和创作灵感来源等,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揣摩作品字里行间包含的情感。借助声音技巧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以此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声乐演唱中技术与情感的美学关系
“以声传情,寓情于声”这是我国古人对歌唱的智慧总结。对于声乐演唱来说亦是如此。技术与情感在声乐演唱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歌唱者只是一味的追求声音,就会成为一个发声的“机器”,毫无情感可言,即使声音再漂亮,技术再高超,吐字再清晰,其演唱仍然是毫无感染力的,打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观众。我国清代音乐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对“情”的地位做了如下描述:“歌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歌唱中的一切技术都是服从于传“情”这一根本目的的。
当然歌唱者能否很好地“传情”的前提是不再受歌唱艺术中声音技术的制约。如果一个歌唱者不具备一定的声音技术条件,没有驾驭声音的能力,即使他对声乐作品理解的再深刻,感情再丰富也无法表达音乐的真实情感。荷伯特·凯萨利就把歌唱中的声音技术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写道:“即使有高度的智慧和想象,没有艺术的技巧就不能有真正的艺术”。发声技术是用于传“情”的必要手段,没有手段,目的就难以实现。
总之,有声而无“情”,声音技巧再高超也只是盲目炫技,有“情”而无声则是穷做戏而不能很好地传“情”。技术是基础,情感是灵魂,以声传情,寓情于声。这就是歌唱艺术中的“技术、情感”的美学关系。
三、声乐演唱学习的不同阶段技术与情感的侧重关系
(一)初级阶段:无情无声:侧重点加强声音技术的训练
通常情况下,在学习声乐之初,最基本的声音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正确的声音并不断加以巩固,以我自身为例,刚开始学习声乐时的状态通常是顾头不顾尾的。注意共鸣、位置、气息等技术方面较多时,往往就忽略了情感的投入。个人认为在这一阶段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声音技术的训练上来,我们只有具备了一定驾驭声音的能力之后,才能有精力去表达作品的情感。
去年我在参加“神州唱响”全国高校声乐大赛时,一位评委的点评让我感触很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方琼在点评教师组的一位选手时说:“我是看着你一路成长起来的,现在站在舞台上的你已经很成熟了,还能记得你刚参加比赛时演唱的一首作品《不能尽孝愧对娘》,当时你已经唱到跪下了,可是却依然没有打动我”,台下一片笑声。从评委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选手没有打动评委老师并不是因为他的情感投入不够造成的,而是他的歌唱技术还不够成熟,即使感情再投入也难把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从有情到传情之间的桥梁恰恰就是歌唱中的声音技术。因此,声音的技术训练不仅是初级阶段的声乐学习者的重点学习内容,而且是处于任何学习阶段的声乐演唱者都不能忽视的。 (二)中级阶段:有声无情:侧重点注重情感表达
有一些声乐学习者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基本功很扎实,技术掌握也很娴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可是参加大赛时却总是拿不到好的名次。究其原因,就是过于注重声音,而没有走进人物角色,这样的演唱是不能打动评委的。中央音乐学院刘东教授在为几位优秀教师辅导时曾说:“你们的演唱到达这个阶段,我再强调哪个字强一点,弱一点;哪个音长一点,短一点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是你们在舞台上要“疯”起来,你就是所要饰演的这个人物角色,一个好的歌唱演员不仅要唱得好更要演得好”。
情感的表达是建立在声音技术的基础上的,在一定条件下,情感也可以反过来带动声音技术。在这一阶段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情感上。掌握一个“度”,情感不到观众不会走心,情感过了也会让人感觉“假”。只有恰到好处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才能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三)高级阶段: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寓情于声
我们常说某某人的演唱已经步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能够到达这个阶段,全面把握技术与情感是很不容易的。重技术轻情感或重情感轻技术都不能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经过前两个阶段,允许自己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把主要的注意力分配给其中的某一方面。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内容的表达和技术训练两者都要交叉进行,时有侧重。当然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艺术效果是声情交融在一起,这样才能算得上一个成熟的声乐演员,你的歌唱才能激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四、结 语
技术与情感是声乐演唱中的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我们应该协调与权衡两者的侧重度。既不能只注重歌唱技术而忽略情感的投入,也不能只有丰富的情感而丢掉歌唱技术。惟有把“技术”与“情感”完美融合,声乐演唱才能获得“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才能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1]李 凌.歌唱艺术漫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荷伯特·凯萨利,李维渤译.心的歌声[G].上海音乐学院,1978.
[3]王红梅.声乐演唱中如何做到“声情并茂”[J].音乐舞蹈大舞台,2014(01).
[4]邢 妍.浅谈声乐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4(08).
(责任编辑:刘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