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87-01
怎样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如何评价脑损伤后偏瘫侧肌肉状况及诊疗效果,便成为临床需要客观解决的问题。我科在临床上一直重视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工作,近年来引进西方的现代PNF技术,发现对脑损伤术后功能恢复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脑损伤患者120例,诊断均符合以下标准,知情同意参加该研究,并配合完成整个疗程及评定。120例入选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 例,2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详细见表1。
表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按PNF康复中心制定的康复常规进行神经促通技术及功能康复训练,主要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发展为基础,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其特征是身体和躯干的螺旋形和对角线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命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抑制痉挛模式的被动训练,躯体控制训练,坐(站)平衡训练,重心转移及下肢分离运动,步态等训练。具体方法:①主动肌定向技术::在预定的关节范围内,治疗者边用言语节奏引导患者被动运动, 边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于所做运动,然后进一步在节律性运动中要求患者主动用力,逐渐进展到治疗者在患者主动用力时,在训练的肌肉上施加阻力;②拮抗肌反转技术让患者保持某一姿势不动,治疗者交替给主动肌与拮抗肌阻力,使患者产生对抗性的反应;③放松训练:治疗者嘱患者主动地把受限的肢体放置在主动或无痛关节的末端,然后嘱患者进行放松5~8秒。以上治疗方法1次/d,45 min/次,3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HL-Y4A康本龙调制中频电疗法,频率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放置于患者偏瘫侧肢体进行治疗,治疗后并嘱患者自己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的训练,45 min/次,3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治疗1月、2月及3个月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ADL评分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2月、3月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脑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详细见表2。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③与本组治疗1月后比较,P<0.05;
4 讨论
PNF技术主要是应用本体感觉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功能活動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神经肌肉的生理特点,在活动中予以刺激,激发尽可能多的感受器兴奋,从而增强肌肉活动,促使功能性运动实现。它的特点是运用螺旋对角线模式运动,通过主缩肌和拮抗肌间的交互收缩、放松,促进肌力的平衡与协调,符合脑损伤患者的功能特点。
既往文献对PNF作用于脑损伤患者也颇有研究和论述,其中曾宪敏在早期应用 PNF 技术在脑卒中偏瘫59例治疗中发现,PNF的肢体训练方法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正常运动姿势取决 于屈肌和伸肌的交互性收缩, PNF技术目的即是在拮抗中达到平衡[11]。蔡菲实用PNF技术对68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 脑外伤患者康复疗效观察更能明显地促进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12]。本研究临床观察发现,采用PNF治疗脑损伤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疗法简便、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较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脑损伤临床康复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贵侠,赵文红 . 偏瘫患者异常运动模式形成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8,21(3) :105-106.
[2] Stucki G,Reinhardt JD,Grimby G,等.以整体观念发展人体功能和康复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杂志,2008,30(1):3-7.
怎样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如何评价脑损伤后偏瘫侧肌肉状况及诊疗效果,便成为临床需要客观解决的问题。我科在临床上一直重视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工作,近年来引进西方的现代PNF技术,发现对脑损伤术后功能恢复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脑损伤患者120例,诊断均符合以下标准,知情同意参加该研究,并配合完成整个疗程及评定。120例入选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 例,2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详细见表1。
表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按PNF康复中心制定的康复常规进行神经促通技术及功能康复训练,主要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发展为基础,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其特征是身体和躯干的螺旋形和对角线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命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抑制痉挛模式的被动训练,躯体控制训练,坐(站)平衡训练,重心转移及下肢分离运动,步态等训练。具体方法:①主动肌定向技术::在预定的关节范围内,治疗者边用言语节奏引导患者被动运动, 边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于所做运动,然后进一步在节律性运动中要求患者主动用力,逐渐进展到治疗者在患者主动用力时,在训练的肌肉上施加阻力;②拮抗肌反转技术让患者保持某一姿势不动,治疗者交替给主动肌与拮抗肌阻力,使患者产生对抗性的反应;③放松训练:治疗者嘱患者主动地把受限的肢体放置在主动或无痛关节的末端,然后嘱患者进行放松5~8秒。以上治疗方法1次/d,45 min/次,3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HL-Y4A康本龙调制中频电疗法,频率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放置于患者偏瘫侧肢体进行治疗,治疗后并嘱患者自己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的训练,45 min/次,3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治疗1月、2月及3个月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ADL评分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2月、3月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脑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详细见表2。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③与本组治疗1月后比较,P<0.05;
4 讨论
PNF技术主要是应用本体感觉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功能活動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神经肌肉的生理特点,在活动中予以刺激,激发尽可能多的感受器兴奋,从而增强肌肉活动,促使功能性运动实现。它的特点是运用螺旋对角线模式运动,通过主缩肌和拮抗肌间的交互收缩、放松,促进肌力的平衡与协调,符合脑损伤患者的功能特点。
既往文献对PNF作用于脑损伤患者也颇有研究和论述,其中曾宪敏在早期应用 PNF 技术在脑卒中偏瘫59例治疗中发现,PNF的肢体训练方法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正常运动姿势取决 于屈肌和伸肌的交互性收缩, PNF技术目的即是在拮抗中达到平衡[11]。蔡菲实用PNF技术对68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 脑外伤患者康复疗效观察更能明显地促进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12]。本研究临床观察发现,采用PNF治疗脑损伤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疗法简便、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较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脑损伤临床康复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贵侠,赵文红 . 偏瘫患者异常运动模式形成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8,21(3) :105-106.
[2] Stucki G,Reinhardt JD,Grimby G,等.以整体观念发展人体功能和康复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杂志,2008,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