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新课的题目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例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为落实这一要求,教材从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四个方面介绍了汉武帝的政绩。平常的教法,我一般先介绍汉武帝上台的背景,然后让学生看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理解程度,让学生自己找出这四方面的措施,理解汉武帝是一位伟大、智慧的君王。尤其“推恩令”的执行,让王国的王侯继续分封,化解其力量,可以说是一个妙招,很体现他的智慧,学生也可以很好的理解课文,并也可以很好的评价汉武帝,可是,这样就可以了吗?这样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也照顾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真正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简单了解了“生本教育”的理论之后,我发现,其实这完全可以改变。
怎么改变呢?“生本教育最主要的是注重教育的交付,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他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这些理论告诉了我改变的方法。
在初一(10)班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读书第一二段,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六岁被立为太子,从小受到正规严格的皇家教育,爱好读书和打猎。读书让他具有文人的气质,狩猎让他具有刚强勇武的性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年仅十六岁,父皇景帝去世,转眼之间,就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统治全国的皇帝。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我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这样,烘托了一个良好的问题氛围。
少年天子治理国家,当时国家危机重重。我提到了匈奴问题,当年“白登山之围”,刘邦差点被匈奴活捉,此后汉与匈奴和亲;王国叛乱,政局不稳;人才匮乏;财政问题等。学生兴趣十足,依次讨论解决的办法,课堂气氛热烈,看到下面学生的小手像一面面飘扬的旗帜,看到学生兴奋的笑脸,心里挺高兴。发现其实我教的就是一群天才,他们和这个文治武功的汉武帝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他们的很多措施,加入了时代的元素,让人拍案叫绝,教室内掌声不断;这节课成功了。
我要教初一六个班的历史,既然这节课成功了,我计划的就是原样照搬。在照搬了初一(11)班后,我在初一(9)班上课。我发现,其实学生更多的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国家的问题本身。天哪,我居然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我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学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机器,他们对问题本身更有兴趣。发现问题,这不也是一种快乐吗?自己发现了问题再来解决,这种快乐不是远远超过了解决问题本身吗?连问题本身,我也是可以交付给学生的呀!我得承认,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还好,我可以在其他的班级及时的弥补。于是,策略再次调整!
在初一(6)班上课时,我在让学生了解了少年天子汉武帝上台的背景后,立即抛出了问题:“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天子,会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的小手又像迎风飘扬的旗帜。2008是一个多事之秋,学生在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之后,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传媒的大力宣传之下,对国家的问题看的比较清楚。
“宫廷纷争”、地方叛乱、民族问题、军事危机、边境危机、人才匮乏、思想统一、对外贸易、粮食、交通、治安问题、财政问题、经济发展、天灾人祸,尤其天灾人祸学生还具体提到了地震、火山、海啸、蝗虫虫灾、黄河决堤、雪灾以及其他安全责任事故等,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这些问题提得真好,把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部提出来了。
怎么解决呢?我依然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下好了,教室立刻沸腾了。学生们的解决方案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将古代著名的改革,现代的良好国策,外国的先进经验,全部都搬出来了,包含任用贤能、立志改革、发展教育、奖励农业、选拔人才和让地方官举荐人才,统一信仰(学生特别指出是信奉儒教)、兴修水利、发展外交、发展对外贸易,进行廉政建设,处死贪官,奖励生育、植树造林,建设边疆,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改良兵器,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尤其在统一思想时还具体提到“传箴言,读经典”,尤其是他们还相互补充,提出当时的经典是《论语》,等共30余条建议。
有了这些建议,还需要我来教吗?我让他们自己把这些建议按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整理出来,并结合课本看书,在看书时,学生居然还有更多的发现,结合课本和实际,有了更多的设想。天哪,汉武帝如果看到这一群可爱的孩子,可能会惭愧吧!下课铃响了,学生一直不断的提问,不允许我离开教室!
以生为本,减负提质,它不是一句口号,它能真正改变你的课堂,改变你在学生心中的分量!
“真正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简单了解了“生本教育”的理论之后,我发现,其实这完全可以改变。
怎么改变呢?“生本教育最主要的是注重教育的交付,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他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这些理论告诉了我改变的方法。
在初一(10)班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读书第一二段,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六岁被立为太子,从小受到正规严格的皇家教育,爱好读书和打猎。读书让他具有文人的气质,狩猎让他具有刚强勇武的性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年仅十六岁,父皇景帝去世,转眼之间,就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统治全国的皇帝。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我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这样,烘托了一个良好的问题氛围。
少年天子治理国家,当时国家危机重重。我提到了匈奴问题,当年“白登山之围”,刘邦差点被匈奴活捉,此后汉与匈奴和亲;王国叛乱,政局不稳;人才匮乏;财政问题等。学生兴趣十足,依次讨论解决的办法,课堂气氛热烈,看到下面学生的小手像一面面飘扬的旗帜,看到学生兴奋的笑脸,心里挺高兴。发现其实我教的就是一群天才,他们和这个文治武功的汉武帝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他们的很多措施,加入了时代的元素,让人拍案叫绝,教室内掌声不断;这节课成功了。
我要教初一六个班的历史,既然这节课成功了,我计划的就是原样照搬。在照搬了初一(11)班后,我在初一(9)班上课。我发现,其实学生更多的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国家的问题本身。天哪,我居然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我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学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机器,他们对问题本身更有兴趣。发现问题,这不也是一种快乐吗?自己发现了问题再来解决,这种快乐不是远远超过了解决问题本身吗?连问题本身,我也是可以交付给学生的呀!我得承认,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还好,我可以在其他的班级及时的弥补。于是,策略再次调整!
在初一(6)班上课时,我在让学生了解了少年天子汉武帝上台的背景后,立即抛出了问题:“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天子,会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的小手又像迎风飘扬的旗帜。2008是一个多事之秋,学生在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之后,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传媒的大力宣传之下,对国家的问题看的比较清楚。
“宫廷纷争”、地方叛乱、民族问题、军事危机、边境危机、人才匮乏、思想统一、对外贸易、粮食、交通、治安问题、财政问题、经济发展、天灾人祸,尤其天灾人祸学生还具体提到了地震、火山、海啸、蝗虫虫灾、黄河决堤、雪灾以及其他安全责任事故等,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这些问题提得真好,把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部提出来了。
怎么解决呢?我依然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下好了,教室立刻沸腾了。学生们的解决方案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将古代著名的改革,现代的良好国策,外国的先进经验,全部都搬出来了,包含任用贤能、立志改革、发展教育、奖励农业、选拔人才和让地方官举荐人才,统一信仰(学生特别指出是信奉儒教)、兴修水利、发展外交、发展对外贸易,进行廉政建设,处死贪官,奖励生育、植树造林,建设边疆,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改良兵器,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尤其在统一思想时还具体提到“传箴言,读经典”,尤其是他们还相互补充,提出当时的经典是《论语》,等共30余条建议。
有了这些建议,还需要我来教吗?我让他们自己把这些建议按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整理出来,并结合课本看书,在看书时,学生居然还有更多的发现,结合课本和实际,有了更多的设想。天哪,汉武帝如果看到这一群可爱的孩子,可能会惭愧吧!下课铃响了,学生一直不断的提问,不允许我离开教室!
以生为本,减负提质,它不是一句口号,它能真正改变你的课堂,改变你在学生心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