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10—2012年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共报告HFRS患者35例,年发病率为4.18/10万~1.84/10万,无死亡病例。各病例间呈单个病例,高度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2—6月,占发病总数的77.14%;10~12月病例数(7例)占发病总数的20.00%。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结论:双塔区HFRS病例分布于全区所有乡(镇)街,病例高度散发,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以接触传播为主是造成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防鼠灭鼠、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41-01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区出血热发病率明显升高,不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我区2010-2012年HFRS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双塔区2010-2012年HFRS疫情报告卡、个案调查表及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鼠密度资料来源于各年鼠密度监测记录及报表。
1.2 方法 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8-2008):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幕布晨收,每次布夹不少于100有效夹,计算鼠密度。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0-2012年共报告HFRS患者35例,年发病率分别为4.18/10万、3.99/10万、1.84/10万,无死亡病例。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三年间,2010年涉及8个乡街,站南街、光明街发病较多,其中榆树林村发病率接近30/10万;2011年涉及9个乡街,其中长宝乡长宝村、平房村发病率超过30/10万;2012年仅5个乡街有病例报告,且病例数少于往年,但龙山街中山村发病率达到30/10万。通过对流调表进行分析,表明:各病例间呈单个病例,高度散发。
2.2.2 季节分布 各年份发病情况显示:病例主要集中在2—6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7.14%;10~12月病例数(7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20.00%。
2.2.3 人群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64岁,但25~45岁年龄组病例数占总发病例数的60.00%。本区2010-2012年共发生35例HFRS患者,其中男性27例,占77.14%,女性8例,占22.86%,男女性别之比为3.38:1。職业分布:按发病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农民(10例)、工人(8例)、干部职员(6例)、学生(4例)、家务待业(4例)、其他(2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8.57%、22.86%、17.14%、11.43%、11.43%、5.71%。
2.2.4 鼠密度及构成 2010-2012-年选择城乡结合部居民区布放有效鼠夹,分别为:2010年布1480夹夜,捕鼠45只,鼠密度3.04%,其中褐家鼠40只,小家鼠3只,黑线姬鼠2只。2011年布1450夹夜,捕鼠43只,鼠密度3.0%,其中褐家鼠37只,小家鼠3只,黑线姬鼠3只。2012年布1510夹夜,捕鼠20只,鼠密度1.3%,其中褐家鼠18只,黑线姬鼠2只。
3 讨论
3.1 HFRS疫情特点 2010-2012年双塔区HFRS病例分布于全区所有乡(镇)街,病例高度散发,本区栖息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 HFRS发病在年龄、性别、职业上的差异可能与暴露机会及居民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卫生状况有关。
3.2 防治措施 ①.灭鼠防鼠:三年来,双塔区采取科学灭鼠与防鼠相结合,每年流行期前开展全区性灭鼠工作,重点消除拆迁地区和城乡结合部鼠类栖息场所,整治环境卫生,投放毒饵,如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大隆等,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家。②. 做好公众卫生知识普及、卫生习惯培养,近三年共印发20万份《疾控专刊》宣传出血热预防知识,重点地区食品卫生、行业卫生加强管理,采取必要的防鼠措施和卫生防护。③.疫苗接种:对有疫情的村(委)开展出血热疫苗接种,力争接种率90%以上;一旦出现发病率30/10万的乡(街),立即全面开展预防接种。及时注射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在流行高峰季节开始前一个月内完成出血热疫苗注射。2010年的对长宝乡(长宝村、平房村)、站南街(榆树林村)免费接种出血热疫苗,2011年对龙山街(中山村)全面开展预防接种。④.监测:加强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采集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学核实诊断;对报告病例全部进行个案调查,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开展重点地区鼠密度监测。总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区至今尚未发生爆发疫情。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 任红 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4-85
[2] 李立明 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6-517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41-01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区出血热发病率明显升高,不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我区2010-2012年HFRS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双塔区2010-2012年HFRS疫情报告卡、个案调查表及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鼠密度资料来源于各年鼠密度监测记录及报表。
1.2 方法 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8-2008):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幕布晨收,每次布夹不少于100有效夹,计算鼠密度。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0-2012年共报告HFRS患者35例,年发病率分别为4.18/10万、3.99/10万、1.84/10万,无死亡病例。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三年间,2010年涉及8个乡街,站南街、光明街发病较多,其中榆树林村发病率接近30/10万;2011年涉及9个乡街,其中长宝乡长宝村、平房村发病率超过30/10万;2012年仅5个乡街有病例报告,且病例数少于往年,但龙山街中山村发病率达到30/10万。通过对流调表进行分析,表明:各病例间呈单个病例,高度散发。
2.2.2 季节分布 各年份发病情况显示:病例主要集中在2—6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7.14%;10~12月病例数(7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20.00%。
2.2.3 人群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64岁,但25~45岁年龄组病例数占总发病例数的60.00%。本区2010-2012年共发生35例HFRS患者,其中男性27例,占77.14%,女性8例,占22.86%,男女性别之比为3.38:1。職业分布:按发病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农民(10例)、工人(8例)、干部职员(6例)、学生(4例)、家务待业(4例)、其他(2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8.57%、22.86%、17.14%、11.43%、11.43%、5.71%。
2.2.4 鼠密度及构成 2010-2012-年选择城乡结合部居民区布放有效鼠夹,分别为:2010年布1480夹夜,捕鼠45只,鼠密度3.04%,其中褐家鼠40只,小家鼠3只,黑线姬鼠2只。2011年布1450夹夜,捕鼠43只,鼠密度3.0%,其中褐家鼠37只,小家鼠3只,黑线姬鼠3只。2012年布1510夹夜,捕鼠20只,鼠密度1.3%,其中褐家鼠18只,黑线姬鼠2只。
3 讨论
3.1 HFRS疫情特点 2010-2012年双塔区HFRS病例分布于全区所有乡(镇)街,病例高度散发,本区栖息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 HFRS发病在年龄、性别、职业上的差异可能与暴露机会及居民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卫生状况有关。
3.2 防治措施 ①.灭鼠防鼠:三年来,双塔区采取科学灭鼠与防鼠相结合,每年流行期前开展全区性灭鼠工作,重点消除拆迁地区和城乡结合部鼠类栖息场所,整治环境卫生,投放毒饵,如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大隆等,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家。②. 做好公众卫生知识普及、卫生习惯培养,近三年共印发20万份《疾控专刊》宣传出血热预防知识,重点地区食品卫生、行业卫生加强管理,采取必要的防鼠措施和卫生防护。③.疫苗接种:对有疫情的村(委)开展出血热疫苗接种,力争接种率90%以上;一旦出现发病率30/10万的乡(街),立即全面开展预防接种。及时注射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在流行高峰季节开始前一个月内完成出血热疫苗注射。2010年的对长宝乡(长宝村、平房村)、站南街(榆树林村)免费接种出血热疫苗,2011年对龙山街(中山村)全面开展预防接种。④.监测:加强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采集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学核实诊断;对报告病例全部进行个案调查,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开展重点地区鼠密度监测。总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区至今尚未发生爆发疫情。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 任红 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4-85
[2] 李立明 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