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场》翻译中的主体间性研究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8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普遍语用学原理,译者只有发挥创造精神,营造和谐的主体间性,才能在各种翻译策略中寻找出一个平衡度。本文从译者对作者的认知、译者对读者的理解以及译者与作品中主人公的对话这几个角度出发,考察交往行为理论翻译观在郭沫若翻译研究中的指导意义,弥补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的翻译研究对主观创造性的忽视,从而在交往行为中寻找出翻译中的共识性规律,并进一步考察郭沫若翻译艺术的特色。
其他文献
<正> 岑春煊(1861年4月11日——1933年3月2日),字云阶,广西西林人。清末,几与最有权势的疆臣袁世凯齐名,有“南岑北袁”之谓;民初,更成为反袁派的要角和资产阶级政治派别的重
1920年,郭沫若在和宗白华相互通信中,提出了“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观点,在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郭沫若这一见解产生了“放大”效应。郭沫若被视为浪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AC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ACA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康复
本文从河北省部分小企业融资税费成本现状入手,分析制约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从政府、银行和企业等三个维度探索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目的:探讨不同宣教对缓解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分为图片观察组、录像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图
汉字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且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印欧语系文字最大的特点是表音,汉字最突出的特点则在于他的表意性。郭沫若在他的语言文字学研究中,通过汉字形体、构件及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