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节目专题报道的策划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难度很大,精度要求很高。组织策划要体现协同性的特点,要发扬团队精神,整合人力资源,形成信息传播的强势,运用各种手段提高系统有效性和系统运行效率。从实质性策划来看,则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可听性到位。所谓可听性,一方面着眼于题材的新颖性和社会性,选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听众的关注,调动听众的兴趣,触动听众的“兴奋点”;另一方面则是资讯的不可替代性,要向听众提供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信息产品。建立在听众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度与满意度基础之上的可听性是广播媒介形成核心听众群,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听众对广播媒介资讯的依赖性和忠诚度,从而为广播媒介积聚“注意力”的宝贵资源。实现可听性的两个条件,一是题材的“新”。要能够从大量的新闻资源中慧眼识宝,发现新闻价值极高的“富矿”,进行全力的开掘。二是资讯的“精”。能够运用各种手段将新闻资源的含金量和品位展示出来,向听众提供强度、效度、新鲜度、保真度等各方面精的信息量,形成报道独特而强劲的支撑点。
二. 贴近性到位。任何新闻媒介,就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说,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党和政府的“发言人”,又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点,就是新闻的“贴近性”。实现“三贴近”涉及到媒介的组织创新、机制创新、节目主持人模式的转变、报道重点的调整等诸多方面,但精髓还在于广播媒介牢固树立“听众本位”的观念。也就是说,要真正考虑广播媒介的报道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听众的需要,满足哪些听众的需要,满足听众哪些方面的需要,能否真正为听众提供具有鲜活感和冲击力的信息量,能否为听众传所思,释所疑,解所惑,排所忧。在此基础上,才能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增强可听性统一起来。广播专题报道要反映社会现象的真实状况,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同时还要对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这一问题起到推动作用。
三.引导性到位。广播专题报道策划的另一着力点,应当是加强新闻舆论的引导性。要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反映,使人民群众的各种舆论都能得到有效表达、健康发展和顺利整合;要对群众自发产生的舆论进行引导和疏导。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社情、民情、舆情,敏锐地观察社会心理的变化,梳理人们对当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看法,摸清人们心中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探索舆论引导的思路与对策。专题报道要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把握舆情民意,通过引用客观的数据和列举无可争议的事实,对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作回顾和展示,对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些问题作权威性的解答和前瞻性的引导,在舆论宣传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体现媒体的舆论感召力和影响力。
四.创新性到位。创新是发展变革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变革,不断地调整,努力突破旧有的报道程式和思维方式,提升新的传播观念和认识水平,在变革中实现创新,才能保证新闻报道源源不断地产生舆论影响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来源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主流媒体“信息主渠道”的地位正在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锐意改革,调整竞争策略、运作模式和报道形式,向听众提供更多特色鲜明的个性化产品,就有可能落伍。同时,随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以及对舆论的认知方式也在逐渐产生变化,更愿意发现和认识信息与发展趋势之间的必然联系;希望通过新闻报道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解读方式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愿意测算信息可能带给自己的机遇以及同自己相关利益之间的关系。面对这些压力,媒体在专题报道的策划中就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力求在诸如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大新闻题材的透视与处理、听众心理的把握和回应、主持人语言的表现和调度等一系列环节上形成独具风格,别人无法取代的特色。
(作者单位: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
一.可听性到位。所谓可听性,一方面着眼于题材的新颖性和社会性,选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听众的关注,调动听众的兴趣,触动听众的“兴奋点”;另一方面则是资讯的不可替代性,要向听众提供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信息产品。建立在听众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度与满意度基础之上的可听性是广播媒介形成核心听众群,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听众对广播媒介资讯的依赖性和忠诚度,从而为广播媒介积聚“注意力”的宝贵资源。实现可听性的两个条件,一是题材的“新”。要能够从大量的新闻资源中慧眼识宝,发现新闻价值极高的“富矿”,进行全力的开掘。二是资讯的“精”。能够运用各种手段将新闻资源的含金量和品位展示出来,向听众提供强度、效度、新鲜度、保真度等各方面精的信息量,形成报道独特而强劲的支撑点。
二. 贴近性到位。任何新闻媒介,就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说,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党和政府的“发言人”,又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点,就是新闻的“贴近性”。实现“三贴近”涉及到媒介的组织创新、机制创新、节目主持人模式的转变、报道重点的调整等诸多方面,但精髓还在于广播媒介牢固树立“听众本位”的观念。也就是说,要真正考虑广播媒介的报道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听众的需要,满足哪些听众的需要,满足听众哪些方面的需要,能否真正为听众提供具有鲜活感和冲击力的信息量,能否为听众传所思,释所疑,解所惑,排所忧。在此基础上,才能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增强可听性统一起来。广播专题报道要反映社会现象的真实状况,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同时还要对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这一问题起到推动作用。
三.引导性到位。广播专题报道策划的另一着力点,应当是加强新闻舆论的引导性。要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反映,使人民群众的各种舆论都能得到有效表达、健康发展和顺利整合;要对群众自发产生的舆论进行引导和疏导。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社情、民情、舆情,敏锐地观察社会心理的变化,梳理人们对当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看法,摸清人们心中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探索舆论引导的思路与对策。专题报道要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把握舆情民意,通过引用客观的数据和列举无可争议的事实,对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作回顾和展示,对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些问题作权威性的解答和前瞻性的引导,在舆论宣传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体现媒体的舆论感召力和影响力。
四.创新性到位。创新是发展变革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变革,不断地调整,努力突破旧有的报道程式和思维方式,提升新的传播观念和认识水平,在变革中实现创新,才能保证新闻报道源源不断地产生舆论影响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来源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主流媒体“信息主渠道”的地位正在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锐意改革,调整竞争策略、运作模式和报道形式,向听众提供更多特色鲜明的个性化产品,就有可能落伍。同时,随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以及对舆论的认知方式也在逐渐产生变化,更愿意发现和认识信息与发展趋势之间的必然联系;希望通过新闻报道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解读方式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愿意测算信息可能带给自己的机遇以及同自己相关利益之间的关系。面对这些压力,媒体在专题报道的策划中就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力求在诸如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大新闻题材的透视与处理、听众心理的把握和回应、主持人语言的表现和调度等一系列环节上形成独具风格,别人无法取代的特色。
(作者单位: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