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用关系思维来处理这三种关系可以体现对规律的遵循和尊重,也是关系思维的应有之义。用关系思维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正确的符合规律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关键词 关系思维 关系 和谐
一、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相待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和谐社会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建设,因此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着重于人的建设,也就是以人为本。我们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不仅是说我们的建设必须依靠人,还要强调我们的建设是为了人,“……最根本的是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共同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准则。”只有构建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和谐社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树立以人本为的为民的思想。“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必须积极主动构建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用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建设和谐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正真做到人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人的能动作用得到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得到尊重,建设和谐社会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激发,所以情要为民系、利要为民谋、权要为民用,真正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
关系思维是一种共生式思维范式,注重矛盾的统一性。所以关系思维主张积极引导不和谐因素向和谐因素转化,让各方面关系得到协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积极构建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主体又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间的关系。只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平等友爱、和睦相处,为他们自己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和谐。
二、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和谐相处
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就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界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而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在工业文明中,长期居主导地位的传统价值观认为,自然财富是有限的,人的物质需求是无止境的,人类只要不断地征服自然、扩大消费,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在这种旧的价值观支配下,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倡导无节制消费和肆意开发自然资源。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导致了生态危机和人与自然的异化。所以我们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在全社会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体制,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只有人和自然相和谐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因此我们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思维方式,多用关系思维,这对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仅仅把目标设定在经济建设上,我们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 “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如果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就会使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关系思维的思维方式,在区域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在产业发展中还要考虑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选择性开发,最终实现循环经济和生态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人与社会之间需要构建和谐契约
每个公民培养和树立民主意识对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胸襟要以开放,最大限度地吸纳民愿民智,让广大民众从各个层次有序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建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党和政府在行政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运用有序民主的思维方式,加强民众引导并搞好相应的制度设计,辅之以有效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有在多元主体的自主发展中实现共同发展的社会才是现代文明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中的人们之间平等的关系体现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社会结构的变动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中。所以在当今时代,要解决好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还必须依赖于平等的社会规则,这就需要用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构建具有民主法制的思维方式来建设和谐社会。
总之,真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动力量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务实的作风去考量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种种障碍,坚持探索、沉着应对纷繁的矛盾和复杂的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0,第461-462页。
[2]《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254页。
[3]《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444-445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
关键词 关系思维 关系 和谐
一、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相待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和谐社会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建设,因此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着重于人的建设,也就是以人为本。我们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不仅是说我们的建设必须依靠人,还要强调我们的建设是为了人,“……最根本的是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共同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准则。”只有构建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和谐社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树立以人本为的为民的思想。“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必须积极主动构建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用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建设和谐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正真做到人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人的能动作用得到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得到尊重,建设和谐社会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激发,所以情要为民系、利要为民谋、权要为民用,真正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
关系思维是一种共生式思维范式,注重矛盾的统一性。所以关系思维主张积极引导不和谐因素向和谐因素转化,让各方面关系得到协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积极构建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主体又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间的关系。只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平等友爱、和睦相处,为他们自己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和谐。
二、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和谐相处
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就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界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而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在工业文明中,长期居主导地位的传统价值观认为,自然财富是有限的,人的物质需求是无止境的,人类只要不断地征服自然、扩大消费,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在这种旧的价值观支配下,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倡导无节制消费和肆意开发自然资源。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导致了生态危机和人与自然的异化。所以我们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在全社会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体制,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只有人和自然相和谐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因此我们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思维方式,多用关系思维,这对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仅仅把目标设定在经济建设上,我们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 “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如果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就会使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关系思维的思维方式,在区域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在产业发展中还要考虑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选择性开发,最终实现循环经济和生态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人与社会之间需要构建和谐契约
每个公民培养和树立民主意识对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胸襟要以开放,最大限度地吸纳民愿民智,让广大民众从各个层次有序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建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党和政府在行政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运用有序民主的思维方式,加强民众引导并搞好相应的制度设计,辅之以有效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有在多元主体的自主发展中实现共同发展的社会才是现代文明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中的人们之间平等的关系体现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社会结构的变动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中。所以在当今时代,要解决好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还必须依赖于平等的社会规则,这就需要用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构建具有民主法制的思维方式来建设和谐社会。
总之,真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动力量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务实的作风去考量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种种障碍,坚持探索、沉着应对纷繁的矛盾和复杂的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0,第461-462页。
[2]《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254页。
[3]《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444-445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