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建筑工程专业教育其目的就是为各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极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分析了建筑行业需求与建筑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时期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深入思考。提倡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额基础上,构建完善、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工程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14-02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各个单位培养优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的动手和实践具有较高的要求。市场对于这类学生的要求也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及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学校的培养体系中,其教学设计往往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
一、建筑行业需求与建筑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
顺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一系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这一方面为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储备和专业空间,但是从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构成来看,虽然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但是仍然存在教学体系缺少系统性的问题。并进一步导致了实践教学目标不清晰,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离,管理体系不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利用效率低,这也使得教学改革困难重重,造成了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另一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构成了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数量满足了规定的实践课程所占总课时比重的要求,但是其针对实践教学设计的目标和一系列缺少相应的规划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学任务中所要求的能力目标、技术目标、职业态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匹配不一致。除此之外,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存在一定的误区,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承担实践课程的老师素质、实践场地、设备等缺乏规划性、系统性,造成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新时期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思考
1.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高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教育,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因此其课程的设置并不能只是追求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应该紧紧围绕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目标。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上就要求,高职教育尤其是高职建筑工程教育应该严格遵循“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基层性”的办学原则,重点训练学生能够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要求,并指导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学应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适应管理需求,训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市场意识,培养学生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二是学校要致力于解决专业的设置问题,建设复合型专业,从而极大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三是做好专业的稳定性与专业调整的相对关系,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在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能够满足未来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更应该坚持将应用型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为立足点,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构建完善、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1)突出专业特色,加强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突出专业特色,不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建筑工程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不仅包括各种工序的施工工艺、操作流程,还包括工程质量验收、安全施工、工程量核算等。除了这些,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具备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在实训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操作示范。在学生收集资料、编写流程图和施工计划书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操作,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以及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2)坚持基础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针对我国学生实践能力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双元制校内实训基地的方式予以解决,也就是通过教学和校内实训的方式结合,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结合。以往的高职教育知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简单的参加企业的实习来实现实习的目的,这往往是一种劳动性价值,学生只能是对于流水线上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工作了解,对于整个工序和操作流程的掌握得不到训练。因此,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应该坚持基础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来解决学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问题。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给予重视,着重塑造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应对市场需求。
(3)强化学生认证教育,推行“双证书”机制。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导致学生仅仅拥有学历证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执业资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因此强化学生的认证教育,推行“双证书”机制已经迫在眉睫。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的培训来考取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从业资格证书,如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测量员等。通过这种学历教育和认证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能够塑造学生的专业特长,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为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设立一套系统性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和实践动手活动。
(4)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之路。现在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训操作教师缺乏的现象,这就要求学校强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就是要求教师既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有人善于理论,有人善于实践。实践表明,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就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增加具备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的比例,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从外部引进先进的高级人才来丰富教师队伍,尤其是那些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高的专业技术人员。
除此之外,学校在坚持引进优秀教师的基础上,还需要将实践能力较弱的教师送到企业中锻炼,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训练。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上增强教师队伍的素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践培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这也是一项需要持续进行的工作,切忌形式主义和半途而废。
参考文献:
[1]侯虹霞.浅谈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青年与社会,2013,(28).
[2]高丹.高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工程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14-02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各个单位培养优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的动手和实践具有较高的要求。市场对于这类学生的要求也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及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学校的培养体系中,其教学设计往往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
一、建筑行业需求与建筑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
顺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一系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这一方面为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储备和专业空间,但是从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构成来看,虽然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但是仍然存在教学体系缺少系统性的问题。并进一步导致了实践教学目标不清晰,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离,管理体系不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利用效率低,这也使得教学改革困难重重,造成了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另一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构成了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数量满足了规定的实践课程所占总课时比重的要求,但是其针对实践教学设计的目标和一系列缺少相应的规划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学任务中所要求的能力目标、技术目标、职业态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匹配不一致。除此之外,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存在一定的误区,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承担实践课程的老师素质、实践场地、设备等缺乏规划性、系统性,造成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新时期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思考
1.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高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教育,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因此其课程的设置并不能只是追求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应该紧紧围绕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目标。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上就要求,高职教育尤其是高职建筑工程教育应该严格遵循“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基层性”的办学原则,重点训练学生能够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要求,并指导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学应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适应管理需求,训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市场意识,培养学生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二是学校要致力于解决专业的设置问题,建设复合型专业,从而极大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三是做好专业的稳定性与专业调整的相对关系,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在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能够满足未来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更应该坚持将应用型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为立足点,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构建完善、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1)突出专业特色,加强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突出专业特色,不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建筑工程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不仅包括各种工序的施工工艺、操作流程,还包括工程质量验收、安全施工、工程量核算等。除了这些,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具备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在实训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操作示范。在学生收集资料、编写流程图和施工计划书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操作,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以及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2)坚持基础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针对我国学生实践能力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双元制校内实训基地的方式予以解决,也就是通过教学和校内实训的方式结合,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结合。以往的高职教育知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简单的参加企业的实习来实现实习的目的,这往往是一种劳动性价值,学生只能是对于流水线上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工作了解,对于整个工序和操作流程的掌握得不到训练。因此,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应该坚持基础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来解决学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问题。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给予重视,着重塑造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应对市场需求。
(3)强化学生认证教育,推行“双证书”机制。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导致学生仅仅拥有学历证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执业资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因此强化学生的认证教育,推行“双证书”机制已经迫在眉睫。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的培训来考取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从业资格证书,如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测量员等。通过这种学历教育和认证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能够塑造学生的专业特长,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为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设立一套系统性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和实践动手活动。
(4)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之路。现在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训操作教师缺乏的现象,这就要求学校强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就是要求教师既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有人善于理论,有人善于实践。实践表明,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就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增加具备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的比例,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从外部引进先进的高级人才来丰富教师队伍,尤其是那些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高的专业技术人员。
除此之外,学校在坚持引进优秀教师的基础上,还需要将实践能力较弱的教师送到企业中锻炼,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训练。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上增强教师队伍的素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践培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这也是一项需要持续进行的工作,切忌形式主义和半途而废。
参考文献:
[1]侯虹霞.浅谈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青年与社会,2013,(28).
[2]高丹.高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