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故事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林是刁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
  眼看着三月要过,清明就在眼前,柳春要上南坡种玉米了。柳春的地在坡顶上,离她在河边的家挺远的,坡又陡,喘着,爬着,终于到了地头。站在高处往下望去,自己三十年没有走出的屯子,掩映在绿色之中。四周安静得只听到泉声和鸟鸣。这个女人心里有一股怨气,她想不通,为什么全屯的女人都可以出去,偏她不行。她们甚至笑嘻嘻地梳着黑亮的辫子,穿起光鲜的衣服,沿着那条磨得出青光的石板路,告别玉米和牛羊,告别年轻的生机勃勃的老公,到了镇上,上了开往省城的班车。而她不行。
  说不行的是她的老公冉和平。
  胜文,这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再一次来到鸦林。和柳春吵了一夜的冉和平坐在床沿上,接过胜文递过来的香烟,狠狠地抽着。胜文说,你那么穷,为什么不出去打工呢?冉和平说,你看这个屯哪个男人出去打工?胜文说,这样下去不行呀,要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呀。冉和平说,从小到大,生活就这么着。小时候没有衣服鞋子穿,不也一样过。鸦林这么偏远,与世隔绝,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又能怎样?胜文转入正题,你不愿去,让柳春去!鸦林年轻的女人都去省城了,你们两公婆都窝在家里,吃西北风啊?
  其实,不是冉和平不让柳春去,是柳春长得太俊俏了。他自己的女人他知道。从频繁地落在柳春身上的男人的眼神,他更知道。柳春是百里挑一的一朵花,是插在牛粪上的花。如果这朵花从这里出去得到自由,就完全有可能迷失在未来的路上,这跟鸽子是一样的。
  胜文说,那你也不能把她捆起来呀。别人出去了,改变了生活,连房子也翻盖了。你看你的房子。守是守不住的,她爱你,走得再远也会回来。
  如此这般,又斗争了几个回合。柳春终于在2016年夏天坐上小船离开了刁江码头,去了省城,留给冉和平嫣然一笑和风吹杨柳一般的背影。至此,鸦林25位35岁以下的女人,全部到了省城。先进家政服务公司培训,然后被各种各样的雇主领回了家,当上了保姆。
  这在柳西市本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但对安定县特别是夷江镇来说,却像一场革命石破天惊。女人都走了,好像村子里缺少了些什么,连公鸡的打鸣声都听不见了。夕阳下石山里往日几乎同时升起交织缠绕在一起的炊烟也懒散了许多,村里陷入了躁动之中。于是老光棍们聚起来打扑克、摸麻将。晚上夜深人静,在村头都能听得见甩扑克的争吵声和麻将的哗啦声。胜文说,完了!刚解放了妇女,又培养了懒汉。可是事情的发展可不是培养懒汉那么简单——玩牌得花钱,哪怕只是娱乐,三五块也是钱。鸦林的男人整年待在家里,难道石头可以变成黄金?有人开始打起省城婆娘的主意。鸦林女人去省城当保姆的,长的也就是两三年,短的如柳春,才两三个月,兜里能有几个钱?她们捂着,可是把这钱看得比爱情还金贵。可是男人们想虎口夺食。有人成功了,有人遭遇了反抗。后来,这些女人为了家庭和睦成立了一个群,专门监督留在刁江边的宅男们,又通过胜文请求夷江镇党委为鸦林的产业扶贫开辟一条道路,管住汉子们野了的心。
  很快,镇里下达了两个项目——养羊和养鱼。羊是安定的传统优势项目,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安定山羊的故乡。这几年,安徽一个姓黄的老板来到安定,惊叹于这里的水草丰美和劳工丰富,引进了澳寒羊。这种羊不仅长得高大肥壮,而且病死率低,出肉率高,效益大大好于本地山羊,现在已发展到30万只。一户一年饲养10只澳寒羊,净赚在5000元以上。鸦林养鱼,则是发挥优势,变废为宝。“鸦林300口人的小村屯,10个荒废的鱼塘,你又有源头活水,不利用起来留着晒太阳吗?”胜文的发问,让鸦林的男人们恍然大悟。
  玩牌玩麻将的吵闹从此销声匿迹,鸦林的男人们没有了闲工夫。冉和平自己承包了2个鱼塘,养了10只羊。过去一门心思只在柳春身上:她现在在干什么?洗菜?洗碗?扫地?是不是被别的男人欺负了?男主人是不是和蔼可亲、老实守法的人?现在,他要养鱼,还要养羊,不可能一天到晚只惦记着柳春了,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切都放下了,她才撞进梦里,让他辗转反侧。
  2018年,鸦林在省城成立了保姆之家,鸦林的女人可以在周末欢聚一堂了。而真正疯狂的是鸦林的男人们。他们欢呼雀跃,以千奇百怪的理由前往省城,有的说要去买鱼苗,有的说要去进羊饲料,尽说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话。要见到老婆了,自然是要规规矩矩的,换了一身笔挺的西装和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刮了胡子,背了鸦林整箩整篓的红薯玉米之类,赶到省城,又通过手机问了许多人,走错了许多路,才到了保姆之家。他们小心地把东西放在床上,等着女人的出现。女人没有回来,他们就在保姆之家那里进进出出,一副坐卧不安的样子,引得已经回来的女人哂笑不已。终于等到他的女人回来,把带来的红薯玉米安全交给她,一面用吃惊的眼神打量女人。离开了乡下,离开了鸦林,这女人仿佛是真的不同了。先是说话,虽然还是壮话,却是比原来从容了许多,好像有了底气,而男人反倒是低声细语了。特别是那些在省城待的时间较长的,又或者是本身是有一些气质的,比如柳春,生出了一种仪态万方和雍容华贵的味道来。冉和平看傻了。
  冉和平看到了他和柳春的差距,也知道缩短这种差距的方法叫努力。他更知道努力的方向只能是扬长避短,只能是养羊和养鱼。他成了刁江边上有名的羊倌。羊圈怎么搭盖,起在哪面坡,朝向哪里,方圆二十里,都得他说了算。羊喜欢吃什么草,哪些草能吃,哪些草不能吃,他都用心去研究。有人看见他像小羊一样,匍匐在石头边上,把嘴巴贴在草叶上,鼻翼不停地收缩着,把草的嫩芽一根一根扯送进嘴里。他要闻的是嫩芽和雨后土地混合起来的芳香,试图弄清羊儿们永不懈怠地咀嚼的行为。还要搞明白什么草容易让羊染上可恶的口蹄疫,又是什么草能够不用上药也可以让这种常见的病痊愈于无形。冉和平的付出有了回报,到2019年,他的澳寒羊已经从当初的20只发展到70只。他养出的大公羊“壮壮”被推荐参加安定县的羊王比赛,以350斤的重量勇夺冠军。冉和平乐了,拿出手机给柳春发去戴上大红花的“壮壮”的照片,告诉她自己也很壮,等着她春节回家。柳春回他个大大的大拇指,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而养鱼对于冉和平来说则是得心应手。刁江边上的年轻人当然知道鱼之乐、鱼之痛、鱼之情。要养得好、长得快,就要从四大家鱼起步。他先投放花鲢,再投放鲤鱼和草鱼。花鲢在水的上层,鲤鱼在水的中下层。这种楼上楼下的养殖方式,节约了空间,等于多了一倍的鱼塘。鱼对水质敏感讲究,冉和平就在上游挖了条自流渠,让刁江水穿过竹林草场,带着鸟声泉韵进入池塘,水温常年保持在20℃左右。鱼养好了,冉和平为卖鱼伤透了脑筋。柳春说我帮你。柳春的聪明能干让刁江魚进入了菜市场、超市。刁江鱼在省城火了。
  鸦林出了名,因为女人在省城的保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男人则水陆并进,把羊产业和鱼产业搞得蓬勃兴旺。全村东西南北都建好了硬化路,竖起了路灯,所有的老房子都已经推倒,家家户户建起了大别墅,掩映在竹海里的鸦林,从刁江边上走上了县城、省城电视台,甚至中央电视台。
  鸦林的男人女人们,今儿个真高兴!
  作者简介:黄伟,壮族,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广西作协会员,曾在《民族文学》《飞天》等刊物发表作品。
其他文献
夜深了,县城东南边贫困户移民安置区六能新区“老乡家园”的后山,几十栋咖啡色、白色、蓝色相间的居民楼,在银色的月光下,安静地睡着了……  这是2019年9月中旬的一个日子,正临近中秋。此刻,靠着后山的A17栋一楼一单元的102房,透出一束明亮的灯光。屋子里,户主张首帮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凝视着窗外的朦胧月色。由于室内灯光太过于强烈,屋外的月光他是看不清的。不过,他可以想象得出,松山之上一定出现了一轮明
期刊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是八个连成一片的侗族山寨。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程阳本是荒蕪之地,直至两位叫“程”和“阳”的男子一个自北、一个从南携家眷至此,架屋定居,开荒种田,生息繁衍;再后来,杨、吴、陈、李、石等姓氏人家先后迁至此处,与程、阳两姓共同建设这片古老的家园。大伙儿都公认程、阳二氏是这块土地的祖先,于是称此处为“程阳”。清朝以来,程阳逐渐形成马安寨、岩寨、平寨、大寨、东寨、吉昌寨、平坦
期刊
洋湾村位于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东北部,距县城约60公里,是桂林市平均海拔较高的行政村之一。初夏的一天,我随“桂林市文艺家走基层采风活动”小组前往洋湾村,了解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车子驶出县城不久,就开始从山底沿着蜿蜒狭窄的“S”形盘山公路向山上缓缓行进。坐在中巴车上,感觉路面仅有一车宽。路虽然弯曲,但路面很好,司机大哥好本事,把车开得从容稳当,好几次中巴车与从山上下来的大货车相遇会车,都是
期刊
穿越时空隧道,畅游历史长河,中华大地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神秘的色彩、独特的风情、传奇的故事。  三堡壮族是云贵高原南麓凤凰山脉一个古老的民族,从堡上屯的巨大铺路条石、顶茂村的岑氏石楼、顶换村的王氏古城堡、拉汪屯的古建筑群,到马达屯的窗户雕刻、塘袍村的超大古井、拉马村的通衢古道、甲板村的黄氏墓碑镂刻以及谢家的秦砖汉瓦楼房、板台屯的田园风光……无不见证其沧海桑田和神秘。  三堡壮族的神秘赋存于神
期刊
摘要:在亲历过鄂西会战的黄彭寿、翟公正等下层文人笔下,没有着重强调如他们一般的经历者的痛苦,相反却饱含着不屈服、争取胜利的个体情感,甚至通过人格化伤敌的蜂、牛而使得此种感情得以延伸,从而超越战役本身,表达出下层文人伤痛之余,也表达了对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坚持抗战的乐观与勇气。他们的情怀,从对个人经历扩大到国家前途,从具体的个人扩大到对个体的超越,让同时代和后来的读者能够体会作者所传达出的相信胜利的
期刊
鉴河从德保县城悠悠向东流8公里后,河畔右岸现出一个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那温屯。  大自然的神奇和厚爱,赋予了那温美丽的山水风光,屯前巍峨高耸的那当山,与屯后层峦叠嶂、苍翠绵延的百隘山遥望,反射出翠绿的亮光,把那温屯孕育得“气净、水净、土净”。不知是那温古人对大自然情有独钟,还是遵循壮家“依山傍水而居”的风俗地理择址于此,总之,那温人巧借山水之景,尽显高雅格调,一季一景,幽静和谐,壮家文化沉
期刊
离开老家已二十余年,这些年来我那遥远的山村,儿时飘荡的稻香,时常随着阵阵风儿吹进我的梦里……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夏凉冬冷,土地肥美的老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名为“香粳”“香糯”的水稻,香飘十里,相传至今种植已有400多年。儿时,十里八乡,左邻右舍,用香粳(如米红粳、蒜鹏粳、豹斑粳等)煮的米饭,香气扑鼻、松软可口,越嚼越有一股浓郁的香甜,没有菜肴也饱食不厌。香糯(如蜜蜂糯、大鹏糯、冷水糯等)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都安瑶族自治县的“贫困之冰”,经过政府和人民多春的“破冰之功”,已淌出“涓涓细流”。  车行环城路,整齐划一、直插云天的一幢幢高楼,让人以为这是什么高档小区,其实这是移民搬迁安置区。这样的安置区,光城区附近就有三个,分别是城北、七星、八仙移民安置区,也叫老乡家园。这里住着的都是从大山深处搬来的困难群众,有些是整屯搬迁而来。  我第一次
期刊
一  “粉墙低,梅花照眼……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宋代周邦彦在《花犯·咏梅》中,把青绿脆圆的梅子喻作“脆丸”,可谓精妙至极。  又因其酸,乡人常称之为“酸梅子”。  天不假年,本以为,随着父母奶奶陆续远逝,故乡于我已无牵挂。孰料,这些年来,从眼眸、耳畔、味蕾鱼贯而来的酸梅或梅花节消息,让我欲罢不能。才恍然发觉,这梅子原来就是乡愁的根须。  我“狭义”的故乡,局囿于桂中南一个名叫陈平镇名
期刊
小时候  中秋是远在天边的月亮  它在幽寂的村头挂着  我们在下头  伴随我们的  是水电不通的皎洁月光  是老少皆宜的習习清风  还有单调的衣裳  还有小心翼翼生怕吃完的月饼  还有用以照明却舍不得点燃的蜡烛  常问老人家为何一贫如洗?  都说国家在发展,穷困是必经的  所幸那时还有为吃饱穿暖而努力的同志,  拼命追逐小康社会,  艰苦奋斗中,秋意更浓!  长大后  中秋是近在咫尺的灯火  它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