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现代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以其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则是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产业之一。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满足当今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初步剖析。
关键词:生物技术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22-02
目前,国内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中,其毕业生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训练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医药领域的技术要求。同时,全世界60%以上生物技术的成果都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而医学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及医学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严重不足。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发挥自身强大医学资源优势的同时,紧密结合生命科学,培养既懂医学又懂生物技术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已刻不容缓。然而,满足这一需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关键环节。
1 生物技术专业与医学生素质教育
生物技术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着重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团队精神等优秀品质是首要任务。素质教育是一个包含身心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它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进一步发展。现在素质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大学生的学习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1]。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既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创新型生物技术教学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着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坚持弘扬“学会学习”的素質教育核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发散思维,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也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纵观国内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完备的素质教育体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着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知识渊博、经验丰富、适应能力强、富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本科学生选修课特色,强化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实习等环节,多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生物技术专业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一门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坚持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实验装置方面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设计方案,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扎实的基本功下,努力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相结合,不断创新训练,提高创新意识[2]。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学生在生活理想、人生追求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强化创新意识。
2.2 增设创新型实验,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生物技术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专业,是理、工、管结合,以理为主的复合型专业。因此,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科研训练开放实验室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是一项紧迫任务[3]。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仪器设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实验对象等方面实现全面开放,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式实验变成主动探索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自主的选择和安排实验,熟练运用各种实验方法,从而发现问题及规律[4]。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学生产生灵感、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当然,开放并不意味着放任。因此,创新性实验开设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
2.3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大量的实践表明,导师制度可以通过科研工作将学生带入学术前沿,从而有效的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5]。而实施导师制度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自身素质及先进的科研思维。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导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跟随导师学习,将本科生的实践学习与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提高实践学习的质量,为成为医学生物技术研究、生产和开发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教师应承担一定的基础研究及技术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创新性科研命题,让学生与老师共同交流思想,然后教师客观性的对学生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2.4 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奖励政策,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在全面普及创新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训练,让他们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迅速成长,成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拔尖人才。同时对在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及科技创新方面有一定成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形成人人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2.5 营造学术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开设专家讲座或举办学术报告会,开展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从而注入新的理念,开阔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市场前景,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6 重新审视考核制度,抓好平时表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对待考核结果的错误态度“考是老师的法宝,分是学生的命根”,这种完全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当今学生学习效果的办法已经时过境迁了,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号召,我们应该加强对综合素质、创新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着重抓好学生的平时表现。
在实验教学考核方面: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实验记录的真实性,不能千篇一律,督促学生写入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分析,把重点由单纯的结果转移到实验结果的讨论上来。如实验失败原因的剖析,实验所得的经验教训等等,不要一味的为了实验而实验。对于最终的考核,学生充分结合平时的经验积累,自行设计实验,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打下牢固的基础。这样,考验出学生每次实验的认真程度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2.7 强化毕业实习训练,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积极倡导“知識-能力-实践-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生毕业实习的契机,让学生走进实习基地,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研究,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实际与高新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文献等方式解决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障碍,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积极思考难以解决的科学难题,提高学生将已有知识运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针对性的提高创新能力。
3 结语
总之,要打造医学背景下的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就要坚持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增设创新性实验,实施本科导师制,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奖励政策,营造学术氛围,重新审视考核制度,强化毕业实习训练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高新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韩冰,李蘅,孟建宇.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22):146-147.
[2] 田美,申欣.浅谈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理化生教学,2009(10):210.
[3] 马纯艳,卜宁,李学军,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建立[J].2010(4):119-122.
[4] 许金华,何淑雅,刘四春.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5):534-536.
[5] 陈士华,吴兴泉,景红娟.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教研教改,2009(9):30,66.
关键词:生物技术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22-02
目前,国内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中,其毕业生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训练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医药领域的技术要求。同时,全世界60%以上生物技术的成果都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而医学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及医学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严重不足。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发挥自身强大医学资源优势的同时,紧密结合生命科学,培养既懂医学又懂生物技术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已刻不容缓。然而,满足这一需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关键环节。
1 生物技术专业与医学生素质教育
生物技术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着重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团队精神等优秀品质是首要任务。素质教育是一个包含身心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它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进一步发展。现在素质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大学生的学习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1]。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既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创新型生物技术教学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着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坚持弘扬“学会学习”的素質教育核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发散思维,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也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纵观国内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完备的素质教育体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着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知识渊博、经验丰富、适应能力强、富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本科学生选修课特色,强化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实习等环节,多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生物技术专业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一门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坚持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实验装置方面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设计方案,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扎实的基本功下,努力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相结合,不断创新训练,提高创新意识[2]。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学生在生活理想、人生追求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强化创新意识。
2.2 增设创新型实验,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生物技术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专业,是理、工、管结合,以理为主的复合型专业。因此,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科研训练开放实验室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是一项紧迫任务[3]。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仪器设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实验对象等方面实现全面开放,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式实验变成主动探索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自主的选择和安排实验,熟练运用各种实验方法,从而发现问题及规律[4]。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学生产生灵感、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当然,开放并不意味着放任。因此,创新性实验开设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
2.3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大量的实践表明,导师制度可以通过科研工作将学生带入学术前沿,从而有效的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5]。而实施导师制度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自身素质及先进的科研思维。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导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跟随导师学习,将本科生的实践学习与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提高实践学习的质量,为成为医学生物技术研究、生产和开发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教师应承担一定的基础研究及技术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创新性科研命题,让学生与老师共同交流思想,然后教师客观性的对学生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2.4 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奖励政策,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在全面普及创新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训练,让他们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迅速成长,成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拔尖人才。同时对在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及科技创新方面有一定成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形成人人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2.5 营造学术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开设专家讲座或举办学术报告会,开展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从而注入新的理念,开阔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市场前景,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6 重新审视考核制度,抓好平时表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对待考核结果的错误态度“考是老师的法宝,分是学生的命根”,这种完全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当今学生学习效果的办法已经时过境迁了,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号召,我们应该加强对综合素质、创新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着重抓好学生的平时表现。
在实验教学考核方面: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实验记录的真实性,不能千篇一律,督促学生写入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分析,把重点由单纯的结果转移到实验结果的讨论上来。如实验失败原因的剖析,实验所得的经验教训等等,不要一味的为了实验而实验。对于最终的考核,学生充分结合平时的经验积累,自行设计实验,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打下牢固的基础。这样,考验出学生每次实验的认真程度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2.7 强化毕业实习训练,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积极倡导“知識-能力-实践-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生毕业实习的契机,让学生走进实习基地,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研究,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实际与高新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文献等方式解决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障碍,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积极思考难以解决的科学难题,提高学生将已有知识运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针对性的提高创新能力。
3 结语
总之,要打造医学背景下的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就要坚持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增设创新性实验,实施本科导师制,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奖励政策,营造学术氛围,重新审视考核制度,强化毕业实习训练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高新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韩冰,李蘅,孟建宇.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22):146-147.
[2] 田美,申欣.浅谈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理化生教学,2009(10):210.
[3] 马纯艳,卜宁,李学军,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建立[J].2010(4):119-122.
[4] 许金华,何淑雅,刘四春.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5):534-536.
[5] 陈士华,吴兴泉,景红娟.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教研教改,2009(9):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