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春好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于3月在北京开幕。我们对全国“两会”的召开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2015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此前召开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会”上,各地亮出了“新常态”下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绝大多数省份下调了2015年的GDP增长目标,上海市则取消了GDP增长的具体目标,只有个别省分没有降低增速。
2014年,全国实现了GDP增长7.4%,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同时,也有25个省份未完成本地年初预期的增长目标。2015年预期目标下调之后,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仍将维持7.5%到8%的增长。这一发展速度基本与甘肃、青海、广西、四川等西部省份持平,同时还高于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等省份,这些省份的预期增长目标定在6%左右。
各地GDP预期目标下调,是由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而决定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发展。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创新、三农、区域发展、对外开放战略等,成为频频出现的词汇。上海市取消了GDP增长目标后,把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描述为:经济平稳增长,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在全国“两会”上,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度的经济增长目标仍然是国内外关心瞩目的指标。从各省份纷纷下调了预期目标的情况看,这意味着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细化落实中央确定的重大改革措施,将成为2015年各地的工作重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要完成调整后的预期目标,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是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
2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当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2014年10月以来,制造业PMI连续出现回落,今年1月份首次跌破50的枯荣线。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0.8%;PPI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此前两天,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进口0.86万亿元,下降19.7%。这些近期重要经济数据反映出需求总体偏弱,通缩预期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既然大家都认识到,经济的新常态表现出来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征是从以往的高速度向中高速转变,那么,保持和实现一定的增速,就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这也是地方将GDP增速下调到7%—8%的出发点。我们要淡化GDP考核的观念,不以GDP论英雄,也不能不要GDP,新常态,要求经济要保持平稳运行稳中有进,只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保证。
当前,我们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新增长点青黄不接、产业转型任重道远,以及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性债务、银行呆坏账等潜在风险。适应新常态,就要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提高敏锐性,加强前瞻性,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创新宏观调控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换发展动力,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而努力完成2015年度的发展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5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此前召开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会”上,各地亮出了“新常态”下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绝大多数省份下调了2015年的GDP增长目标,上海市则取消了GDP增长的具体目标,只有个别省分没有降低增速。
2014年,全国实现了GDP增长7.4%,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同时,也有25个省份未完成本地年初预期的增长目标。2015年预期目标下调之后,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仍将维持7.5%到8%的增长。这一发展速度基本与甘肃、青海、广西、四川等西部省份持平,同时还高于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等省份,这些省份的预期增长目标定在6%左右。
各地GDP预期目标下调,是由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而决定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发展。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创新、三农、区域发展、对外开放战略等,成为频频出现的词汇。上海市取消了GDP增长目标后,把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描述为:经济平稳增长,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在全国“两会”上,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度的经济增长目标仍然是国内外关心瞩目的指标。从各省份纷纷下调了预期目标的情况看,这意味着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细化落实中央确定的重大改革措施,将成为2015年各地的工作重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要完成调整后的预期目标,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是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
2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当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2014年10月以来,制造业PMI连续出现回落,今年1月份首次跌破50的枯荣线。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0.8%;PPI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此前两天,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进口0.86万亿元,下降19.7%。这些近期重要经济数据反映出需求总体偏弱,通缩预期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既然大家都认识到,经济的新常态表现出来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征是从以往的高速度向中高速转变,那么,保持和实现一定的增速,就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这也是地方将GDP增速下调到7%—8%的出发点。我们要淡化GDP考核的观念,不以GDP论英雄,也不能不要GDP,新常态,要求经济要保持平稳运行稳中有进,只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保证。
当前,我们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新增长点青黄不接、产业转型任重道远,以及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性债务、银行呆坏账等潜在风险。适应新常态,就要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提高敏锐性,加强前瞻性,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创新宏观调控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换发展动力,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而努力完成2015年度的发展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