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做选调生的两年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w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刘彦求,是江西选调生,是基层工作者,是19.5万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
  2017年8月,带着母校和社会与人口学院教给我的“与众合群,美美与共”“涵养品性,兼善天下”理念,我告别校园,踏上了选调之路,真正意义上开启了“社会之学”的征程。
  现在,我在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的挂职即将满2年,回想走过的2年基层生活,回想逝去的2年青春,这2年的经历让我成长太多。
  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娇气小姑娘到“货真价实”的“女汉子”,我对“为人民服务”有了不一样的领悟,对农村工作有了全新认知,对“与众合群”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身边不少同事与我谈心时会说:“现在的你跟刚来时候完全不一样,变化很大。”听到类似的话语,我都会笑着说道:“其实我没变。”
  “我变黑了”
  2017年11月29日,是我正式接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子,时至今日已过553天。
  最初领导找我谈话征求担任“第一书记”意愿时,我内心十分忐忑。一方面是因为本身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听闻我所驻的罗廖村村民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有个性”,加之我第一次去村里时恰巧目睹了一场矛盾激化的全过程,第一感觉就是惶恐。
  但那时候单位领导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初入社会,‘第一书记’的平台是最好的机会,这段工作经历定会成为你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于是我选择接下这一挑战。
  一入村,我便与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对村里精准识别的76户贫困家庭逐一走访。
  从早到晚,每到一户,都详细询问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状况、健康状况、就学就业等情况,分析他们的致贫原因,了解发展需求,做下详细记录。
  就这样,一走就是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我遍访了村里所有的贫困户,对贫困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对村庄基本情况也有了大概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我听懂了“村里话”。
  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还需要靠笔记才能记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需要村干部带路才能找到农户家里,还不能将名字与农户一一对应。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村里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农户家里度过,有新的政策需要传达、有矛盾纠纷需要调解、有困难需要帮助我都会与镇村干部一同上户。终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村里人”,农户路上见到我会热情地打招呼,家里果树成熟了会叫我去采摘,遇到困难找不到人会第一时间联系我。
  这便是我最大的荣幸,在这个过程中,我晒黑了,但这又何妨,村民眼里我依旧是“美女书记”。
  “我变矮了”
  前段时间,赣州终于结束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迎来了浓浓烈日,气温高达31℃。我兴致勃勃地找出了2年前买的5厘米的高跟凉鞋,想着今天开会,不用走村入户,便穿著去了镇里。
  同事见着我笑话说:“你还是更适合穿平底鞋。”我哭笑不得,自己也觉得特别扭,好像踩着高跟鞋不会走路了,中午便灰溜溜地回去换上了低跟的鞋子。
  我还深深记得,那时我刚去村里不久,参加村小组会议,小组正激烈地讨论自来水安装和水沟排水难的问题,有位村民对我说:“刘书记,我建议你下次来我们组里穿个筒子鞋或运动鞋,方便些,我们带你去实地看看堵塞的水沟,帮我们想想解决的办法。”听完我不由汗颜,自此之后我便把高跟鞋藏了起来。
  其实不仅仅是身高“变矮”了,学历亦是如此。从一个“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如今我只愿在基层当好“小学生”,一切从零开始,向群众学、向前辈学、向实践学,重新认识社会,学习基层工作方法,结合理论课本上的社会之学,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逻辑、担当社会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嗓门也变大了。我说的“嗓门大”并非指与人吵架,或通过音量高在交流中占取上风的意思,而是在工作中更敢大胆说,大胆做。
  刚开始时,我只是沉默,从听和看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涵养底气。而现在的我已经游刃有余,敢于动真碰硬,在处理农村关系中有了自己的小方法。
  “我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基层工作,面对的是最底层的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之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深知自己的角色、职责,—直勉励自己:只有不断砥砺品格、磨炼功夫,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充电”,从脚下的土地中感悟踏实,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扬“绣花精神”“钉钉子精神”,才能真正成长为红土圣地上忠诚干净担当的青年铁军。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村里的事情虽小,但都是群众百姓的大事。偶尔在村里会碰到一些不理解政策、对村干部有误解的农户,说话间带着情绪,言语中带着讽刺,每次我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倾听、细心解释,通过接纳获得一份认可和理解。
  两年来,我用心为村民们做好每一件小事,努力去给他们提供实惠与方便,我想他们最后的理解和信任便是对我最好的肯定。从件件小事中,我感受到“为人民服务”并没有那么容易。
  “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也许我做的事情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是无论大事小事,于我而言都是意义非凡,我会因参与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自豪。不忘初心,怀抱梦想,继续努力,走好自己新时代的长征路。(资料来源:《决策》)
其他文献
吴湘宁的家人珍藏着一张照片。照片中吴湘宁与儿子拿着冰激凌做着干杯的姿势。笑容绽放在这对父子的脸上。  吴湘宁,湖南娄底冷水江市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今年2月2日凌晨去世,终年45岁。医生的诊断是,因劳累过度导致的脑梗或脑溢血。  当天,他原本答应读高三的儿子,中午做好吃的饭菜给他吃。这一次,他食言了。  2月1日,离春节只有3天。上午8点,吴湘宁早早出门。接待来访群众、看望贫困户、整理上报材料……一
期刊
2012年的时候,李宗伟推出了一本自传,他在团队和出版商的众多提案中选择了《败者为王》,他说那是因为有“—见倾心”的感觉。  “我和林丹区别很大,他不比赛还有谌龙,他们都能为中国队争夺冠军。但马来西亚很少人能够代替我的位置,如果我不去拿成绩,赞助商就不会赞助国家队,所以我需要去坚持。”  但是现在,李宗伟终于放下了执念。6月13日,他作出了退役的決定。  而在听闻老对手退役后,林丹在微博分享了一首
期刊
道听途说  ●大麦不开花:鬼屋扮“鬼”吧!高考结束后,闲来无事跑去游乐园兼职。我就在暗道中,拖着锁链,穿着白衣,戴着狰狞面具,吓得一群游客闭着眼睛往前跑。走到下一个暗格中,我就抓他们的脚踝,很多人已经吓破膽了……一个月时间每天都在一群人的尖叫中笑惨。  ●金树树:暑假的时候去一个屠宰场当了一个月工人,在生产线上刮猪头上的毛。这其实是需要技巧的,比如要把猪眼皮扒开刮掉它的眼睫毛(对,猪的眼睛会看着你
期刊
一听到“某某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纪委监委又在“打虎拍蝇”了!这时候,如果同时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关于对某某同志给予停止党籍处理的决定”,有些朋友恐怕就要犯迷糊了.停止黨籍和开除党籍,看起来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它俩真是一回事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什么是党籍说起。  党籍是指党员的资格。中共中央近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
期刊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说,“香港在建设大湾区的角色需要从联系人转向更加积极的参与者、促成者和推广者,这有利于香港参与大湾区的建设,让全港市民都成为大湾区的受惠者。”  随着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有着7000万人口,经济总量达到1.5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迎来了相互“拆墙”、彼此深度融合的契机。  用好香港
期刊
位于香港地区黄金地段的湾仔集成中心商场内,一家时装店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店铺门口没有靓丽时装,也没有身材曼妙的模特儿,只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玻璃柜横卧,随意扔进的各种衣物,堆满了大半个柜子。柜子上面写着醒目的英文:“I SECOND”(我是二手)。  这家名为“GREEN LADIES”(绿色女郎)的店铺是一家二手时装店,8年前在香港率先创立二手时装寄卖模式,目前已开了3家连锁店,经营范围也从女装延伸
期刊
近日,联合国大会分管行政和预算的第五委员会举行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时提到,2017年1月就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是否可以出售秘书长官邸。  “我没有开玩笑。这是真事。”古特雷斯告诉各国外交官,为帮助联合国克服财政困难,他上任之初就想出售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秘书长官邸。但是最后发现不行,因为根据联合国与总部所在地美國签署的协议,售卖房产超出秘书长的职权范围。  这一想法凸显联合国
期刊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名言。书籍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图书馆也就成为人类文明的汇集、栖息之地。然而,就是这么一座神圣的殿堂,却被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原馆长赖双平当成了权钱交易的舞台。他利用负责图书馆升级改造和书籍采购等职务之便,向多个业务往来单位索贿,涉案金额高达人民币270余万元。  2018年12月27日,经海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海淀区法院对赖双平受贿案作
期刊
75年前,他是参加二战的24岁小伙子,她是法国村庄里的18岁姑娘,他们在战争中相爱,又因战事变化分离;75年后,作为二战老兵的他回到法国,亲吻了那个如今已白发苍苍的姑娘。  在法国钟情  1944年6月6日,以英美军队为主力的将近18万盟军先头部队从英国横渡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法国诺曼底,后续288万盟军跟进,开辟欧洲大陆第二战场。这场迄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使纳粹德国陷入盟军和苏联红军西、东两
期刊
2015年夏天,30岁的香港人陈升和20多家香港地区初创企业负责人拿到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以下简称“梦工场”)的免费办公室钥匙,成为深圳前海的第一批“拓荒者”。  “拓荒”一词并非夸张。当时,深圳南山半岛西部的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刚刚正式挂牌运作不久,其中,方圆15平方公里的前海片区大部分都由填海而来,还是一片荒凉滩涂。  “只有零星几座楼,除了保安和保沽阿姨,看不到其他人。”陈升记得。尽管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