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浅析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uank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留守儿童队伍不断的扩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以西营中学留守儿童的现状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诸问题作以分析。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我校留守儿童的分布状况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住校的留守儿童,他们从周日下午回校,一直到周五下午才回家。大多数时间脱离父母的监护,造成与家庭关系的感情单薄;更甚者,回家后因为父母外出,长年累月不见父母,只能通过电话等联系,但也仅仅是说说学习情况,没有多少情感的交流。二是走读生中的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亲外出打工,寄托给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姑、舅等其他亲戚监护。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首先缺乏父慈母爱而受祖辈溺爱。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一方面他们缺乏父母的温暖与呵护和管教而在心理上往往性情孤僻、感情脆弱、性格懦弱、缺乏同情心;另一方面他们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至于其他亲戚的监护,往往只是照顾其生活起居,更甚者,处于人情世故的考虑,就是敷衍了事,根本无法尽到教育责任。
  其次,许多家长有“子女交给学校教育,你们给我教育好就好了”的不负责任的心理和想法,所以他们很少或没有和学校老师主动联系,甚至不参加家长会、对学校老师的邀请也听而不闻,无从了解子女的学习、心理状况。他们只看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打工”父母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这些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还有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就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并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家庭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完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关键。外出的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好坏,更多的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父母要多渠道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看儿童娱乐节目),注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孩子的学习下降了,要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孩子的情绪很低落,要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样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常回家看看,这样更容易了解他们的需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还有,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
  2.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顺利、健康成长。我们学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住校生的起居,值周的老师担负起留守爸爸和留守妈妈的角色,利用晚自习和其他课外时间为留守儿童辅导学习,疏导心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的氛围。至于走读生,班主任老师多方调查,尽量全面地掌握并建立留守儿童的家庭档案(包含住校生的),时时关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其他任课老师协助班主任监护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黑板报,国旗下演讲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信箱),对青少年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合理的疏导。
  3.强化社会教育,拓展村镇教育,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平台。
  加快社会制度改革,从政策层面上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保证完善的家庭教育。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搭建一个由相关社会组织(如村委会、妇联、教育部门等)参与的爱心教育平台,构建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监护体系,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面和关注面。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和力量,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加强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搭建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各种活动,引导社会爱心人士自愿组成“代理爸爸”和“代理妈妈”,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道德引导和心理疏导等,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材料丰富而生动。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我们就应该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把握年段目标,有
期刊
一堂课恰似一首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导入是语文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点滴。  一、情境导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
期刊
近年来,我园组织开展了园本教研课题《玉门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渗透》,旨在让孩子们从小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无论是对幼儿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为幼儿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素材  所谓传统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等。每个节日的
期刊
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幼儿园道德教
期刊
故事作为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以往,由于受到幼儿阅读能力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幼儿故事教学过多地停留在以教师讲述和幼儿复述为主的传统模式上,这种教学状态下幼儿倾听多,互动少,缺乏想象,其语言思维的发展有所局限。怎样创新故事教学呢?  一、从故事内容创新  对于幼儿来说,故事本身就潜在着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如故事中的道理、主人公的品德等,这些都有利于幼儿在故事教学中获取
期刊
近几年,入学的学生不仅学习落后,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无所谓地在学校混日子。而有的学生则曾经是初中时代的“捣蛋王”,甚至被老师视为“害群之马”,他们可以说是一群又一群的“问题学生”。本文所说的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不认真学习且日常行为表现差,甚至已出现焦虑、冷漠、自卑、对抗等非正常的心理状态的学生。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比教育普通学生困难大得多,这就需要遵循教育科学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把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何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并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之中,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为此,不妨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谈点体会。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经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的反映,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IBMKidSmart“小小探索者”儿童智力开发工程是IBM公司在全球推广的一项公益活动,旨的倡导教学革新,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
期刊
目前来看,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差,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症结。走单纯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路子难以达到教改的根本目标,必须从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入手,在改革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领课堂教学走出困境,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职业教育师资和学生基本现状  1.教师队伍现状  从一定意义上,教师的能
期刊
我校在“学校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组织教师开发了《数学大观》这一校本课程。  一、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校校本课程《数学大观》注重活动性,多样性,趣味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对现行数学教材的补充和拓属我校的数学校本课程分一二两学段。其中第二学段的校本课程题目印为《数学大观》。《数学大观》这门课程每一讲的编排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名言警句”——开启数学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