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如果暂时忘却一个叫霾的汉字,眼前这缓缓降临的五月北京的黄昏,便就是尘世的一种美好了。天地间含糊怯怯的迷离,隐含着唯此刻方独有的雍容与闲适,辅以略略的忧思,倒仿佛似在吐露,吐露什么呢?地铁大多在地下运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地轰轰往来,有若连接着苍苍时空的另外一方维度。时而一驶上地面,一时倒令人猝不及防,倒也心生鲜活。地铁一当运行于地面,其实就成了城市轻轨,区别于地下的运行,似连拥挤也渐渐变为从容,里面的人可以奢侈地一览窗外的大太阳或暮色缓缓降临时的灯火了。但仍不太容易想出眼前的五月黄昏,终究在吐露的是什么。每每临窗这样漫漫洒洒地想着,人心就无端地柔软与温存了,也似满怀某种私密的感伤,复夹杂着莫名的遥远念想,犹如于惯性中终日游荡的一尾鱼,忽然忆起远方的家乡,缓缓地就停于某处水面,并回首而望遥遥的另一方天地之间,愈加浩瀚荒寂。所以人们说黄昏时最不能离家,亦最不宜话别。
这一刻总是苍茫的,就仿佛乡愁,海德格尔说的那种人类“毕生的返乡”。显然这乡愁,也许就是一场时间中不息的长行,这样的长行,必是以灵魂的诗意觉醒为索引,方显其意义的所在,亦方可于时间轮转中留下些许印痕,否则势必沦为时间之内茫茫然的尘埃而已。而乡愁则如一条秘径,接连生命的此在与源头,灵魂的刹那与永恒,亦连接世间万事万物的形而上下。于是一切应该不同了,苍慌慌的肉身渐渐有了灵幻与轻逸,灰蒙蒙的日子因而暗暗有了金子的质地,并常在梦里开出一些淡紫色的小花朵。是灵魂,乡愁日夜守护的是灵魂的不息。或者说有了灵魂,忽而有了对生死来去的旷古追问。而追问就必定会获得意义吗?人类上天入地的智慧,至今尚不能自如地抵达生命的另一面,纵是人类从来没有放弃对另一个世界的探索与想象,却至如今终不能略通一二。比如说我们终究无法知道,仙逝的哲学家如今一切如何,可有感觉到自己安返故园了么?事实上追问永恒而从无答案,生命如此相悖又如此必须,生活亦如此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这便如何是好。却也难免会令人于绝望之隙生出好奇,万千年来,代代远逝的人类究竟如何了呢?那些毅然回返的人们,可有否安抵?我们的家园可就在彼岸么?于是便唯有想象,津津乐道不依不饶,想象这执意逶迤流转的一切。如果说比喻令事物温润,那么想象则令事物丰盈,或者想象有时就犹似再造一个世界一般,满怀神秘与不羁,东想想西想想,想着想着自己也偶尔会于其间隐身遁形,不见踪迹,也算逍遥。
夕晖似金倾泻于此间的万物,若临窗而站,金子样的光亮总也铺洒在半个身上,抬眼望去,目之所及的整个人间,竟仿佛通灵一般奇谲庄严。每天的这个时刻,都仿佛自己秘密的节日,也更加感激北京的地铁,竟还这般无拘地驶在地面之上,匆忙忙的日子中,悄悄就平添了四季的物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未曾留意,这是多么可惜。此刻窗外的城池几如一幅烫金的长卷,正于天地间悠悠展开,莫名间透着奇异的通灵之气。楼盘、树木、桥宇、车流、路牌、长街、花草、云天。交叠变幻的卷轴,喧腾流动的时日,这随性的尘世,散逸的时空,令人忽生童稚之问,这眼前一切,到底因着哪位最美的神明,而成为神性复神秘的仿佛通灵之地?是什么令自己一度荒寒的身魂,亦因此而重生于世间,顽绕于大地之上迷幻幻的阳光之下?我试图穿过阳光的亮度与质地,看见稍后阳光渐渐沉入大地,而幕夜缓缓升起的那另一番景象。我坚信那些人类伟大的灵魂从未消散,正于不息不止的精神的星空,对时间、对万物众生恒久沐照,这沐照可就是诗人说的“神的火焰”么,还是人类生生不息而追溯的那些不朽的乡愁?
2
五月以后,车窗外这幅差不多日日为自己展开的画卷,就充分而完整地献出了三个季节。北京的夏天来得恣意而铺张,明显有些热了,也热得通透畅达。时间的流逝在这里成了神秘的蓄积,渐渐就成长为纷繁的感恩,日日都在加剧。对命运、对神明、对存在与时间的感恩。一体察到感恩,人心就易生出柔肠万千之爱意,心念就变得繁复缱绻起来,连隐隐的汗水也似变得悠长、隽永,就像生命中一些从不曾远去的每一天,那些节日似的每一天,每一天的喜泪、恩慈与天真。
惠特曼也爱五月,惠特曼从来认为五月是不平凡的,后来知道因为五月是他的生日,且以诗句为自己公然明志:五月是鸟的月份/是蜜蜂的月份/ 是紫丁香的月份 /是惠特曼出生的月份。读罢不禁哑然,这个伟大而智慧的诗人,竟如此稚气撩人。出生在万物灌注浆液的季节,难怪可以轻松自由地驭驾万物,写出改变诗歌史的经典。忍不住会想,百多年前五月的美洲, 美洲的五月,北半球蒼远寥寂的大地上,那些郁郁孤芳的草叶们,会不会知道呢?因为一个孩子的诞生,它们未来的命运,已然悄悄发生着改变。未来这些尘世中最潦草的生命,除了此刻生长着的这片土地,它们还将永恒而深刻地生活在一册百多年后仍在传颂的诗篇中。
而那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呢,那个写诗的年轻人呢? 在他出生的五月,在他的“我在春天所唱的歌中”,除了草叶、花木与露水,可曾也有过五月微甜的伤感,或暗暗忍住的无端的泪水,以及黄昏中一次次的话别与回望。
在北京以北的北方,五月尚属纯正的春天,气温偏凉的年份,五月里我们还会身着长衣长裤,而北京的五月已然草木浑厚花开荼蘼。这些草木花卉,定是有着人所不知的秘密符码,当它们开放,这些符码便巧妙地附着于人,甚至附着于人的心事之上,仿佛令身体与心灵均悄然被其左右而浑然不觉,当然这没有根据,仅仅属感觉而已。但感觉有时不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吗?人与周围可观可触碰的世界,有时是有别于人与时间的关系,因为时间说到底是不可观不可触碰的,因此更多的是对灵魂的要求。
如果说时间是一部无始无终的浩大交响,那么五月则该是其中别样的一个章节。到底有多别样呢,是否因其身处春夏之交而陡然生出的别样呢,抑或其他?身旁渐远的五月,如车窗外渐远的分秒,偶尔的微凉仿佛最后的内敛,生出莫名的力量,偶尔的喧嚣亦可被轻易遮蔽;抬头已然看见前方,虎生生的六月拭目以待,持续的高温,令人想到六月正蓄积着热度,摆明了试图掀起一场时间交响中的重头大戏给人间瞧瞧。而五月时而犹似一方园子,在春夏之间安然而在,一切就也不由自主慢了些脚步,一些细小的音符就渐渐清晰起来,细小的情节渐渐凸显起来,细小的寻常事亦不再寻常。比方说一些素日里的相见,一些话别,一些琐碎的叮嘱与思念之类的小情绪,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总之格外变得敏慧,也或许有些说不明道不清的醒悟含于其间也未可知。总之于自己而言,季节的交替与更迭,在这个五月,留下了有凭有据的一笔。这凭据不独是忍不住敲响在键盘上的汉语,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字句之内外,在此刻身处的这个月份,甚至在业已成为过去的昨日,以至在明天之后的六月及更远,自己也许会因这样一次次停驻、思虑或回望而感知到一种区别,是时间与时间的区别,存在与存在的区别,是跳脱出生命与心灵的惯性,渐渐开始仰望星空或聆听大地的区别,是感知到灵魂在与不在的区别。 这应该很重要。因为这将令生命与时间、与世界的联系变得多彩、紧张,从而令彼此的要求与给予分外妖娆并持久,彼此的性命因对方亦分外妖娆、持久。测量学家阿克曼教授说得动人,“在我们不以为然的世界里,各种关于世界的趣味及预言般的秘密,每天每时都在我们身边闪动。”这该是更要紧的,因为这闪动于世界之内的趣味、语言和秘密,相当于神赐予人类的计谋,是任何生命都不该忽略的恩典,也许我们未来岁月中万一碰到的疑难,就将要以此人类“不以为然”的计谋,而完成无可规避的出发或归来。
3
关于时间,行驶中的车辆包括船只,也许是最引人想到时间的,这些与河流相似的存在,即仿佛时间的具象流动。唯意会而难言传的时间渐渐就已可见了,且可触碰,目光于其间的投注,就如手指伸入缓缓行进的河流,或丝丝微冷,或淡淡温煦,抑或醇和暖热,蕴蓄绵长。而对其更深的内在探寻,也势必会如河流中的指尖,触碰到那些似水草、树叶、细软的枯枝、偶尔的小石头,以及身姿轻盈的小飞虫等或轻或重的事物。目之所及则必心之所思,如此心便沿着这些事物的边界,贴紧事物的肌理,徐徐而探入时间的深处了。
英文中的五月是May,这是个无比迷人的单词,它的发音是汉语拼音的mei,若以汉字表达,则似为“魅“,而汉字中的魅,亦兼具音与形的双重意象之美。比如这仅此一想一读一念间,其内蕴蓄的万物之奇幻奇异便悠远而来,迷乱跌宕。然“五月”其实仅是May的其义之一,此外尚有两义,一为可能、可以,一为山楂树、山楂花。这可能与可以,可是在说五月于一年之中如刚刚出离童稚的少年之身么,顽而无畏,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一切皆充满可能?也许吧,想来愈加意趣卓然。而这山楂树与山楂花,因何竟与五月成了一个单词,更令人无法不深怀想象:对陌生语言、语系甚至词根的情不自禁。查了查有关山楂树与花的汉语释义,其树大意为落叶乔木,适应力强,多生山地,而其花期为五月,以其纯白而多被喻为爱之纯然与贞洁。因而诗人便等不及地为此表达了:每个牧人都会独自倾诉衷肠/在宽阔的河谷/在山楂树旁…… (弥尔顿)
从五月之“魅”到“可能的少年”,从弥尔顿的山楂树到贞洁的山楂花,一个普通的月份倏然就繁复了起来。流年之河中就起了涟漪一般,甚至宇宙的气象亦于无边的宁静中,暗暗掀开新的一角,有草木沙沙生长,有花朵悠悠盛开,有些星辰温和谦卑,有些则随意浅淡。
与宇宙的无边无界相比,有时觉得怕是人心要更加无际些,就算与它的纷纭相比,人心也似并不逊太多。你看时间与空间所呈于人间的,那么多悲喜欢爱愁怨欣悦,唯人心敢与其直面,敢试图将一切盛于其内,或试图将这颗心扯成天大的幕布,魔法一般将宇宙的时空一并融于此间,实不实现得了且不说,反正是敢于试图的。
人心确是满怀力量的,且不说敢于探求时空这样渺远虚幻的近乎谣言般的命题,生与死这样的近乎性命真相的疑难杂症,人类源头与归宿这样近乎极致的旷世寂寞。你就单说爱吧,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混沌与澄明、烈焰与坚冰、远也不是近也不是、非真非梦、说也不妥不说亦不妥的、反正怎么说也说不清的、疑似亲缘貌似冤家又极似命定的人间情事,唯有心是不怯场的。
不介意万千年来肉身的斑驳伤口或隐隐泣歌,怨尤或荒凉,甚至即便曾伤了或疼了或寒凉或通悟或幻灭,心仍在跃跃欲试。确切地说,这是可贵的。史铁生在一篇文章中反复说“人类以爱的名义,亚当与夏娃开始了永恒地相互寻找”,这样的寻找不能不说亦是一种彼此的返乡,而此间的彼此,便就成了彼此的乡愁,或者说,这确而切之的爱,如此说来才是人类于存在与时间中毕生的乡愁吧。否则惶惶肉身,慌慌时光之存在,也未免太凄惶了些;而一生弥足性命,生而为人一场亦未免太枯寂涩苦了些。
总要有什么引着我们沉重的肉身回返彼此,回返遥远浩大的乡愁;可潜游于时间之上的,也唯有人心,唯有人的灵魂。佛祖将一颗不灭不散不寂不枯之心,交付于肉身,想来亦是对有情众生,这一世长行的体谅、爱眷与慈悲吧。
有了爱,人心就不同了。离开一只手的指尖,40°C的大太阳下,刹那竟如宿世的坚冰,寒彻身魂。仓央嘉措诗句有云“我一走,山就空了”,事实上有时一个人离开,城就空了,炫灿灿焰火般的五月,刹那万顷荒芜。人心便是这样,一刻感恩着罕见的天赐神赋的心魂——巴洛克般璀璨跌宕、睿智顽艳的心魂,一刻的深念又几如信仰般神性复庄严,再一刻就又有孩童般的漫漫哀疼悄然于心神流布。爱着的人们,谁不期许修得一枚纯金之心,以载一场彻骨之旷世之爱;谁不渴念步入毕生刻骨繁华,闻得一场以入世救赎出世、以圣美救赎庸凡的灵魂佳音,谁不祈愿于存在与时间的刚刚好,迈入轮回转世这剛刚好的一生,遇见刚刚好寻了几生的那人。这样的祈祷可就是兰波说的“对灵魂的耕耘”么?若果真如此,就且为天下有情众生一并祈祷,愿如此耕耘,结出命运最贵重的果实,愿人的一切过往,皆永存有神的焰火般的智慧,愿人心与万物一道洁净生长,愿爱与被爱都是慈悲,愿慈悲长久普照,愿一切美好良善都不被辜负。
博尔赫斯曾在一次演讲中,认为《一千零一夜》是世上最迷醉的名字之一,“说一千夜,就已经在说无穷无尽的永远,而一千零一夜,则是为无穷无尽的再一次追加”。的确,这样的追加,不由得令人深深浩叹,关于时间与存在,关于对灵魂这样巨大的要求和觉醒,关于爱,关于同样必要以“一千零一夜”冠之的震荡人心的永恒乡愁,犹似海涅写给恋人的信——“我将爱你至永远及其之后”。
责任编辑 张颐雯
如果暂时忘却一个叫霾的汉字,眼前这缓缓降临的五月北京的黄昏,便就是尘世的一种美好了。天地间含糊怯怯的迷离,隐含着唯此刻方独有的雍容与闲适,辅以略略的忧思,倒仿佛似在吐露,吐露什么呢?地铁大多在地下运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地轰轰往来,有若连接着苍苍时空的另外一方维度。时而一驶上地面,一时倒令人猝不及防,倒也心生鲜活。地铁一当运行于地面,其实就成了城市轻轨,区别于地下的运行,似连拥挤也渐渐变为从容,里面的人可以奢侈地一览窗外的大太阳或暮色缓缓降临时的灯火了。但仍不太容易想出眼前的五月黄昏,终究在吐露的是什么。每每临窗这样漫漫洒洒地想着,人心就无端地柔软与温存了,也似满怀某种私密的感伤,复夹杂着莫名的遥远念想,犹如于惯性中终日游荡的一尾鱼,忽然忆起远方的家乡,缓缓地就停于某处水面,并回首而望遥遥的另一方天地之间,愈加浩瀚荒寂。所以人们说黄昏时最不能离家,亦最不宜话别。
这一刻总是苍茫的,就仿佛乡愁,海德格尔说的那种人类“毕生的返乡”。显然这乡愁,也许就是一场时间中不息的长行,这样的长行,必是以灵魂的诗意觉醒为索引,方显其意义的所在,亦方可于时间轮转中留下些许印痕,否则势必沦为时间之内茫茫然的尘埃而已。而乡愁则如一条秘径,接连生命的此在与源头,灵魂的刹那与永恒,亦连接世间万事万物的形而上下。于是一切应该不同了,苍慌慌的肉身渐渐有了灵幻与轻逸,灰蒙蒙的日子因而暗暗有了金子的质地,并常在梦里开出一些淡紫色的小花朵。是灵魂,乡愁日夜守护的是灵魂的不息。或者说有了灵魂,忽而有了对生死来去的旷古追问。而追问就必定会获得意义吗?人类上天入地的智慧,至今尚不能自如地抵达生命的另一面,纵是人类从来没有放弃对另一个世界的探索与想象,却至如今终不能略通一二。比如说我们终究无法知道,仙逝的哲学家如今一切如何,可有感觉到自己安返故园了么?事实上追问永恒而从无答案,生命如此相悖又如此必须,生活亦如此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这便如何是好。却也难免会令人于绝望之隙生出好奇,万千年来,代代远逝的人类究竟如何了呢?那些毅然回返的人们,可有否安抵?我们的家园可就在彼岸么?于是便唯有想象,津津乐道不依不饶,想象这执意逶迤流转的一切。如果说比喻令事物温润,那么想象则令事物丰盈,或者想象有时就犹似再造一个世界一般,满怀神秘与不羁,东想想西想想,想着想着自己也偶尔会于其间隐身遁形,不见踪迹,也算逍遥。
夕晖似金倾泻于此间的万物,若临窗而站,金子样的光亮总也铺洒在半个身上,抬眼望去,目之所及的整个人间,竟仿佛通灵一般奇谲庄严。每天的这个时刻,都仿佛自己秘密的节日,也更加感激北京的地铁,竟还这般无拘地驶在地面之上,匆忙忙的日子中,悄悄就平添了四季的物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未曾留意,这是多么可惜。此刻窗外的城池几如一幅烫金的长卷,正于天地间悠悠展开,莫名间透着奇异的通灵之气。楼盘、树木、桥宇、车流、路牌、长街、花草、云天。交叠变幻的卷轴,喧腾流动的时日,这随性的尘世,散逸的时空,令人忽生童稚之问,这眼前一切,到底因着哪位最美的神明,而成为神性复神秘的仿佛通灵之地?是什么令自己一度荒寒的身魂,亦因此而重生于世间,顽绕于大地之上迷幻幻的阳光之下?我试图穿过阳光的亮度与质地,看见稍后阳光渐渐沉入大地,而幕夜缓缓升起的那另一番景象。我坚信那些人类伟大的灵魂从未消散,正于不息不止的精神的星空,对时间、对万物众生恒久沐照,这沐照可就是诗人说的“神的火焰”么,还是人类生生不息而追溯的那些不朽的乡愁?
2
五月以后,车窗外这幅差不多日日为自己展开的画卷,就充分而完整地献出了三个季节。北京的夏天来得恣意而铺张,明显有些热了,也热得通透畅达。时间的流逝在这里成了神秘的蓄积,渐渐就成长为纷繁的感恩,日日都在加剧。对命运、对神明、对存在与时间的感恩。一体察到感恩,人心就易生出柔肠万千之爱意,心念就变得繁复缱绻起来,连隐隐的汗水也似变得悠长、隽永,就像生命中一些从不曾远去的每一天,那些节日似的每一天,每一天的喜泪、恩慈与天真。
惠特曼也爱五月,惠特曼从来认为五月是不平凡的,后来知道因为五月是他的生日,且以诗句为自己公然明志:五月是鸟的月份/是蜜蜂的月份/ 是紫丁香的月份 /是惠特曼出生的月份。读罢不禁哑然,这个伟大而智慧的诗人,竟如此稚气撩人。出生在万物灌注浆液的季节,难怪可以轻松自由地驭驾万物,写出改变诗歌史的经典。忍不住会想,百多年前五月的美洲, 美洲的五月,北半球蒼远寥寂的大地上,那些郁郁孤芳的草叶们,会不会知道呢?因为一个孩子的诞生,它们未来的命运,已然悄悄发生着改变。未来这些尘世中最潦草的生命,除了此刻生长着的这片土地,它们还将永恒而深刻地生活在一册百多年后仍在传颂的诗篇中。
而那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呢,那个写诗的年轻人呢? 在他出生的五月,在他的“我在春天所唱的歌中”,除了草叶、花木与露水,可曾也有过五月微甜的伤感,或暗暗忍住的无端的泪水,以及黄昏中一次次的话别与回望。
在北京以北的北方,五月尚属纯正的春天,气温偏凉的年份,五月里我们还会身着长衣长裤,而北京的五月已然草木浑厚花开荼蘼。这些草木花卉,定是有着人所不知的秘密符码,当它们开放,这些符码便巧妙地附着于人,甚至附着于人的心事之上,仿佛令身体与心灵均悄然被其左右而浑然不觉,当然这没有根据,仅仅属感觉而已。但感觉有时不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吗?人与周围可观可触碰的世界,有时是有别于人与时间的关系,因为时间说到底是不可观不可触碰的,因此更多的是对灵魂的要求。
如果说时间是一部无始无终的浩大交响,那么五月则该是其中别样的一个章节。到底有多别样呢,是否因其身处春夏之交而陡然生出的别样呢,抑或其他?身旁渐远的五月,如车窗外渐远的分秒,偶尔的微凉仿佛最后的内敛,生出莫名的力量,偶尔的喧嚣亦可被轻易遮蔽;抬头已然看见前方,虎生生的六月拭目以待,持续的高温,令人想到六月正蓄积着热度,摆明了试图掀起一场时间交响中的重头大戏给人间瞧瞧。而五月时而犹似一方园子,在春夏之间安然而在,一切就也不由自主慢了些脚步,一些细小的音符就渐渐清晰起来,细小的情节渐渐凸显起来,细小的寻常事亦不再寻常。比方说一些素日里的相见,一些话别,一些琐碎的叮嘱与思念之类的小情绪,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总之格外变得敏慧,也或许有些说不明道不清的醒悟含于其间也未可知。总之于自己而言,季节的交替与更迭,在这个五月,留下了有凭有据的一笔。这凭据不独是忍不住敲响在键盘上的汉语,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字句之内外,在此刻身处的这个月份,甚至在业已成为过去的昨日,以至在明天之后的六月及更远,自己也许会因这样一次次停驻、思虑或回望而感知到一种区别,是时间与时间的区别,存在与存在的区别,是跳脱出生命与心灵的惯性,渐渐开始仰望星空或聆听大地的区别,是感知到灵魂在与不在的区别。 这应该很重要。因为这将令生命与时间、与世界的联系变得多彩、紧张,从而令彼此的要求与给予分外妖娆并持久,彼此的性命因对方亦分外妖娆、持久。测量学家阿克曼教授说得动人,“在我们不以为然的世界里,各种关于世界的趣味及预言般的秘密,每天每时都在我们身边闪动。”这该是更要紧的,因为这闪动于世界之内的趣味、语言和秘密,相当于神赐予人类的计谋,是任何生命都不该忽略的恩典,也许我们未来岁月中万一碰到的疑难,就将要以此人类“不以为然”的计谋,而完成无可规避的出发或归来。
3
关于时间,行驶中的车辆包括船只,也许是最引人想到时间的,这些与河流相似的存在,即仿佛时间的具象流动。唯意会而难言传的时间渐渐就已可见了,且可触碰,目光于其间的投注,就如手指伸入缓缓行进的河流,或丝丝微冷,或淡淡温煦,抑或醇和暖热,蕴蓄绵长。而对其更深的内在探寻,也势必会如河流中的指尖,触碰到那些似水草、树叶、细软的枯枝、偶尔的小石头,以及身姿轻盈的小飞虫等或轻或重的事物。目之所及则必心之所思,如此心便沿着这些事物的边界,贴紧事物的肌理,徐徐而探入时间的深处了。
英文中的五月是May,这是个无比迷人的单词,它的发音是汉语拼音的mei,若以汉字表达,则似为“魅“,而汉字中的魅,亦兼具音与形的双重意象之美。比如这仅此一想一读一念间,其内蕴蓄的万物之奇幻奇异便悠远而来,迷乱跌宕。然“五月”其实仅是May的其义之一,此外尚有两义,一为可能、可以,一为山楂树、山楂花。这可能与可以,可是在说五月于一年之中如刚刚出离童稚的少年之身么,顽而无畏,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一切皆充满可能?也许吧,想来愈加意趣卓然。而这山楂树与山楂花,因何竟与五月成了一个单词,更令人无法不深怀想象:对陌生语言、语系甚至词根的情不自禁。查了查有关山楂树与花的汉语释义,其树大意为落叶乔木,适应力强,多生山地,而其花期为五月,以其纯白而多被喻为爱之纯然与贞洁。因而诗人便等不及地为此表达了:每个牧人都会独自倾诉衷肠/在宽阔的河谷/在山楂树旁…… (弥尔顿)
从五月之“魅”到“可能的少年”,从弥尔顿的山楂树到贞洁的山楂花,一个普通的月份倏然就繁复了起来。流年之河中就起了涟漪一般,甚至宇宙的气象亦于无边的宁静中,暗暗掀开新的一角,有草木沙沙生长,有花朵悠悠盛开,有些星辰温和谦卑,有些则随意浅淡。
与宇宙的无边无界相比,有时觉得怕是人心要更加无际些,就算与它的纷纭相比,人心也似并不逊太多。你看时间与空间所呈于人间的,那么多悲喜欢爱愁怨欣悦,唯人心敢与其直面,敢试图将一切盛于其内,或试图将这颗心扯成天大的幕布,魔法一般将宇宙的时空一并融于此间,实不实现得了且不说,反正是敢于试图的。
人心确是满怀力量的,且不说敢于探求时空这样渺远虚幻的近乎谣言般的命题,生与死这样的近乎性命真相的疑难杂症,人类源头与归宿这样近乎极致的旷世寂寞。你就单说爱吧,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混沌与澄明、烈焰与坚冰、远也不是近也不是、非真非梦、说也不妥不说亦不妥的、反正怎么说也说不清的、疑似亲缘貌似冤家又极似命定的人间情事,唯有心是不怯场的。
不介意万千年来肉身的斑驳伤口或隐隐泣歌,怨尤或荒凉,甚至即便曾伤了或疼了或寒凉或通悟或幻灭,心仍在跃跃欲试。确切地说,这是可贵的。史铁生在一篇文章中反复说“人类以爱的名义,亚当与夏娃开始了永恒地相互寻找”,这样的寻找不能不说亦是一种彼此的返乡,而此间的彼此,便就成了彼此的乡愁,或者说,这确而切之的爱,如此说来才是人类于存在与时间中毕生的乡愁吧。否则惶惶肉身,慌慌时光之存在,也未免太凄惶了些;而一生弥足性命,生而为人一场亦未免太枯寂涩苦了些。
总要有什么引着我们沉重的肉身回返彼此,回返遥远浩大的乡愁;可潜游于时间之上的,也唯有人心,唯有人的灵魂。佛祖将一颗不灭不散不寂不枯之心,交付于肉身,想来亦是对有情众生,这一世长行的体谅、爱眷与慈悲吧。
有了爱,人心就不同了。离开一只手的指尖,40°C的大太阳下,刹那竟如宿世的坚冰,寒彻身魂。仓央嘉措诗句有云“我一走,山就空了”,事实上有时一个人离开,城就空了,炫灿灿焰火般的五月,刹那万顷荒芜。人心便是这样,一刻感恩着罕见的天赐神赋的心魂——巴洛克般璀璨跌宕、睿智顽艳的心魂,一刻的深念又几如信仰般神性复庄严,再一刻就又有孩童般的漫漫哀疼悄然于心神流布。爱着的人们,谁不期许修得一枚纯金之心,以载一场彻骨之旷世之爱;谁不渴念步入毕生刻骨繁华,闻得一场以入世救赎出世、以圣美救赎庸凡的灵魂佳音,谁不祈愿于存在与时间的刚刚好,迈入轮回转世这剛刚好的一生,遇见刚刚好寻了几生的那人。这样的祈祷可就是兰波说的“对灵魂的耕耘”么?若果真如此,就且为天下有情众生一并祈祷,愿如此耕耘,结出命运最贵重的果实,愿人的一切过往,皆永存有神的焰火般的智慧,愿人心与万物一道洁净生长,愿爱与被爱都是慈悲,愿慈悲长久普照,愿一切美好良善都不被辜负。
博尔赫斯曾在一次演讲中,认为《一千零一夜》是世上最迷醉的名字之一,“说一千夜,就已经在说无穷无尽的永远,而一千零一夜,则是为无穷无尽的再一次追加”。的确,这样的追加,不由得令人深深浩叹,关于时间与存在,关于对灵魂这样巨大的要求和觉醒,关于爱,关于同样必要以“一千零一夜”冠之的震荡人心的永恒乡愁,犹似海涅写给恋人的信——“我将爱你至永远及其之后”。
责任编辑 张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