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流行品牌授权制造

来源 :执行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打开电视,看到一个好节目,歌手唱的不错,比起另一个电视台的《声动亚洲》更草根,更有特色。便记住了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
  之后便发现媒体上有相关的报道,《中国好声音》火了。之后便 看到一些分析文章,原来《中国好声音》也是海外引进版,是品牌授权制造,而非中国媒体的原创。
  近年来,中国电视媒体业似乎也在走许多福建、广东商人的路,纷纷寻找海外品牌授权进行本土制造。OEM在制造业早已风靡,原本是为了外销,后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一些商人开始购买牌子的内销权,为了中国消费者的胃口。因此,原本在改革中排在后面的媒体产业踏上这条道路也无可厚非,只要赚钱就行了嘛!
  但依然不是滋味。
  先说说被直接停办的《超级女声》。一个超女是倒下去了,今年无数个歌唱比赛的节目又推起来,而且几乎都雷同!政府部门有形的手拍倒了一个数年打造的品牌 ,致使中国媒体不得不花大价钱向海外购买版权,这样做的意义究竟如何呢?
  文化产业的繁荣不是仅靠撒钱,不是仅靠领导重视与政策扶持,而是有市场化的意识,鼓励中国媒体人的创造性,保护其业已成熟的模式与栏目,而不因为其办得太好(让孩子们睡不好觉)就管这管那(要是这样,世界杯足球赛或奥运会我们就不要转播了)
  再说说浙江卫视,授权方要求浙江卫视为此档节目制作和推广费用不少于8000万(版权购买费用未透露, 但可想而知不会少于千万)。这样下来上亿的费用对于一个电视台而言相当于“大制作”了,相当于拍一部顶级电影大片的预算和几部电视连续剧的成本。这样的费用能批下来,当然是浙江卫视的魄力。但仔细想一下,这种购买的前提是三个要素:海外的节目已经很火;有一个品牌管理手册,而不是采用“逆向工程”研发;8000万的制作与推广费用保证(有这些费用,足以让一个节目火了)。而这三个要素中,如果节目是国内某家电视台的我们肯定不会购买的,不管市场如何,首先是没面子,其次拷贝就行了,干嘛还要花大价钱买呢?!也就是说版权意识提高了,但只限于外购部分。
  再说说品牌管理手册。这是许多成熟企业都拥有的,但对中国传媒业而言还相当新鲜。我在想,中国众多的优秀电视栏目拥有这样的手册吗?一旦骨干人员离开还能否保证节目持续好看?并有不断的自我创新?估计没有。中国的电视媒体业还没有学会聘请专业的公司制作这个东西,甚至连内部的品牌管理部门都没有(原来有广告部,现在多了个市场部)。一个优秀节目往往最后做死,轻易地放弃。
  有许多优秀的栏目,一经社会叫好就有诸多仿制者冒出来。有关部门应该管管这种现象,如何保护创新者的权利?不被仿冒的权利?如果这点没有保证,他们只能花大价钱买海外产品也似乎无可挑剔了。
  最后再说说费用。中国的媒体产业决策者们对海外产品给予推崇,迅速拍板决策,但如果内部的创新节目方案,可否给予同等的预算?俗 话说打仗打的是粮草,许多电视台不是缺钱, 但面对内部或社会上的合作提案往往要求对方解决钱的问题,把自己退步成一个媒体播出商,而不是节目联合运营方,基本的制作预算都不愿支付,如何能制作出与海外节目同类型相竞争的创新产品?中国的传媒业如果用品牌的思维运作优秀节目,这些节目如何
  可以永葆青春?如何可以保护自身权利并向海外成功输出?
  无数个中国企业发展的事实证明,企业的发展不能仅靠外部,或仅靠一两款别人的产品,媒体产业的品牌更是如此。中国的电视业者应当警醒,现在这一两档节目的火爆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它令内部的创新停滞,令优秀的人才自我矮化,令人觉得外来的和尚才可以念经,令中国的文化产业走不出低水平的循环,令其营销和品牌运营能力并未得到实质增长……
  我深信,中国的传媒人有智慧也有能力自我创新发展,创造出令优秀制作人、合作方和客户、观众共赢的栏目,并找到中国传媒业变革发展的自强之路。
其他文献
老外似乎总是更有心一点,在感谢粉丝这方面就比中国品牌更胜一筹。他们没有只是转发@好友即有获奖机会之类的,他们而是真真切切付出行动来表达感谢,粉丝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品牌如此感谢自己,岂有不继续支持之理呢?  品牌在社会化媒体中,总是费尽心思渴望得多更多人的赞或参与其活动。当粉丝表示对你的关注与支持后,你是否也该礼尚往来下,对他们的举动表示感激呢?  然而环顾周遭,在国内几大社交平台上,所能见到对粉丝表
期刊
近几年来,由于新媒体的强力推动,以及客观上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对数字营销的讨论成为一股潮流,似乎不讨论数字化的营销论坛都显得OUT了,不讨论社会化媒体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营销。甚至,许多大牌的电视报刊都不愿称自己为“传统媒体”,为了显示自己观念的超前性、领先性,纷纷贴上“网络”“数字”的外衣——其实他们所谓的互联网布局只是刚刚起步,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什么思考。  这一潮流是如此凶猛令人猝不及挡。但反观,
期刊
“消费集点”是零售业做为鼓励消费者回购最常见的行销手法,如果,消费集点加上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的力量,未来行销的世界会变成怎样?纽约就有一家连锁冰品店Tasty D-Lite尝试了将消费与社交媒体结合在,消费者持会员卡来店消费并过卡后,就会有信息自动出现在消费者的twitter上或者在foursquare上,这样就产生了一则免费广告,而Tasty D-Lite只需要付出相当于一美元
期刊
“你的企业有多少员工?”听到记者这个问语,王成莹立刻收起刚才的微笑,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认真纠正说,“我们企业没有员工,只有同事!”见记者一脸疑惑,他接着说,“员工只有打工的心态,而同事就是一群志同道合,一起创造事业的人聚在一起,而我们  企业的同事就是这样一群人。”  王成莹,是智诚灵动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他于2002年创办公司,今年迎来第十个年头。同时,今年也是与太阳雨太阳能集团合作的第七个年
期刊
记者:“诸葛酿”酒和上百家仿冒者打了 8 年官司,你有哪些心得感悟?  陈宇:8年官司,打得很艰难,压得我有点受不了。付出这么多,我就是想要一个说法。我现在感到欣慰的是,当我们被别人欺负的时候,我没有采取江湖手段处理,而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用市场的方法加大品牌投放。现在回过头看,我要感谢这些仿冒者,是他们逼着我做更多的创新,投更多的广告,才能做出茂德公一系列的产品。  记者:为什么从做诸葛酿酒转到
期刊
《写给中国经理人的市场营销学》,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最近引进的来自中外最顶级商学院教授联手为中国经理人量身打造的市场营销学教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符国群表示,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围绕“顾客和股东价值创造”,系统提出“营销六大要务”,清晰地将企业的主要营销决策和营销管理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此书作者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授诺埃尔 · 凯普(Noel Capon)、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期刊
年轻人市场是仅次于少年儿童市场的又一个非常庞大消费群,如按年龄将整个社会划分为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18至35岁的年轻人、35至65岁的中年人以及65岁的老年人等六类人群,年轻人人数超过 3.5 亿,占全国人口比率的 27%。年轻人年龄群体的分类 我们试着从年龄属性和社会属性对年轻人进行划分。  从年龄这个意义上来讲,年轻人消费群体可以分为四种:18-25 岁的小年轻人;25-30 岁的中
期刊
买了股票意味着你对应资产交给一个你不认识的实际控制人手上,如果他不现金分红,你只有把股票卖给更大的傻子,这个傻子再卖给更大的傻子,当傻子不够用的时候,股市就开始下跌了。这个你不认识的实际控制人不但不愿分红(分红意味着他控制的资产减少),还想增发和配股控制更大资产,就像男人包二奶。——邓良平写的这条微博被很多人转发。  2012年3月邓良平出了一本新书《金钱论语》,他在结束语中写道:中国证券市场就是
期刊
专注做自己懂的事  要集中精力做自己懂的事。我去腾讯任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七、八十个项目砍掉了三分之一,因为有些项目没必要。人一辈子的精力,能做几件大事就很好了。  那么,什么是大事?用个比喻来说,我们做的事情有芝麻,也有西瓜,而且,捡芝麻和捡西瓜的不是一种人。一旦有了捡芝麻习惯的人是一辈子都捡不着西瓜的。我经常会说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王妈妈的女儿与郭台铭的工厂:王妈妈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月能挣1
期刊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女性的消费力仍犹如寒冬腊梅一般傲立雪中。81%的产品与服务是由女性购买,53%的公司采购代表是女性,80%的支票(包括企业与私人用途)为女性所开出。本文旨在洞察女性护肤品牌,希望借由品牌的不同表现为各企业主寻求适合自身企业的实效传播之道。  【洞察一:广告费用投入越高,知名度与转化率是否为正比】  2011年中国护肤品市场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市场规模跻身全球第三。中国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