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与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声情并茂是人们对声乐艺术表演的良好评价。音乐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演唱中做到声情并茂,就必须在声乐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音乐作品和分析音乐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情感和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其次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肌体上的僵硬,重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作用,用真情实感来演唱。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
声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种艺术。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是以求真为宗旨,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是所有科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艺术也不同于道德,道德是以求善为目的,扬善惩恶是人类道德活动的根本动机。科学、道德和艺术,分别以人类所追求的真、善、美这三种永恒的精神价值为目的。科学作为一种追求真理的活动,它总是以人的认知活动为基础的,任何科学探索都离不开人类的认知活动。艺术作为一种追求美的活动。它总是以人的情感活动为基础,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要从情感上感动人。如一曲《黄河怨》,会使听众产生一种无限凄凉、无比哀婉的情感体验。
由于声乐,乃至一切音乐都与情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声乐教学自然也是一种情感艺术,声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发音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音的训练来引导学生表达歌曲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发音只是一种手段与技巧,而表达情感才是真正的目的,因为艺术作品就是要以情动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去用心体验歌曲中的情感,使学生在以后的歌唱中能够做到声情并茂。
在声乐教学中,限于每个学生的天赋条件,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声音训练都达到最佳水平,但是学生的情感表达却是可以通过激发和培养来达到最佳水平。下面笔者就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问题谈谈一些看法。以求教于音乐教学界的广大同仁。
一、引导学生熟悉和分析声乐作品
歌唱是表演的艺术,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实际上也就进行了继词曲作家之后的二度创作。因此,学生在演唱作品时要想发挥词曲作家创作的意图,要想从情感上感染观众,使得作品更加丰满,就必须熟悉作品、分析作品。
在歌唱之前,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心来领悟歌词,要带着情感来朗诵歌词,在朗诵时,能够在体昧作品内容的同时又能掌握作品中的语气、语调,还能细细体味作品中重点强调的字句。这些对将来演唱时情感的表达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熟悉作品还要强调语言的到位,在演唱中国民族歌曲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字加上方言音或儿化音会给整个作品增色不少,就有“味儿”了。例如:《女儿歌》里“扭着我成亲是我大”,这里的“我”读“俄”音,读成第三声,就能充分展示西北的地域色彩,使作品唱起来更加真实感人。
在演唱前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分析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对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分析作品的情节。在歌剧中还要分析这段作品所反映的人物的特点、身份和性格。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对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整体认识,以便在演唱时把握作品的主题,更能准确、生动、动情地进行演唱。例如:《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经典歌剧《江姐》中的唱段。《江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于1962~1964年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的歌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于1964年首演于北京。在演唱《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段歌词时,学生应该了解这是江姐被叛徒出卖被俘入狱后,敌人在审讯室里对江姐软硬兼施,用所谓的道德、仁爱劝降,江姐义正词严.视死如归,敌人无可奈何,拂袖而去,江姐独自抒发自己的情怀时唱的一首咏叹调。整首歌曲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革命事业的一片忠心和她那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学生在演唱时就要把江姐的这些情感用声音表现出来。
二、对学生进行表演训练
学生在歌唱时要充分表达作品中的情感,要做到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在演唱时就必须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声乐演唱时注意力集中是指在演唱作品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表现的音乐作品中,而不能瞻前顾后,顾左右而言他。如果演唱时注意力不集中,处于一种分心状态,不仅会导致忘记歌词与旋律。而且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也会无暇顾及,更谈不上情感的运用与表达了。在声乐教学中,常常见到有些学生演唱时目光游弋不定.一有动静就回头看看,思想不集中,胆怯或想着其他的事情。这些学生经常会忘记歌词或旋律。上述各种分心现象会成为培养演唱情感的障碍。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时,教师应当停止声乐教学活动,分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声乐学习中来。
学生在歌唱时要唱出情来还要注意肌体控制。演唱作品时心理紧张和肌体僵硬是声乐表演的大敌。有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由于紧张。在歌唱时总是不自觉地做些不协调的动作.在需要抒发感情的时候动作僵硬。结果大煞风景。这种演唱,即便歌唱得很好,但是观众看起来好笑,一点也不感人,更不可能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不到演唱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对待这种情况教师要有耐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那些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其次在指出学生肌体紧张等不足之处的同时.要肯定学生在演唱中成功的一面,引导学生树立信心,自信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最后要引导学生多实践、多练习,通过演唱练习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学生在歌唱时要唱出情来还要有真实感.要用演唱中的真情实感来影响观众。虽然艺术是虚构的,但艺术毕竟是是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升华。在声乐艺术中,最能够让人倾倒的演唱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所谓“声情并茂”就是激发歌唱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投入到所要表演的环境中去。已故的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说:“歌以咏言,声以宣意,哀乐托于声。”可见艺术是通过声音,将词的意思、情感表达出来。有了情感的差异,戏曲唱腔和演唱艺术就能千变万化、光彩夺目。那么怎样做到“声情并茂”呢?首先,要深入到演唱的情景中.把歌唱中所表现的情节、环境、人物、都当作是真实的存在。真情流露,动情演唱。例如:在唱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这一唱段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喜儿的人物特点和心理活动.把自己当成喜儿,把握当时喜儿的活泼、可爱、天真、淳朴。要把喜儿在年三十风雪交加的晚上包饺子欢欢喜喜等待爹爹过年的心情表现出来。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演唱时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是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它源于演员心灵的投入。演员如果对所表演的角色的情感无动于衷,就会失去创作激情,失去表情达意的先决条件。冷漠的心灵永远无法创造出火热的艺术,“无病呻吟”、“皮笑肉不笑”无法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歌唱时一定要声情并茂.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人们喜爱的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艺术作品。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唱出情来.还要重视发挥学生想象的作用。词曲作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是通过他们的创造想象来完成的,学生在演唱作品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再造想象来领悟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要把词曲作者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而这种情感的表达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歌曲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必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它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生活中的情感在歌唱时是可以借鉴的。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事人手,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多积累素材、多体验,要从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作品中借鉴体验,从而丰富想象力。
总之,情感的培养对声乐教学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地摸索。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
声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种艺术。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是以求真为宗旨,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是所有科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艺术也不同于道德,道德是以求善为目的,扬善惩恶是人类道德活动的根本动机。科学、道德和艺术,分别以人类所追求的真、善、美这三种永恒的精神价值为目的。科学作为一种追求真理的活动,它总是以人的认知活动为基础的,任何科学探索都离不开人类的认知活动。艺术作为一种追求美的活动。它总是以人的情感活动为基础,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要从情感上感动人。如一曲《黄河怨》,会使听众产生一种无限凄凉、无比哀婉的情感体验。
由于声乐,乃至一切音乐都与情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声乐教学自然也是一种情感艺术,声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发音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音的训练来引导学生表达歌曲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发音只是一种手段与技巧,而表达情感才是真正的目的,因为艺术作品就是要以情动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去用心体验歌曲中的情感,使学生在以后的歌唱中能够做到声情并茂。
在声乐教学中,限于每个学生的天赋条件,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声音训练都达到最佳水平,但是学生的情感表达却是可以通过激发和培养来达到最佳水平。下面笔者就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问题谈谈一些看法。以求教于音乐教学界的广大同仁。
一、引导学生熟悉和分析声乐作品
歌唱是表演的艺术,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实际上也就进行了继词曲作家之后的二度创作。因此,学生在演唱作品时要想发挥词曲作家创作的意图,要想从情感上感染观众,使得作品更加丰满,就必须熟悉作品、分析作品。
在歌唱之前,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心来领悟歌词,要带着情感来朗诵歌词,在朗诵时,能够在体昧作品内容的同时又能掌握作品中的语气、语调,还能细细体味作品中重点强调的字句。这些对将来演唱时情感的表达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熟悉作品还要强调语言的到位,在演唱中国民族歌曲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字加上方言音或儿化音会给整个作品增色不少,就有“味儿”了。例如:《女儿歌》里“扭着我成亲是我大”,这里的“我”读“俄”音,读成第三声,就能充分展示西北的地域色彩,使作品唱起来更加真实感人。
在演唱前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分析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对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分析作品的情节。在歌剧中还要分析这段作品所反映的人物的特点、身份和性格。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对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整体认识,以便在演唱时把握作品的主题,更能准确、生动、动情地进行演唱。例如:《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经典歌剧《江姐》中的唱段。《江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于1962~1964年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的歌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于1964年首演于北京。在演唱《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段歌词时,学生应该了解这是江姐被叛徒出卖被俘入狱后,敌人在审讯室里对江姐软硬兼施,用所谓的道德、仁爱劝降,江姐义正词严.视死如归,敌人无可奈何,拂袖而去,江姐独自抒发自己的情怀时唱的一首咏叹调。整首歌曲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革命事业的一片忠心和她那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学生在演唱时就要把江姐的这些情感用声音表现出来。
二、对学生进行表演训练
学生在歌唱时要充分表达作品中的情感,要做到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在演唱时就必须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声乐演唱时注意力集中是指在演唱作品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表现的音乐作品中,而不能瞻前顾后,顾左右而言他。如果演唱时注意力不集中,处于一种分心状态,不仅会导致忘记歌词与旋律。而且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也会无暇顾及,更谈不上情感的运用与表达了。在声乐教学中,常常见到有些学生演唱时目光游弋不定.一有动静就回头看看,思想不集中,胆怯或想着其他的事情。这些学生经常会忘记歌词或旋律。上述各种分心现象会成为培养演唱情感的障碍。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时,教师应当停止声乐教学活动,分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声乐学习中来。
学生在歌唱时要唱出情来还要注意肌体控制。演唱作品时心理紧张和肌体僵硬是声乐表演的大敌。有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由于紧张。在歌唱时总是不自觉地做些不协调的动作.在需要抒发感情的时候动作僵硬。结果大煞风景。这种演唱,即便歌唱得很好,但是观众看起来好笑,一点也不感人,更不可能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不到演唱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对待这种情况教师要有耐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那些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其次在指出学生肌体紧张等不足之处的同时.要肯定学生在演唱中成功的一面,引导学生树立信心,自信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最后要引导学生多实践、多练习,通过演唱练习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学生在歌唱时要唱出情来还要有真实感.要用演唱中的真情实感来影响观众。虽然艺术是虚构的,但艺术毕竟是是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升华。在声乐艺术中,最能够让人倾倒的演唱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所谓“声情并茂”就是激发歌唱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投入到所要表演的环境中去。已故的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说:“歌以咏言,声以宣意,哀乐托于声。”可见艺术是通过声音,将词的意思、情感表达出来。有了情感的差异,戏曲唱腔和演唱艺术就能千变万化、光彩夺目。那么怎样做到“声情并茂”呢?首先,要深入到演唱的情景中.把歌唱中所表现的情节、环境、人物、都当作是真实的存在。真情流露,动情演唱。例如:在唱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这一唱段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喜儿的人物特点和心理活动.把自己当成喜儿,把握当时喜儿的活泼、可爱、天真、淳朴。要把喜儿在年三十风雪交加的晚上包饺子欢欢喜喜等待爹爹过年的心情表现出来。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演唱时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是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它源于演员心灵的投入。演员如果对所表演的角色的情感无动于衷,就会失去创作激情,失去表情达意的先决条件。冷漠的心灵永远无法创造出火热的艺术,“无病呻吟”、“皮笑肉不笑”无法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歌唱时一定要声情并茂.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人们喜爱的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艺术作品。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唱出情来.还要重视发挥学生想象的作用。词曲作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是通过他们的创造想象来完成的,学生在演唱作品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再造想象来领悟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要把词曲作者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而这种情感的表达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歌曲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必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它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生活中的情感在歌唱时是可以借鉴的。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事人手,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多积累素材、多体验,要从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作品中借鉴体验,从而丰富想象力。
总之,情感的培养对声乐教学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地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