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fe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该学科的教学方法对素质教育的推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小学生道德品行及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近些年,各地区小学对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視度有所提高,但是在具体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侧重照本宣科,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中“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64-01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促使小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各地区小学应该严格遵守该标准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由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处于思想观念的形成期,教师应该结合他们的成长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采用生活化教学这一方法,尤其是80后、90后新生代教师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实践中学”,通过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学资源缺乏,教学内容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小学教师仍然以课本内容为主,整合与补充教学内容的力度薄弱。顾卫红(2015)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2.1%的教师忽略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41.32%认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参考资料缺乏。例如,湘教版的《品德与社会》教材适用于整个湖南省,而实际上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结合本校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然而,由于教师因时间和自身能力的制约,很少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挖掘,甚至有的教师还抱着敷衍的教学态度,从而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创设“情景”忽略“情境”
  当前,80后、90后新生代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时,大都采用创设生活情景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橘子洲我的家乡》一课,有的教师课前收集了许多橘子洲风景区照片,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和评价橘子洲的美,但是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所创设的生活情景大都流于形式化,教师单纯的对所展示的内容进行总结,而没有深入挖掘教材,“情境”设置不足,不能充分挖掘道德教育因素,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
  (三)教学活动形式选择不合理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引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确的生活,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新课标中列出了现场调查、故事演讲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形式,由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其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都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活动形式务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盲目的选择教学方法。如讲解《缩短时空的通信》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写相关调查报告或制作表格分析不同通信的优劣势,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对中年级学生而已,具有较大的难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要求各教师高度整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相关的资源,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进而确定其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动员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间调查中,大量查阅课堂相关资料,增强课堂讨论的真实性与针对性,有利于实际解决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例如,在教学《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单元内容时,为了促使小学生学习到课程中有价值的知识,教师应充分搜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史、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等相关资料,让小学生认识交通运输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体会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需要将知识融合到某场景或活动当中,小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认知到事物的本质。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小学生的生活,创设出“类生活”的情境,充分挖掘其蕴含的道德教育因素,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例如,《家乡的名胜古迹》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对同学进行采访,采访内容包括:你家乡附近有哪些名胜古迹;修建的时间;为什么修建等。采访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观察他们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等个人素养。采访结束后,教师要对采访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突出表现予以一定的夸赞,激发学生参与课内活动的积极性。
  (三)回归学生生活,正确选择教学活动形式
  教师在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需要选择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比如,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其心理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可以采用主动认知构建为主的教学活动形式,为中年级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其心理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增加理性思考成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缩短时空的通信》这一单位时,应着重培养中年级学生口述通信种类和发展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围绕教材中“第一次寄信的经历”的主题,谈谈第一次寄信的感想。
  三、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各地区小学也意识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实效性显著增强。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与新课改标准提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通过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等途径予以改进,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利红,余明用.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化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24):70-71.
  [2]薛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189-00189.
  [3]刘婷.包头市青山区文学道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痴呆主要分为原发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两种类型,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老年痴呆
通过对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科研工作中大多出现缺乏规范的考核制度、管理松散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迫切的需要采取新的管理方法、结构制度、科
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本民族字体设计艺术却与欧美、日、韩等国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很多人看来是和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的,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
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及分娩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n
当历史轮盘的指针回溯到17世纪,欧洲大陆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于艺术文化的洗礼,在这场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洗礼中,人们经历了从中世纪神学到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变革;创造了辉煌
对8例颅骨生长性骨折惠儿在全麻插管下行蛛网膜囊肿切除及颅骨修补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住院8~21 d,平均14.0 d出院.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护理过程中重视术前患儿心理
我科自1999开展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疾病,适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本文就术后如何配合好治疗护理,进行总结.rn
空间与身体作为艺术的发生场、艺术的物料、参与了解艺术的参观者、艺术意义发生的前提。艺术观念始终在空间与身体中分角色不停微妙转换。
肠梗阻患者肠管内集聚着大量的积气、积便,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压力增大,扩张明显.
门静脉高压征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各种断流术中疗效较好的一种术式,可有效地控制食管下端和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并且保持了门静脉向肝的血流灌注.我院自1982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