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而当前的“双向选择”就业制度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就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策略,包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指导。
【关键词】创新创业;就业;心理因素
随着就业市场环境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及就业问题时难免比较焦虑、恐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心理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顺利转换,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使大学生以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未来,积极投入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中去。
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1 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体现。大学生人格健全是指大学生拥有正确的社会观及人生价值观,有着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的基本组成因素。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在社会生活中以及未来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有着健全的人格,同时促进大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及就业活动的成功。
1.2 有助于大学生角色的顺利转换
大学校园是连接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关键转折阶段,为了能够顺利完成社会转型,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及就业做好准备,有能力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及突发状况,提高大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的心理素养,加强大学生对社会角色的正确认识,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程度,对未来工作提前做好心理及思想准备,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尽快进入社会角色,将角色适应阶段缩短到最短的时间,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对未来岗位进行准确的选择,更好的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进行职业规划,顺利完成大学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转型。
1.3 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包括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包括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程度以及个性化发展程度等。作为健康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及就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心理的培养,能够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及不足,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及时完善自己,提升大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2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素质的策略
2.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面对创新创业及就业问题,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当前形势,对现今的创新创业及就业环境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同时应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勇于创新、创业,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同时,在创新创业及就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结合市场需求特点选择创新创业及就业方向,而不应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另外,大学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择业环境,大学生在不断提升自己知识能力的同时应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面对困难时勇于面对,不退缩。最后,大学生应对自身能力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作出改正,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创新创业及就业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2.2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及政府应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及就业环境,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的心态去面对创新创业及就业活动。首先,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对社会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存在歧视的现象最大程度的进行规范,同时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约束,保障大学生创业、就业市场的有序运转;其次,加强高校、教育機构及就业单位的联合,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完善的信息平台。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信息网,大学生通过上网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关于创业、就业方面的信息,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降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2.3 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
面对大学生的未来创新创业及就业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其在未来工作中的自信心。高校可以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指导课程,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例如加强大一新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大二和大三注重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的未来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四时期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未来就业规划以及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转型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充足的应对未来职业岗位的准备,消除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志超.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4).
[2]李春青.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3]沈召前.对教学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05).
作者简介
陈肖莹(1986-),女,汉族,广东省佛山市人。硕士学位。现供职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关键词】创新创业;就业;心理因素
随着就业市场环境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及就业问题时难免比较焦虑、恐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心理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顺利转换,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使大学生以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未来,积极投入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中去。
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1 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体现。大学生人格健全是指大学生拥有正确的社会观及人生价值观,有着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的基本组成因素。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在社会生活中以及未来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有着健全的人格,同时促进大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及就业活动的成功。
1.2 有助于大学生角色的顺利转换
大学校园是连接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关键转折阶段,为了能够顺利完成社会转型,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及就业做好准备,有能力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及突发状况,提高大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的心理素养,加强大学生对社会角色的正确认识,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程度,对未来工作提前做好心理及思想准备,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尽快进入社会角色,将角色适应阶段缩短到最短的时间,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对未来岗位进行准确的选择,更好的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进行职业规划,顺利完成大学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转型。
1.3 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包括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包括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程度以及个性化发展程度等。作为健康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及就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心理的培养,能够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及不足,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及时完善自己,提升大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2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素质的策略
2.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面对创新创业及就业问题,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当前形势,对现今的创新创业及就业环境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同时应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勇于创新、创业,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同时,在创新创业及就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结合市场需求特点选择创新创业及就业方向,而不应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另外,大学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择业环境,大学生在不断提升自己知识能力的同时应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面对困难时勇于面对,不退缩。最后,大学生应对自身能力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作出改正,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创新创业及就业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2.2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及政府应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及就业环境,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的心态去面对创新创业及就业活动。首先,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对社会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存在歧视的现象最大程度的进行规范,同时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约束,保障大学生创业、就业市场的有序运转;其次,加强高校、教育機构及就业单位的联合,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完善的信息平台。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信息网,大学生通过上网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关于创业、就业方面的信息,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降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2.3 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
面对大学生的未来创新创业及就业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其在未来工作中的自信心。高校可以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指导课程,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例如加强大一新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大二和大三注重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的未来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四时期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未来就业规划以及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转型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充足的应对未来职业岗位的准备,消除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志超.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4).
[2]李春青.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3]沈召前.对教学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05).
作者简介
陈肖莹(1986-),女,汉族,广东省佛山市人。硕士学位。现供职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