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分配对学习主动性的促进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LHQC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要素中的一切内容都需要合理的小组分配这一载体才能实现。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逐渐认识到了,小组分配学习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他的教学形式,如探究学习活动,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但合作学习并不必然是探究学习,在合作探索小组里,也会有被动学习,接受学习也可以是主动理解的过程。
  一、小组分配的规范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有合理的小组分配,规范的操作,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兴趣及知识的获得。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固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学生分成合作组,每组四人,思维活跃的与思维一般的,主动性强的与主动性一般的交叉分组,达到均衡,实现互补,为学生的交流创设环境。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外也能进行互助性的学习。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思维状况分配不同层次的任务,在个人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也要理解并掌握其他层次学生的任务,做到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相结合,不同的问题要达到不同的个人认知水平。因为在一项任务中,结果的完成是所有组内成员的智慧结晶,所以每个成员对本组的任务必须做到明确的认识,即针对个人情况的不同,什么是必须完成的,哪些是可以放低要求的,还有多少只需理解就可以的。在全班交流中,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发表不同层次的意见,如对于含有知识识记与能力培养、个人观点的学习内容,就要进行小组成员的配合发言。在诗歌的合作学习中,学习程度低的成员任务为读、诵、背诗,中等程度的可以去解释字词句的意思,程度较高的可以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如果哪一个层次出现了问题,组内成员有优先的改正权,其他小组的发言权在其后。因此,每组的成员都在关注自己发言内容、知识点的准确性,表达的严密性。
  在小组分配初,学生对于分组有很大意见,那些学习程度高的学生往往不愿意有学习差的学生加入,提出换组,认为有差生在本组严重影响了合作的成绩,而且还要花功夫去帮助他,很不情愿,这时教师的思想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坚决按照交叉分组的原则分配。将学生的想法扭转过来,还需要实践的证明,几次合作,好帮差,差的学生有提高,好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时间长了,他们自然对分组没有意见。这种合作形式既促进了知识的学习,也促进了学生交往、参与水平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的成就感是促进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因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外力给其产生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尤其是还没有自主能力的中学生,在与其他小组的竞争中,体会胜利的感觉,会极大的促进再学习。课改前的“讨论”,学生对有兴趣的问题还能讨论一番,若不感兴趣,就会把问题推给其他人,只要有一个人代表发言就算完成任务了,也没有任何评价标准,最多赢得老师的一句赞扬。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一方面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知识学习的层次性和任务分工,向他们提出了挑战,在小组其他成员的调动下,一起学习知识,使本来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从完全被动变为有一点主动,再到完全主动,学习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因为合作是在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前提下实现的,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学生不甘示弱,必然会去积极思考,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全班交流时,老师不一定会叫到谁,如果没有弄清就会给本组失分,这时,他的集体荣誉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评价方式的合理、有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评价方式是学生最为重视的学习环节,他们在长期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诸如考试、竞赛成绩的关注是根深蒂固的。学生的这种关注行为结果的心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的有效利用,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我在实践中采用加分、扣分、奖励分的原则。各组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配合默契,知识准确性高,既给加1分,若某一个人出现错误,要给本组扣分,分数以0.1分为评价单位标准,其他组的学生改错,有不同意见给予奖励分。一段时期,学习成绩及态度有进步的学生所在小组也要给予加分。每个月统计一次分数,每组的得分分别加在学生的个人得分中,与班级个人评价体系结合在一起。这样,教育与教学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发展提供广泛的空间,让他们时时处处在体验自己的成功。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这一主体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让学生“配合”的现象在课堂上明显不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渐显露出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问题及答案的唯一所有者。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小组合作能够顺利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由“教”到“不教”的目标。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对小组合作的方法,知识如何深化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由不会合作到学会合作,并且不断发现学习的新方法等。总之,教师的角色地位在合作学习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有效的发挥了其指导作用,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青海省囊谦县)
  (责任编校:长江)
其他文献
古人说“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即使遇上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发展兴趣的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而且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
期刊
晨读,是孩子一天学习生活的开始。这短短的一寸光阴,在天真懵懂的孩子眼里并不觉得可贵,但我们做老师的,只要好好地引导孩子利用好这段时光,那么它就会像冬天里的暖阳一样,温润孩子幼小的心。  然而,就低年级语文晨读的现状来说,情况并不乐观。  【现状】  一、晨读的方式单一,效率低下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能持久的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晨读课效率低下。语文晨读课上,即便有了朗朗书声,即便每个孩子都坐得端端正
期刊
如今,在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加以要求和提倡,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相对个体学习而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笔者在二期课改的初探中有了如下的认识,殷切地盼望能得到专家及课改实践中的同仁们的指点。  一、想合作——激发兴趣  语文合作学习“它讲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