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X线、B超和CT对眼球壁异物定位的正确性,发现较可靠的球壁异物定位方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196例眼球壁异物进行结合临床分析.以术中眼球异物
【机 构】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X线、B超和CT对眼球壁异物定位的正确性,发现较可靠的球壁异物定位方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196例眼球壁异物进行结合临床分析.以术中眼球异物的位置来分析B超、X线和CT对眼球壁异物的诊断,以及对异物空间定位方面X线、CT的优越性.结果 X线、B超和CT判断异物与球壁关系的正确性依次为:CT>B超>X线.结论 当异物位于眼球壁附近,用X线类影像检查分析眼球异物时,应首选CT做确认;CT合并B超诊断眼球壁异物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方法组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TanⅡA高、中、低剂量组、PEG组和复苏24 h组,每组6只.采用修改的Yus法制备本实验
根据碾压混凝土拱坝诱导缝的构造特点,利用大比尺楔入劈拉试验成果,将诱导缝在稳定扩展中断裂过程区应力分布与相应的变形(张开度ω)联系起来,建立了诱导缝的等效裂纹断裂模型。利
目的 探讨肾癌及重复癌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 11例肾癌重复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治疗 ,预后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时排除转移癌可能并以手术治疗
目的 观察应用提上睑肌缩短联合上横韧带加强术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 依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和肌力 ,确定提上睑肌缩短量 ;将提上睑肌缩短与上横韧带一并作双套环缝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2004年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3例的临床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本组进行微创手术364例,其中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77例,微骨孔入路123例,微骨孔入路加无框架立体定向
目的 :观察乙肝解毒汤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 :将 5 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 ,分别用硫唑嘌呤诱导免疫超常模型 ,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模型。结果 :乙
目的 对普通外科感染切口,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来降低术后死亡率、并发症率.方法 选择Enter法将所有观察因素纳入方程,观察各因素的相关性,得出有显著相关的因素.结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病毒性脑炎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开始采用常规脑电图监测,而后给予动态脑电图监测。分析两种监测方式检出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 )在中重度癌痛病人中的止痛疗效 ,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有 6 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伴有中重度癌痛者入组 ,采用自行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