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与分层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ley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486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01月至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一般情况、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486例AP患者中,男女比例=1.18:1,AP平均发病年龄(53.51±17.15)岁,其中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P=0.001);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有326例(67.1%),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有101例(20.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有59例(12.1%)。(2)胆源性是最常见的病因(50.2%),其次为高脂血症性、酒精性病因,分别为81例(16.7%)、54例(11.1%),其中胆源性病因多见于女性,酒精性病因多见于男性,两者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胆源性病因组的平均发病年龄最高,高脂血症组的平均发病年龄最小,分别为(59.16±17.12)岁与(41.46±9.85)岁。(3)所有患者均有腹痛,多表现为中上腹(76.3%)剧痛或绞痛(57.2%),伴恶心呕吐(50.2%);72.2%患者血清淀粉酶值升高3倍及以上;CT检查对于AP的检出率为96.1%,B超的检出率为78.2%。(4)AP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急性液体积聚(86.7%),全身并发症则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常见(29.8%);所有AP患者中治愈372例(76.5%),好转89例(18.3%),自动出院10例(2.1%),死亡15例(3.1%)。(5)有142例(29.2%)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其中胆源性病因最常见(38.7%)。结论AP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最常见的病因为胆源性,其次为高脂血症性、酒精性;腹痛是最常见临床表现,CT对AP的早期诊断检出率高于B超,AP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液体积聚,器官功能衰竭以肺脏多见,AP总死亡率3.1%。第二部分基于亚特兰大新分类标准下急性胰腺炎分型的临床意义目的对亚特兰大新分类标准下的MAP、MSAP及SAP进行研究分析,验证其对于临床治疗及病情预测的指导意义。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年间收治的4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亚特兰大新分类标准分为MAP组、MSAP组及SAP组,回顾性分析三组的病例特点。结果(1)486例AP患者中,MAP有326例(67.1%),MSAP有101例(20.8%),SAP有59例(12.1%),不同性别比例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χ2=1.51,P=0.472),MSAP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38±16.72)岁,高于MAP及SAP,且有统计学意义(F=11.49,P<0.01)。(2)MAP及MSAP患者的病因均以胆源性为主,SAP患者中高脂血症性病因则居于首位(44.1%)。(3)与MAP及MSAP相比,SAP患者的白细胞、血糖、甘油三酯升高,血钙降低(P<0.01)。(4)SAP平均住院天数为(18.90±11.37)天,明显高于MAP及MSAP(P<0.01);MSAP全身并发症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53.8%,7/13);SAP死亡率25.4%(15/59),死亡患者器官功能衰竭以肺脏(26.7%,4/15)及肾脏(20%,3/15)多见。(5)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中MAP有99例(69.7%),MSAP有19例(13.4%),SAP有24例(16.9%),复发组SAP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组(P=0.039)。结论白细胞、血糖、甘油三酯、血钙与AP严重程度有关;SAP住院时间明显长于MAP及MSAP,死亡患者皆为SAP,死亡率25.4%;SAP患者死因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损伤多见;亚特兰大新分类标准下AP的分型对临床治疗及预测病情预后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正>本刊讯日前,在北京市丰台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花乡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协调花乡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等部门,对辖区首经贸南门地区无证食品经营
基于CHIP数据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的研究表明:城市劳动者只有接受高中以上教育才能显著提高其工资水平,外来务工人员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回报率比城市劳动者要高。此外,运
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壁垒和全球网络的一元格局相互作用下,原本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姿百态的乡村正面临着凋零和乡村城市化病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凋敝乡村进行普遍研究和以
以众多试验资料为研究基础,提出了一个描述预应力锚索破裂面形状的双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及岩体的Hoek-Brown准则,研究了预应力锚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并提
比较稀土金属Gd^Ⅲ与不同氨基多羧酸类配体形成的配合物,讨论配体形状对其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和配位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