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刘宇婷
1999年春天,我去危地马拉的佩滕省参加马拉松赛。途中,我注意到路边有一群小孩正把脚伸进一种黏糊糊的黑色液体中。我问同伴那是什么,他说:“他们在把柏油涂到脚板上。这里的孩子没有鞋穿,光脚走路容易划破皮肤,感染病菌。他们认为柏油能保护双脚。”我低头望着自己几百美元买来的跑鞋,不敢相信还有人像这样生活。我最讨厌脚趾头受磕碰的感觉了,可这些孩子竟然在滚烫的碎石路上赤脚行走!
坐在返程的飞机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有鞋穿,他们怎么能像正常儿童一样玩耍呢?我想到了自己的儿女,相比之下,他们拥有的太多了。一种愧疚在撕扯着我的心。也许我享有的优越是不公平的,我怎样才能帮助那些孩子?
我的脑海里很快有了答案。美国人怎么处理自己淘汰的旧鞋子呢?统统随手扔掉,而且大部分鞋还很新,尤其是孩子们穿的鞋,他们的脚长得太快了,往往鞋还没坏,样式就过时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收集鞋子,然后带到危地马拉去!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朋友、邻居、我的孩子以及任何愿意听我讲述的人。有人觉得我异想天开,但更多的人捐出了鞋子。
“给,妈咪,这双鞋我穿小了。”小女儿递过一双她最喜欢的黑色娃娃鞋,我真为她感到骄傲!没过多久,我的车库就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多得只能摆到草坪上。
圣诞节将至,我吃力地提着几个大箱子,来到危地马拉一所孤儿院的门口:一位修女迎接了我。我对她说:“我有几箱鞋子要捐赠。”“快,快请进!”她高声叫道。一大群孩子呼啦一下跑过来,把我围个水泄不通。这出乎意料的热情把我吓了一跳。如此的贫穷……我真的能改变这里吗?
孩子们大多打着赤脚,他们看到皮箱里成堆的鞋简直兴奋极了,一边咯咯笑着一边把每个箱子都翻个底朝天。修女说:“这些鞋也许是他们收到的唯一的圣诞礼物。”我确保人人都得到了一双鞋,剩下的准备送往别处。
道别后我往外走时,听见修女叫了声:“请等一等!”
我回过头。
“您什么时候再来?”
这句简单的问话让我心头一震。再来?我根本没打算还有下一次啊。她望着我,言辞恳切地说:“我们真的急需帮助,急需鞋子,越多越好。”
坐在飞机上,孤儿院里孩子们的身影总在我眼前晃动,我无法忘记那一双双充满渴盼的眼睛。回到芝加哥,我对朋友们说:“我们必须再接再厉!”
我发起了名为“分享脚底板”的慈善工程。这一工程很快走出了家门,赢得了社会的支持。各种各样的鞋子——从靴子、凉鞋、拖鞋、足球鞋到滑轮鞋——源源不断地涌入。本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听说了我的事迹,还捐出了一个仓库。我们有了更多的志愿者,组织也更加规范化。
“分享脚底板工程”越做越大,以至于美国航空公司免费送我们到世界各地发放鞋子!我们为新奥尔良卡特里娜飓风的受害者送去了1.3万双鞋,为斯里兰卡的海啸灾民送去了1.5万双鞋。
我喜欢分发鞋子的过程,有时我会把孩子们一起带上,这是我宠爱他们的新方式——让他们明白有能力帮助别人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无论是去美国印第安保留地发放冬靴、去非洲捐赠凉鞋,还是去中美洲分发运动鞋,孩子们都很高兴。受赠儿童脸上兴奋的表情,胜过任何我可以用金钱购买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的很多角落,我们习以为常的鞋子足以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鞋子不仅是保护脚底的工具,还是接受教育的入门砖(有的孩子因为没有鞋穿而被学校拒之门外),更是自尊自信的源泉。一双鞋可能意味着一切,甚至改变命运……
“分享脚底板工程”至今已分发了35万双鞋。现在,我终于领悟到——当一个人把目光投向自身之外时,他就有可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黎明摘自《世界报》
1999年春天,我去危地马拉的佩滕省参加马拉松赛。途中,我注意到路边有一群小孩正把脚伸进一种黏糊糊的黑色液体中。我问同伴那是什么,他说:“他们在把柏油涂到脚板上。这里的孩子没有鞋穿,光脚走路容易划破皮肤,感染病菌。他们认为柏油能保护双脚。”我低头望着自己几百美元买来的跑鞋,不敢相信还有人像这样生活。我最讨厌脚趾头受磕碰的感觉了,可这些孩子竟然在滚烫的碎石路上赤脚行走!
坐在返程的飞机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有鞋穿,他们怎么能像正常儿童一样玩耍呢?我想到了自己的儿女,相比之下,他们拥有的太多了。一种愧疚在撕扯着我的心。也许我享有的优越是不公平的,我怎样才能帮助那些孩子?
我的脑海里很快有了答案。美国人怎么处理自己淘汰的旧鞋子呢?统统随手扔掉,而且大部分鞋还很新,尤其是孩子们穿的鞋,他们的脚长得太快了,往往鞋还没坏,样式就过时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收集鞋子,然后带到危地马拉去!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朋友、邻居、我的孩子以及任何愿意听我讲述的人。有人觉得我异想天开,但更多的人捐出了鞋子。
“给,妈咪,这双鞋我穿小了。”小女儿递过一双她最喜欢的黑色娃娃鞋,我真为她感到骄傲!没过多久,我的车库就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多得只能摆到草坪上。
圣诞节将至,我吃力地提着几个大箱子,来到危地马拉一所孤儿院的门口:一位修女迎接了我。我对她说:“我有几箱鞋子要捐赠。”“快,快请进!”她高声叫道。一大群孩子呼啦一下跑过来,把我围个水泄不通。这出乎意料的热情把我吓了一跳。如此的贫穷……我真的能改变这里吗?
孩子们大多打着赤脚,他们看到皮箱里成堆的鞋简直兴奋极了,一边咯咯笑着一边把每个箱子都翻个底朝天。修女说:“这些鞋也许是他们收到的唯一的圣诞礼物。”我确保人人都得到了一双鞋,剩下的准备送往别处。
道别后我往外走时,听见修女叫了声:“请等一等!”
我回过头。
“您什么时候再来?”
这句简单的问话让我心头一震。再来?我根本没打算还有下一次啊。她望着我,言辞恳切地说:“我们真的急需帮助,急需鞋子,越多越好。”
坐在飞机上,孤儿院里孩子们的身影总在我眼前晃动,我无法忘记那一双双充满渴盼的眼睛。回到芝加哥,我对朋友们说:“我们必须再接再厉!”
我发起了名为“分享脚底板”的慈善工程。这一工程很快走出了家门,赢得了社会的支持。各种各样的鞋子——从靴子、凉鞋、拖鞋、足球鞋到滑轮鞋——源源不断地涌入。本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听说了我的事迹,还捐出了一个仓库。我们有了更多的志愿者,组织也更加规范化。
“分享脚底板工程”越做越大,以至于美国航空公司免费送我们到世界各地发放鞋子!我们为新奥尔良卡特里娜飓风的受害者送去了1.3万双鞋,为斯里兰卡的海啸灾民送去了1.5万双鞋。
我喜欢分发鞋子的过程,有时我会把孩子们一起带上,这是我宠爱他们的新方式——让他们明白有能力帮助别人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无论是去美国印第安保留地发放冬靴、去非洲捐赠凉鞋,还是去中美洲分发运动鞋,孩子们都很高兴。受赠儿童脸上兴奋的表情,胜过任何我可以用金钱购买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的很多角落,我们习以为常的鞋子足以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鞋子不仅是保护脚底的工具,还是接受教育的入门砖(有的孩子因为没有鞋穿而被学校拒之门外),更是自尊自信的源泉。一双鞋可能意味着一切,甚至改变命运……
“分享脚底板工程”至今已分发了35万双鞋。现在,我终于领悟到——当一个人把目光投向自身之外时,他就有可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黎明摘自《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