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向印度学什么:印度超一流企业的崛起与启示》
潘松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35元
美国《经济学人》最近有篇封面报道称,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先后崛起,今后中印关系无疑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
早在2005年,印度执政联盟国大党少壮派领袖兰密施在其《CHINDIA应该说得通:中国与印度之探讨》一书中,创造性地发明了“Chindia”一词,把“China”和“India”看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事实上,从历史脉络到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印之间有着太多的貌合与神离。首先,中国、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合起来拥有超过全球38%的人口;其次,它们是昔日四大文明古国的延续,都曾拥有过最辉煌的时期,大唐盛世和阿育王朝;最后,它们都被认为现在是国家全面复兴的最佳时机。
然而,在21世纪的舞台上,Chindia有可能实现吗?是“龙象共舞”,还是“龙象相争”?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略胜一筹似乎已成定局。例如,在2007年出版的《中国、印度与世界新秩序》一书中,作者戴维•史密斯大胆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三个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再是美国。差不多同一时间,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就在一篇题为《再谈中印龙象之争》的文章中指出,虽然中印两个经济体都维持了引人注目的表现,但中国表现得更卓越。
虽有这样的评论,但并不意味着中国龙在与印度象“对决”时,中方是彻底的完胜。理由很简单,中印之间并不非得是冲突和竞争,也可以是携手与合作。就拿前不久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中印两国政界就达成一种共识,两国间应保持高效、良好的关系,共同促进双边利益的发展。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或许也该打开思维,琢磨向印度学点什么,譬如学习它们企业崛起背后的成功秘密。在《我们向印度学什么:印度超一流企业的崛起与启示》书中,编者潘松凭借着他在印度出差多年的认知和体会,提出一个观点,印度若能赶超中国,其利器在于私营企业。有数据为证,印度的私营企业创造了该国85%的财富,并且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动力,在多个经济领域整合全球资源,从石油、信息技术、制药、电信、汽车和零部件发展到钢铁、金属、煤炭和电力,横跨北美、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中国、拉美等。在潘松看来,“这些明星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直接或间接和我国的同行存在竞争关系。”
潘松的这本书让我们对印度这个“陌生的熟人”有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了解,虽然不同国情、政体、传统可能造就不同的商业环境,但印度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企业同样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中国企业界真的正视印度超一流企业的崛起了吗?
新书信息
《吉迪恩的号角》
(美)安东尼•刘易斯
中国法制出版社
定价:39元
书里记录了一个美国式“上访”故事。如果一个身份卑微的、名叫克拉伦斯•厄尔•吉迪恩的罪犯,没有坐在他的监狱单间里,用一支铅笔在一张纸上写了一封给最高法院的信,美国庞大的法律机器本来会不受干扰地继续运转。但吉迪恩的确写了那封信,而美国法律史的整个进程都为之改变了。
《搞定:政府•企业•机构新闻传播实战教科书》
文显堂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定价:59.8元
在新闻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同时,也赋予了所有人、所有组织机构(包括政府、公共事业机构、企业)一个新的独特角色——“被新闻”者,旦夕祸福全在“被新闻”的瞬间发生。当企业遭遇“被新闻”,当公关经理直面舆情危机,将如何应对?书里的实例剖析颇具启示意义。
《阵地战: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的葛兰西式分析》
康晓光 刘诗林 王瑾 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65元
本书概述了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复兴的社会化实践。书中运用“社会化分析框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别考察了政府、媒体、学校、社会组织、社区、职场6类社会化主体在倡导、弘扬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中具体的教化活动。
潘松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35元
美国《经济学人》最近有篇封面报道称,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先后崛起,今后中印关系无疑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
早在2005年,印度执政联盟国大党少壮派领袖兰密施在其《CHINDIA应该说得通:中国与印度之探讨》一书中,创造性地发明了“Chindia”一词,把“China”和“India”看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事实上,从历史脉络到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印之间有着太多的貌合与神离。首先,中国、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合起来拥有超过全球38%的人口;其次,它们是昔日四大文明古国的延续,都曾拥有过最辉煌的时期,大唐盛世和阿育王朝;最后,它们都被认为现在是国家全面复兴的最佳时机。
然而,在21世纪的舞台上,Chindia有可能实现吗?是“龙象共舞”,还是“龙象相争”?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略胜一筹似乎已成定局。例如,在2007年出版的《中国、印度与世界新秩序》一书中,作者戴维•史密斯大胆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三个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再是美国。差不多同一时间,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就在一篇题为《再谈中印龙象之争》的文章中指出,虽然中印两个经济体都维持了引人注目的表现,但中国表现得更卓越。
虽有这样的评论,但并不意味着中国龙在与印度象“对决”时,中方是彻底的完胜。理由很简单,中印之间并不非得是冲突和竞争,也可以是携手与合作。就拿前不久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中印两国政界就达成一种共识,两国间应保持高效、良好的关系,共同促进双边利益的发展。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或许也该打开思维,琢磨向印度学点什么,譬如学习它们企业崛起背后的成功秘密。在《我们向印度学什么:印度超一流企业的崛起与启示》书中,编者潘松凭借着他在印度出差多年的认知和体会,提出一个观点,印度若能赶超中国,其利器在于私营企业。有数据为证,印度的私营企业创造了该国85%的财富,并且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动力,在多个经济领域整合全球资源,从石油、信息技术、制药、电信、汽车和零部件发展到钢铁、金属、煤炭和电力,横跨北美、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中国、拉美等。在潘松看来,“这些明星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直接或间接和我国的同行存在竞争关系。”
潘松的这本书让我们对印度这个“陌生的熟人”有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了解,虽然不同国情、政体、传统可能造就不同的商业环境,但印度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企业同样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中国企业界真的正视印度超一流企业的崛起了吗?
新书信息
《吉迪恩的号角》
(美)安东尼•刘易斯
中国法制出版社
定价:39元
书里记录了一个美国式“上访”故事。如果一个身份卑微的、名叫克拉伦斯•厄尔•吉迪恩的罪犯,没有坐在他的监狱单间里,用一支铅笔在一张纸上写了一封给最高法院的信,美国庞大的法律机器本来会不受干扰地继续运转。但吉迪恩的确写了那封信,而美国法律史的整个进程都为之改变了。
《搞定:政府•企业•机构新闻传播实战教科书》
文显堂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定价:59.8元
在新闻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同时,也赋予了所有人、所有组织机构(包括政府、公共事业机构、企业)一个新的独特角色——“被新闻”者,旦夕祸福全在“被新闻”的瞬间发生。当企业遭遇“被新闻”,当公关经理直面舆情危机,将如何应对?书里的实例剖析颇具启示意义。
《阵地战: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的葛兰西式分析》
康晓光 刘诗林 王瑾 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65元
本书概述了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复兴的社会化实践。书中运用“社会化分析框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别考察了政府、媒体、学校、社会组织、社区、职场6类社会化主体在倡导、弘扬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中具体的教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