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李先念(1909-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委、第三十军政委等职,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历任中共鄂豫边省委军事部部长、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在中原地区坚持斗争。解放战争期间,他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司令员,统帅6万部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围,创建了豫鄂陕边根据地。全国解放后,李先念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要职。他作为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先念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6月23日是李先念百年诞辰,本刊特设专栏,以示纪念与缅怀。
1988年10月,中央军委确定李先念为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33名军事家之一。这既是党和人民对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所做的崇高评价,也是对他的军旅生涯最好的概括。
一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李家大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李先念只读了3年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后,他受到很大鼓舞。1926年10月,李先念毅然回到家乡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11月,黄(安)麻(城)起义的风暴席卷大别山区,李先念率领家乡农民参加了黄麻起义,并于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地方游击队在黄安南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秋,他所在的游击队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五大队。
1929年5月和11月,大别山区又相继爆发商(城)南起义和六(安)霍(山)起义,分别建立了红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相继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由于李先念在当地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又熟悉当地的斗争情况,党组织决定调他去开展地方工作。当时,他在第三十一师五大队担任副班长,曾参加过三次反“会剿”的战斗,已经成长为一名战斗骨干。
1929年底,李先念任中共黄安县高桥区委书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他的领导下,高桥区的土地革命斗争形势如火如荼,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1931年6月,鄂豫皖红军打通了黄陂长轩岭至甘堂铺一线的联系,使黄陂以南新老苏区连成一片。为了巩固这一地区,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决定正式建立(黄)陂(黄)安南县,由李先念任中共陂安南县县委书记(后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年仅22岁的李先念不畏困难,勇挑重担,大胆工作,很快打开了陂安南县的斗争局面。
1931年秋,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全国掀起抗日热潮。国民党反动派却无视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一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实行“不抵抗主义”,一面集结重兵于革命根据地周围,准备发动新的进攻。为做好反“围剿”准备,鄂豫皖中央分局号召根据地人民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积极参加红军和支援红军作战,决心粉碎敌人新的“围剿”。10月17日,陂安南县召开扩大红军大会,李先念在大会上做了动员,会后亲自率领30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并被任命为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委。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第四军和第二十五军。在方面军的指挥下,李先念率三十三团先后参加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战役、该团因完成战斗任务出色,被方面军总部授予“共产国际团”的光荣称号。
二
1932年5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发动了以鄂豫皖根据地为重点的第四次“围剿”。7月,李先念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委。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军事指挥中,他一贯坚持军事辩证法,尊重战争规律,总是从敌情、我情、民情及地理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贯彻执行上级军事方针和作战原则。
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进行战略转移,李先念率部随主力西去,第一次告别了家乡湖北。途中,他指挥所部在枣阳新集、土桥铺地区冲破国民党军的围攻堵击,为全军打开通路,并在危急时刻保证了总部的安全。子午镇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坐着担架,仍指挥部队顽强奋战,冲破敌军追堵,翻越秦岭,涉渡汉水。1932年12月,李先念被任命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3年2月,川军田颂尧部近6万人向入川不久的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三路围攻”。方面军总部采取“收紧阵地、待机反击”的作战方针,主动退到以通江县空山坝为中心、方圆约50公里的地域内,在运动防御中寻找战机。李先念率部担当迂回敌后、切断敌退路的重任。5月,空山坝决战前夕,李先念冒着大雨,沿着泥泞的山路,翻过几道山冈,到担负艰巨攻击任务的红三十三团直接指挥作战。战士们看到浑身泥水的师政委来了,战斗情绪更加高涨。这次作战,红四方面军共歼敌13个团,俘敌2万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马匹。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扩编,李先念担任红三十军政委。10月,在宣(汉)达(县)战役中,他率部奇袭达县县城,歼灭守敌,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1933年10月,蒋介石令四川军阀刘湘纠集110余个团约20万人,对红四方面军进行长达10个月的“六路同攻”,李先念与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负责率领西线部队抗击四路敌军。当反围攻作战转入反攻时,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李先念率红三十军及红几十三师攻克巴中,准备进而从西北的黄猫垭、旺苍坝地区,对敌第一、二两路实施大纵深迂回,以求围而歼之。此时,张国焘忘记东线浅近迂回作战失掉战机的教训,又从后方打电话令部队向巴中正北的长池方向进击。徐向前提醒说,这样迂回太浅,很可能是追着敌人屁股打,张国焘不听。电话中讲来讲去,没有结果,徐向前进退两难。这时,李先念大胆建议:“‘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你叫我们往哪里打,我们就往哪里打,我们听总指挥的!”
徐向前说:“好!我们来个机断专行,这回就是犯了错误也不听他的,错了我负责。”
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李先念率红三十军沿仪风场、雪山场火速奔袭,抢在敌人之前占领黄猫垭天险,川军10余个团皆成瓮中之鳖,1.4万人悉数被歼。 虽然李先念只读了三年私塾,文化不高,但他在戎马倥偬的战争间隙,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在反“六路围攻”后,李先念和大家总结了5条宝贵经验,除了“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等重要经验外,还有一条就是注重培养和使用主力。红三十军中有的师、团攻防能力特别强,常常担负“啃硬骨头”的任务,如“钢团”二六三团、“百战百胜”二六八团,因而部队减员就比较多。为了使这些部队保持满员,具有较强的突击力,李先念不惜缩减军机关、直属队乃至其他部队,也要及时补充主战部队,以便随时派遣他们执行最吃紧的战斗任务。
在敌数倍于己的情况下,李先念经常组织指挥部队夜间袭击,以奇制胜。因此,他非常重视夜间战斗课目的训练,常在漆黑的夜里组织部队练习行军、爬山、攀登悬崖、侦察、联络、射击、投弹,使部队具有夜间作战的特长。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五团,是李先念亲自培养训练出来的“夜老虎”团。该团夜战登龙坪、奇袭毛坝场、智取庆云场,屡建战功,声威远播,使得敌人闻名胆战。这些团队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以及灵活的战术思想和过硬的战斗作风,凝聚着李先念的大量智慧和心血。
三
1934年1月,战功赫赫的李先念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3月,他指挥所部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并率一部兵力先后攻克青川、平武,抢占战略要地摩天岭,打破了敌军夹击红军的计划,保障了西进主力右翼的安全。5月,他率方面军一部由岷江地区西进,策应红一方面军的行动和迎接中共中央。6月,他指挥先头部队攻占懋功后,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他向毛泽东等详细汇报了川西北的形势和红四方面军的情况,为党中央确定北上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8月,他与代军长程世才指挥包座战斗,全歼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期间,李先念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率部策应红二方面军北上,并率先遣军与红二方面军一道北上: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向盘踞甘肃中西部的马步青部、青海的马步芳部、宁夏的马鸿逵部展开攻势作战。李先念指挥红三十军在靖远县虎豹口突破黄河天险,又在兄弟部队协同下攻占战役核心地段一条山、五佛寺。11月11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执行建立河西根据地和打通“远方”(指苏联)的任务,同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李先念是委员之一。河西走廊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西路军没有后方供应。粮食、武器、药品严重匮乏,饥饿、严寒以及同马家军接连不断的厮杀。使部队的伤病员剧增,减员得不到补充,战斗力日益下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李先念指挥红三十军先后在凉州和永昌之间同敌军恶战,歼敌4000余人。之后,又在倪家营子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血战40天,重创敌军。
1937年3月,两路军失败后,陈昌浩、徐向前同时离队赴延安,李先念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统一军事指挥。他率余部翻越祁连山分水岭,在冰峰雪岭中行进20多天,随后又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于4月底到达甘肃、新疆交界处星星峡,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转至迪化(今乌鲁木齐),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1937年底,他历经磨难到达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对李先念在西路军建树的功绩,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李先念是将军不下马的。徐向前也说:“先念同志受命于危难之时,处变不惊,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时,李先念已经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木匠,成长为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我军高级将领。
四
1938年11月,李先念出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1939年初,他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自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南下,向武汉外围敌后挺进。6月中旬,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成立,李先念任司令员。在没有主力部队做骨干、与其他战略区域相隔绝的情况下,他以“滚雪球”的方式,先后会聚了分散在豫南、鄂中、鄂东等地的武装,在一年多时间里,指挥部队进行了新街等大小战斗136次。平均每3日即与敌作战一次,共毙伤俘日军1700余名、伪军3500余名,迫使伪军反正和投降者2000余名,夺获大小炮等大批武器弹药,使支队迅速发展到9000余人。
1939年11月,豫鄂边、鄂豫皖、鄂中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
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两面夹击下,李先念和纵队领导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在边区发动的反共高潮,并牵制了桂顽向新四军第四、五支队的进攻。在错综复杂的敌、顽、我“三角斗争”中,他紧紧抓住民族矛盾,正确处理抗日、反顽斗争与统一战线的关系,打击了敌人,团结了朋友,壮大了自己。
1940年5月,当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进攻,襄樊、宜昌相继失陷时,李先念率挺进纵队主力从鄂东返回平汉路西,作战略展开,进军白兆山,控制战略枢纽平坝;继而,他率部渡过襄河。开辟襄西根据地,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支援了国民党友军。
1941年2月,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重建,豫鄂挺进纵队奉命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担任师长兼政委,全师共1.5万余人。他指挥部队跳跃回旋,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和国民党顽军的进攻。12月,他抓住战机,指挥主力一部发起侏儒山战役,歼灭日伪军5200余人,解放了(汉)川汉(阳)沔(阳)地区,震惊了武汉日军,这一仗成为中原地区抗战的著名战役。
1942年起,侏儒山战役中领教了李先念厉害的日伪军,加紧了针对新四军五师的夹击,国民党顽固派也蠢蠢欲动。面对严峻的形势,李先念和中共豫鄂边区党委提出了“咬紧牙关,熬过困难,沉着应战,坚决自卫”的方针,经过8个月的艰苦作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部队的进攻,创建了鄂南游击根据地。当年12月,日伪军1万余人围攻第五师领导机关所在地大悟山,李先念率领师部突围,转入外线作战,挫败了日伪军的“铁壁合围”。
1943年12月,李先念从对日军224次作战中,系统地剖析了日伪军战术的特点和“扫荡”的规律:从200多次反顽作战中,分析了蒋介石嫡系部队、桂军、川军和土顽的特点:全面论述了反“扫荡”和反顽作战的战略战术。宝贵的经验一经上升为理论,即转化成巨大的战斗力。1944年春天起,他指挥第五师 及边区地方武装,向南、向北进行攻势作战,分兵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向河南发展;稍后,又三次派兵北上,开辟了淮北新根据地,恢复了郭山冲老根据地。
至抗战胜利时,李先念领导的部队共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解放了鄂豫皖湘赣5省边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1300多万,建立了7个专区和3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五
1945年8月,日军刚刚投降,蒋介石就开始酝酿反共内战。此时,李先念正率新四军第五师坚守中原地区,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武装力量,大量牵制国民党反动军队,配合全国其他各解放区的斗争,李先念、郑位三建议党中央:将王树声、戴季英和王震、王首道的部队集结于鄂豫边区,以备不测。1945年10月,党中央接受建议,成立了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兼政委,统帅和指挥作为全国六大作战区域之一的中原军区6万部队。
中原军区成立后。给国民党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蒋介石先后调动20多个师的部队向中原解放军进攻。在李先念指挥下,中原军区部队奋起自卫反击,仅桐柏战役就歼敌7000余人。1945年12月上旬,党中央给李先念等的电报指出,由于中原军区部队在豫南、鄂北吸引了刘峙部五六个军,大大帮助了刘伯承部在平汉线北段的作战,使他们打破了国民党军第一次进攻后,能有休整机会。只要李先念部在现地区坚持,国民党军就不能集中兵力北上,这在整个战略配合上作用是极大的。电报要求李先念部继续在豫南、鄂东、大别山等广大地区回旋。按照党中央指示,李先念率中原部队一直战斗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地区,把守着中原大门。在直到中原部队突围时的5个多月时间里,抗击了国民党军多次进攻,捍卫了中原大地,牵制了敌军30余万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宣化店为目标,分四路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妄图“一举包围歼灭李先念部”、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危急关头,李先念对突围方向、时机作了全面部署。6月26日晚,他指挥部队做战略转移,主力以南北两路向西突围,其他部队分路突围,相互策应,开始了著名的中原突围。李先念率北路军共1.5万人,连夜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平汉铁路“钢铁防线”,抢在敌军发动总攻击之前。跳出了其内层包围圈,越过天河口和苍苔地区,进人伏牛山南麓。7月11日,他率部到达内乡县师岗地区。为分散追堵敌军的兵力,北路军分两个纵队向西转进。接着,李先念连续组织了突破敌人防线的抢渡丹江战斗和打开入陕门户的南化塘战斗,从敌人重兵追堵的险境中冲出一条通道,长驱1000公里直指陕南,创建了豫鄂陕边根据地。与此同时,其他各部也先后完成了突围任务。中原突围战役,充分显示了李先念和中原军区部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他统帅大兵团同强大敌人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这是李先念在我军历史上留下的光辉一页。
1946年9月底,在豫鄂陕边根据地的工作全面展开之后,李先念奉命回延安汇报工作,并继续指挥中原军区在外线作战的各路部队和在敌后的豫鄂陕、鄂西北根据地的斗争,为战略反攻中原准备条件。
1947年8月起,李先念历任f11共中央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从晋城出发,反攻中原,先后攻克河南通许、扶沟等县城,并在河南光山同刘邓大军胜利会师,参加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淮海战役中,他坐镇开封,参与领导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淮海战役顺利展开。
1949年5月,李先念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1954年夏天,李先念调到中央工作。9月,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经济建设。1971年9月,林彪叛逃事件后,一度被诬为“二月逆流”成员的李先念,继续担任国务院的领导工作,并任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重新从事军队工作。1977年10月,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李先念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成为人民军队重要领导成员。1983年6月,他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彻底告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李先念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6月23日是李先念百年诞辰,本刊特设专栏,以示纪念与缅怀。
1988年10月,中央军委确定李先念为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33名军事家之一。这既是党和人民对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所做的崇高评价,也是对他的军旅生涯最好的概括。
一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李家大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李先念只读了3年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后,他受到很大鼓舞。1926年10月,李先念毅然回到家乡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11月,黄(安)麻(城)起义的风暴席卷大别山区,李先念率领家乡农民参加了黄麻起义,并于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地方游击队在黄安南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秋,他所在的游击队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五大队。
1929年5月和11月,大别山区又相继爆发商(城)南起义和六(安)霍(山)起义,分别建立了红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相继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由于李先念在当地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又熟悉当地的斗争情况,党组织决定调他去开展地方工作。当时,他在第三十一师五大队担任副班长,曾参加过三次反“会剿”的战斗,已经成长为一名战斗骨干。
1929年底,李先念任中共黄安县高桥区委书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他的领导下,高桥区的土地革命斗争形势如火如荼,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1931年6月,鄂豫皖红军打通了黄陂长轩岭至甘堂铺一线的联系,使黄陂以南新老苏区连成一片。为了巩固这一地区,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决定正式建立(黄)陂(黄)安南县,由李先念任中共陂安南县县委书记(后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年仅22岁的李先念不畏困难,勇挑重担,大胆工作,很快打开了陂安南县的斗争局面。
1931年秋,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全国掀起抗日热潮。国民党反动派却无视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一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实行“不抵抗主义”,一面集结重兵于革命根据地周围,准备发动新的进攻。为做好反“围剿”准备,鄂豫皖中央分局号召根据地人民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积极参加红军和支援红军作战,决心粉碎敌人新的“围剿”。10月17日,陂安南县召开扩大红军大会,李先念在大会上做了动员,会后亲自率领30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并被任命为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委。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第四军和第二十五军。在方面军的指挥下,李先念率三十三团先后参加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战役、该团因完成战斗任务出色,被方面军总部授予“共产国际团”的光荣称号。
二
1932年5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发动了以鄂豫皖根据地为重点的第四次“围剿”。7月,李先念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委。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军事指挥中,他一贯坚持军事辩证法,尊重战争规律,总是从敌情、我情、民情及地理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贯彻执行上级军事方针和作战原则。
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进行战略转移,李先念率部随主力西去,第一次告别了家乡湖北。途中,他指挥所部在枣阳新集、土桥铺地区冲破国民党军的围攻堵击,为全军打开通路,并在危急时刻保证了总部的安全。子午镇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坐着担架,仍指挥部队顽强奋战,冲破敌军追堵,翻越秦岭,涉渡汉水。1932年12月,李先念被任命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3年2月,川军田颂尧部近6万人向入川不久的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三路围攻”。方面军总部采取“收紧阵地、待机反击”的作战方针,主动退到以通江县空山坝为中心、方圆约50公里的地域内,在运动防御中寻找战机。李先念率部担当迂回敌后、切断敌退路的重任。5月,空山坝决战前夕,李先念冒着大雨,沿着泥泞的山路,翻过几道山冈,到担负艰巨攻击任务的红三十三团直接指挥作战。战士们看到浑身泥水的师政委来了,战斗情绪更加高涨。这次作战,红四方面军共歼敌13个团,俘敌2万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马匹。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扩编,李先念担任红三十军政委。10月,在宣(汉)达(县)战役中,他率部奇袭达县县城,歼灭守敌,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1933年10月,蒋介石令四川军阀刘湘纠集110余个团约20万人,对红四方面军进行长达10个月的“六路同攻”,李先念与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负责率领西线部队抗击四路敌军。当反围攻作战转入反攻时,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李先念率红三十军及红几十三师攻克巴中,准备进而从西北的黄猫垭、旺苍坝地区,对敌第一、二两路实施大纵深迂回,以求围而歼之。此时,张国焘忘记东线浅近迂回作战失掉战机的教训,又从后方打电话令部队向巴中正北的长池方向进击。徐向前提醒说,这样迂回太浅,很可能是追着敌人屁股打,张国焘不听。电话中讲来讲去,没有结果,徐向前进退两难。这时,李先念大胆建议:“‘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你叫我们往哪里打,我们就往哪里打,我们听总指挥的!”
徐向前说:“好!我们来个机断专行,这回就是犯了错误也不听他的,错了我负责。”
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李先念率红三十军沿仪风场、雪山场火速奔袭,抢在敌人之前占领黄猫垭天险,川军10余个团皆成瓮中之鳖,1.4万人悉数被歼。 虽然李先念只读了三年私塾,文化不高,但他在戎马倥偬的战争间隙,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在反“六路围攻”后,李先念和大家总结了5条宝贵经验,除了“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等重要经验外,还有一条就是注重培养和使用主力。红三十军中有的师、团攻防能力特别强,常常担负“啃硬骨头”的任务,如“钢团”二六三团、“百战百胜”二六八团,因而部队减员就比较多。为了使这些部队保持满员,具有较强的突击力,李先念不惜缩减军机关、直属队乃至其他部队,也要及时补充主战部队,以便随时派遣他们执行最吃紧的战斗任务。
在敌数倍于己的情况下,李先念经常组织指挥部队夜间袭击,以奇制胜。因此,他非常重视夜间战斗课目的训练,常在漆黑的夜里组织部队练习行军、爬山、攀登悬崖、侦察、联络、射击、投弹,使部队具有夜间作战的特长。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五团,是李先念亲自培养训练出来的“夜老虎”团。该团夜战登龙坪、奇袭毛坝场、智取庆云场,屡建战功,声威远播,使得敌人闻名胆战。这些团队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以及灵活的战术思想和过硬的战斗作风,凝聚着李先念的大量智慧和心血。
三
1934年1月,战功赫赫的李先念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3月,他指挥所部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并率一部兵力先后攻克青川、平武,抢占战略要地摩天岭,打破了敌军夹击红军的计划,保障了西进主力右翼的安全。5月,他率方面军一部由岷江地区西进,策应红一方面军的行动和迎接中共中央。6月,他指挥先头部队攻占懋功后,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他向毛泽东等详细汇报了川西北的形势和红四方面军的情况,为党中央确定北上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8月,他与代军长程世才指挥包座战斗,全歼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期间,李先念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率部策应红二方面军北上,并率先遣军与红二方面军一道北上: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向盘踞甘肃中西部的马步青部、青海的马步芳部、宁夏的马鸿逵部展开攻势作战。李先念指挥红三十军在靖远县虎豹口突破黄河天险,又在兄弟部队协同下攻占战役核心地段一条山、五佛寺。11月11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执行建立河西根据地和打通“远方”(指苏联)的任务,同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李先念是委员之一。河西走廊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西路军没有后方供应。粮食、武器、药品严重匮乏,饥饿、严寒以及同马家军接连不断的厮杀。使部队的伤病员剧增,减员得不到补充,战斗力日益下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李先念指挥红三十军先后在凉州和永昌之间同敌军恶战,歼敌4000余人。之后,又在倪家营子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血战40天,重创敌军。
1937年3月,两路军失败后,陈昌浩、徐向前同时离队赴延安,李先念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统一军事指挥。他率余部翻越祁连山分水岭,在冰峰雪岭中行进20多天,随后又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于4月底到达甘肃、新疆交界处星星峡,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转至迪化(今乌鲁木齐),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1937年底,他历经磨难到达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对李先念在西路军建树的功绩,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李先念是将军不下马的。徐向前也说:“先念同志受命于危难之时,处变不惊,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时,李先念已经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木匠,成长为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我军高级将领。
四
1938年11月,李先念出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1939年初,他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自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南下,向武汉外围敌后挺进。6月中旬,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成立,李先念任司令员。在没有主力部队做骨干、与其他战略区域相隔绝的情况下,他以“滚雪球”的方式,先后会聚了分散在豫南、鄂中、鄂东等地的武装,在一年多时间里,指挥部队进行了新街等大小战斗136次。平均每3日即与敌作战一次,共毙伤俘日军1700余名、伪军3500余名,迫使伪军反正和投降者2000余名,夺获大小炮等大批武器弹药,使支队迅速发展到9000余人。
1939年11月,豫鄂边、鄂豫皖、鄂中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
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两面夹击下,李先念和纵队领导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在边区发动的反共高潮,并牵制了桂顽向新四军第四、五支队的进攻。在错综复杂的敌、顽、我“三角斗争”中,他紧紧抓住民族矛盾,正确处理抗日、反顽斗争与统一战线的关系,打击了敌人,团结了朋友,壮大了自己。
1940年5月,当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进攻,襄樊、宜昌相继失陷时,李先念率挺进纵队主力从鄂东返回平汉路西,作战略展开,进军白兆山,控制战略枢纽平坝;继而,他率部渡过襄河。开辟襄西根据地,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支援了国民党友军。
1941年2月,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重建,豫鄂挺进纵队奉命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担任师长兼政委,全师共1.5万余人。他指挥部队跳跃回旋,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和国民党顽军的进攻。12月,他抓住战机,指挥主力一部发起侏儒山战役,歼灭日伪军5200余人,解放了(汉)川汉(阳)沔(阳)地区,震惊了武汉日军,这一仗成为中原地区抗战的著名战役。
1942年起,侏儒山战役中领教了李先念厉害的日伪军,加紧了针对新四军五师的夹击,国民党顽固派也蠢蠢欲动。面对严峻的形势,李先念和中共豫鄂边区党委提出了“咬紧牙关,熬过困难,沉着应战,坚决自卫”的方针,经过8个月的艰苦作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部队的进攻,创建了鄂南游击根据地。当年12月,日伪军1万余人围攻第五师领导机关所在地大悟山,李先念率领师部突围,转入外线作战,挫败了日伪军的“铁壁合围”。
1943年12月,李先念从对日军224次作战中,系统地剖析了日伪军战术的特点和“扫荡”的规律:从200多次反顽作战中,分析了蒋介石嫡系部队、桂军、川军和土顽的特点:全面论述了反“扫荡”和反顽作战的战略战术。宝贵的经验一经上升为理论,即转化成巨大的战斗力。1944年春天起,他指挥第五师 及边区地方武装,向南、向北进行攻势作战,分兵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向河南发展;稍后,又三次派兵北上,开辟了淮北新根据地,恢复了郭山冲老根据地。
至抗战胜利时,李先念领导的部队共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解放了鄂豫皖湘赣5省边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1300多万,建立了7个专区和3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五
1945年8月,日军刚刚投降,蒋介石就开始酝酿反共内战。此时,李先念正率新四军第五师坚守中原地区,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武装力量,大量牵制国民党反动军队,配合全国其他各解放区的斗争,李先念、郑位三建议党中央:将王树声、戴季英和王震、王首道的部队集结于鄂豫边区,以备不测。1945年10月,党中央接受建议,成立了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兼政委,统帅和指挥作为全国六大作战区域之一的中原军区6万部队。
中原军区成立后。给国民党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蒋介石先后调动20多个师的部队向中原解放军进攻。在李先念指挥下,中原军区部队奋起自卫反击,仅桐柏战役就歼敌7000余人。1945年12月上旬,党中央给李先念等的电报指出,由于中原军区部队在豫南、鄂北吸引了刘峙部五六个军,大大帮助了刘伯承部在平汉线北段的作战,使他们打破了国民党军第一次进攻后,能有休整机会。只要李先念部在现地区坚持,国民党军就不能集中兵力北上,这在整个战略配合上作用是极大的。电报要求李先念部继续在豫南、鄂东、大别山等广大地区回旋。按照党中央指示,李先念率中原部队一直战斗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地区,把守着中原大门。在直到中原部队突围时的5个多月时间里,抗击了国民党军多次进攻,捍卫了中原大地,牵制了敌军30余万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宣化店为目标,分四路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妄图“一举包围歼灭李先念部”、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危急关头,李先念对突围方向、时机作了全面部署。6月26日晚,他指挥部队做战略转移,主力以南北两路向西突围,其他部队分路突围,相互策应,开始了著名的中原突围。李先念率北路军共1.5万人,连夜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平汉铁路“钢铁防线”,抢在敌军发动总攻击之前。跳出了其内层包围圈,越过天河口和苍苔地区,进人伏牛山南麓。7月11日,他率部到达内乡县师岗地区。为分散追堵敌军的兵力,北路军分两个纵队向西转进。接着,李先念连续组织了突破敌人防线的抢渡丹江战斗和打开入陕门户的南化塘战斗,从敌人重兵追堵的险境中冲出一条通道,长驱1000公里直指陕南,创建了豫鄂陕边根据地。与此同时,其他各部也先后完成了突围任务。中原突围战役,充分显示了李先念和中原军区部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他统帅大兵团同强大敌人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这是李先念在我军历史上留下的光辉一页。
1946年9月底,在豫鄂陕边根据地的工作全面展开之后,李先念奉命回延安汇报工作,并继续指挥中原军区在外线作战的各路部队和在敌后的豫鄂陕、鄂西北根据地的斗争,为战略反攻中原准备条件。
1947年8月起,李先念历任f11共中央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从晋城出发,反攻中原,先后攻克河南通许、扶沟等县城,并在河南光山同刘邓大军胜利会师,参加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淮海战役中,他坐镇开封,参与领导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淮海战役顺利展开。
1949年5月,李先念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1954年夏天,李先念调到中央工作。9月,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经济建设。1971年9月,林彪叛逃事件后,一度被诬为“二月逆流”成员的李先念,继续担任国务院的领导工作,并任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重新从事军队工作。1977年10月,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李先念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成为人民军队重要领导成员。1983年6月,他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彻底告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