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德育的载体,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如何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 什么是“校园文化”
目前,教育界对“校园文化”概念的论述颇丰,各抒己见,尚无统一意见。我倾向于如下的表述:“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校风建设,同时包含校园的管理制度和文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在内容结构上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层次。
一个中心——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个层次——心理层:指校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价值观,即人们共同遵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治学观等,其主要表现是校训、校风、学风。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制度层:校园内的各种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等,以及校园内独特的风俗、礼仪。物质层:校园文化的物质体现,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文化体育设施、校标、校旗、校徽、校花、校歌以及校园纪念品、校园文化活动等,这是校园文化的外部层次。
2 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特别是校训、校风、学风,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群体价值观,经常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构成校园心理环境的主体。校园文化对学校的每一个教师、职工、学生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1 导向作用
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导,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它是由学校培养人的中心任务所决定的。不怕众人心不齐,只怕没人打大旗。校园文化,特别是培养目标、校训、校风,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指引着广大师生员工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2.2 规范作用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种外加的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它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也能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校风和学风,是学校约定俗成的群体行为习惯和群体风气的反映,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无形而有效。
2.3 凝聚作用
优良的校园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名牌大学优良的社会形象和校风、学风就是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品牌,吸引了各地的杰出人才加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可以说,优良的校园文化像一种粘合剂,将师生员工凝聚成一个蓬勃向上的群体。
2.4 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心理环境,像一种无形的模具,引导着人才的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例如,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办10多年来,已举办了多期文化讲座、各类文化艺术竞赛等等,成为学院校园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特别是一些有成就的校友的讲座,引起了在校学生的极大共鸣,从校友成功创业的背后,在校学生看到了生生不息的校园文化中蕴含的知识和力量。
2.5 娱乐释放作用
现代教学环境应是集校园、花园、乐园为一体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们感觉到学校不仅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园,它还是与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3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我认为:
3.1 深化對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属于亚文化,它与主导文化(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践)虽有一定差别,但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用健康高尚的文化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需要用积极进取的文化生活净化他们的精神境界,需要用社会主义文化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3.2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
校园文化是学校工作一部分,又是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党政对校园文化的领导,要坚持以时代主旋律为导向,以育人为目的,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同时,学校党政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并使之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和健全校园文化管理机制,把校园文化活动纳入到科学的校园文化管理机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
3.3 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要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仅仅依靠学生主体是不够的,还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原主导作用相结合。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力量,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是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以及日常生活方式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教师要充分运用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严谨求实、团结向上、改革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成才。三是搞好教师文化建设,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因此,能否调动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3.4 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优良的校风、学风、优雅的校园文化,既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也是人才培育的温床。我们要重视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要利用自然环境或名胜古迹、历史事件或艺术雕塑、文化景点或警言语录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起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例如,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湖南株洲,前身株洲铁路机械学校,建校五十多年来,深受浓厚湖湘文化的影响,多年来坚持两项活动,一个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入校后都要来到毛主席故里韶山参观学习,缅怀伟大领袖,另一个就是每年三月都要邀请雷锋纪念馆的全国学雷锋标兵谭荒芳来学校为同学们演讲,让学生从中得以熏陶。
3.5 以社团为龙头,以崇尚高雅文化为核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都离不开社团的精心组织与策划。社团成员大多数是有能力、有特长、思想活跃的骨干学生,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龙头和导向作用,使各社团真正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要通过学术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用高雅文化去滋润学生心灵,提高品位,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心理。积极引导学生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下以至颓废的文化占领校园。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学校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为跨世纪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建设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德育的载体,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如何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 什么是“校园文化”
目前,教育界对“校园文化”概念的论述颇丰,各抒己见,尚无统一意见。我倾向于如下的表述:“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校风建设,同时包含校园的管理制度和文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在内容结构上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层次。
一个中心——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个层次——心理层:指校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价值观,即人们共同遵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治学观等,其主要表现是校训、校风、学风。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制度层:校园内的各种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等,以及校园内独特的风俗、礼仪。物质层:校园文化的物质体现,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文化体育设施、校标、校旗、校徽、校花、校歌以及校园纪念品、校园文化活动等,这是校园文化的外部层次。
2 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特别是校训、校风、学风,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群体价值观,经常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构成校园心理环境的主体。校园文化对学校的每一个教师、职工、学生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1 导向作用
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导,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它是由学校培养人的中心任务所决定的。不怕众人心不齐,只怕没人打大旗。校园文化,特别是培养目标、校训、校风,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指引着广大师生员工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2.2 规范作用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种外加的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它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也能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校风和学风,是学校约定俗成的群体行为习惯和群体风气的反映,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无形而有效。
2.3 凝聚作用
优良的校园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名牌大学优良的社会形象和校风、学风就是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品牌,吸引了各地的杰出人才加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可以说,优良的校园文化像一种粘合剂,将师生员工凝聚成一个蓬勃向上的群体。
2.4 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心理环境,像一种无形的模具,引导着人才的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例如,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办10多年来,已举办了多期文化讲座、各类文化艺术竞赛等等,成为学院校园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特别是一些有成就的校友的讲座,引起了在校学生的极大共鸣,从校友成功创业的背后,在校学生看到了生生不息的校园文化中蕴含的知识和力量。
2.5 娱乐释放作用
现代教学环境应是集校园、花园、乐园为一体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们感觉到学校不仅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园,它还是与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3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我认为:
3.1 深化對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属于亚文化,它与主导文化(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践)虽有一定差别,但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用健康高尚的文化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需要用积极进取的文化生活净化他们的精神境界,需要用社会主义文化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3.2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
校园文化是学校工作一部分,又是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党政对校园文化的领导,要坚持以时代主旋律为导向,以育人为目的,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同时,学校党政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并使之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和健全校园文化管理机制,把校园文化活动纳入到科学的校园文化管理机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
3.3 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要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仅仅依靠学生主体是不够的,还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原主导作用相结合。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力量,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是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以及日常生活方式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教师要充分运用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严谨求实、团结向上、改革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成才。三是搞好教师文化建设,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因此,能否调动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3.4 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优良的校风、学风、优雅的校园文化,既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也是人才培育的温床。我们要重视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要利用自然环境或名胜古迹、历史事件或艺术雕塑、文化景点或警言语录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起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例如,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湖南株洲,前身株洲铁路机械学校,建校五十多年来,深受浓厚湖湘文化的影响,多年来坚持两项活动,一个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入校后都要来到毛主席故里韶山参观学习,缅怀伟大领袖,另一个就是每年三月都要邀请雷锋纪念馆的全国学雷锋标兵谭荒芳来学校为同学们演讲,让学生从中得以熏陶。
3.5 以社团为龙头,以崇尚高雅文化为核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都离不开社团的精心组织与策划。社团成员大多数是有能力、有特长、思想活跃的骨干学生,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龙头和导向作用,使各社团真正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要通过学术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用高雅文化去滋润学生心灵,提高品位,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心理。积极引导学生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下以至颓废的文化占领校园。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学校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为跨世纪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建设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