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中往往是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反映时代的,散文、小说等都是这样,所以环境描写是文学创作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作品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作品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环境描写一般具有以下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所以,要“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一般首先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
作用等。
典型例题
一、 2007年汕头市一模《雪夜》
15.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开头对冬夜雪花的景物描画预设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火盆互为映衬,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2)结尾再次描画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苍凉的心情。(3)将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也可整合起来,从交代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作答。答“暗扣题目,烘托主题”或“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可以得1分。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启迪】 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暗示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来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还可以思考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铺垫人物的作用。
二、 北京西城区2004年高三语文抽测试卷《酒婆》(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
4. (1)“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2)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有四层:那个社会有欺骗、虚假、贫穷、麻木等特点。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2)答案有三层:用人们对“假酒”的习惯,表明“假”“骗”文化之深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
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36分)
风筝
鲁 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1. 看见风筝,人之常情往往是愉悦的,而“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文章交代的环境,想想作者生活的时代,谈谈作者为何“惊异”和“悲哀”。(8分)
2. 人到中年,我认识到了“精神的虐杀”的错误,一心想求得小兄弟的宽恕,而弟弟却表示已全然忘却,并无怨恨。然而,“我”的心不觉轻松,反感“沉重”,有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结合那个时代和作者的经历,你如何理解“我”的“沉重”和“悲哀”?(10分)
【参考答案】
1.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这个季节竟放风筝,故而“惊异”;“悲哀”是时过境迁,自然的“肃杀”反映着社会等“严酷”;今不如昔,故而“悲哀”。
2. 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从弟弟认为兄长管教是正常行为,并不认为自己的想玩风筝是“正当”的,触动起心底积淀的“国民的落后意识”,因而“沉重”、“悲哀”。
(两题的答案都是从题目要求的几方面回答的。)
所以,要“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一般首先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
作用等。
典型例题
一、 2007年汕头市一模《雪夜》
15.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开头对冬夜雪花的景物描画预设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火盆互为映衬,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2)结尾再次描画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苍凉的心情。(3)将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也可整合起来,从交代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作答。答“暗扣题目,烘托主题”或“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可以得1分。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启迪】 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暗示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来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还可以思考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铺垫人物的作用。
二、 北京西城区2004年高三语文抽测试卷《酒婆》(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
4. (1)“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2)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有四层:那个社会有欺骗、虚假、贫穷、麻木等特点。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2)答案有三层:用人们对“假酒”的习惯,表明“假”“骗”文化之深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
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36分)
风筝
鲁 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1. 看见风筝,人之常情往往是愉悦的,而“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文章交代的环境,想想作者生活的时代,谈谈作者为何“惊异”和“悲哀”。(8分)
2. 人到中年,我认识到了“精神的虐杀”的错误,一心想求得小兄弟的宽恕,而弟弟却表示已全然忘却,并无怨恨。然而,“我”的心不觉轻松,反感“沉重”,有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结合那个时代和作者的经历,你如何理解“我”的“沉重”和“悲哀”?(10分)
【参考答案】
1.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这个季节竟放风筝,故而“惊异”;“悲哀”是时过境迁,自然的“肃杀”反映着社会等“严酷”;今不如昔,故而“悲哀”。
2. 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从弟弟认为兄长管教是正常行为,并不认为自己的想玩风筝是“正当”的,触动起心底积淀的“国民的落后意识”,因而“沉重”、“悲哀”。
(两题的答案都是从题目要求的几方面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