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闭式引流 开胸术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17
胸膜腔持续闭式引流对于胸膜腔手术后护理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闭式引流可以有效引流出渗出液,积血、积气,恢复和保持胸膜腔内的负压,使肺恢复膨胀状态,消除残腔[1]。从而降低术后胸腔内积血、积液、积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可避免因手术后渗出液集积,积气等引起肺不张而再次手术。通过持续闭式引流可降低胸部张力,以利于伤口愈合。2000年至今开展开胸手术20例,术后均行持续闭式引流,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6~50岁,平均35岁,其中外伤肋骨断面刺入肺叶,引起血胸,气胸,压缩一侧肺4例,纵隔肿瘤切除术4例,肺癌,肺叶切除6例,肺大泡切除3例,脓胸切开引流3例。引流量平均1200ml。多数引流物为血性渗出液,积气,3例为脓血性液。引流时间2~7天,6例为3天拔管,5例2天拔管,6例1周拔管。20例患者均未发生因引流不畅再次手术,无胸腔内或切口感染。
护 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减少胸腔内或切口感染,引流管应足够长度,无菌水封瓶内放0.9%生理盐水,整个装置必须处于密封状,各衔接处包括皮肤切口处均要密封,妥善固定引流管于术侧床缘,水封瓶应安放在低于胸腔60cm的位置,以避免因翻身、摆动、牵拉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引流管脱出或因引流液逆流而造成胸腔内感染。患者手术后应专人护理,麻醉半醒时,燥动不安易使引流管拔脱,受压扭曲,而影响引流效果,并定时捏挤引流管,保持引流畅通,因有专人护理,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引流不畅。
术后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次日,如一般情况平稳,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有利引流。注意保持引流切口敷料干燥观察引流量及渗出液的性状及速度,如发现引流出新鲜血液或引流量过多,应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和怕撕裂伤口不敢咳嗽,护士应遵医嘱给止痛剂,并协助患者按压伤口,鼓励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有利引流。对痰液黏稠无力咳嗽患者,给雾化吸入,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本组20例患者都排痰成功,肺复张良好,胸腔引流畅通,为早期拔管起了很大作用。
每天更换引流瓶1次,测量并记录24小时引出量。更换无菌水封瓶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应先用2把血管钳将引流管近端钳闭,更换完毕检查无误后,才能将血管钳放开,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各接头处应用无菌纱布包好,以防止细菌污染。
保持引流管畅通,观察敷料有无渗液,如有应考虑引流管是否堵塞,湿渗的敷料应及时给予更换,排出阻塞因素,引流通畅时可见到水封瓶长管内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如无波动,则表示引流管不通。处理:一般采用手挤捏引流管。方法:①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下端距水封瓶10cm处。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中上断,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②用无菌生理盐水接50ml注射器冲洗使其畅通。但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漏入气体。
拔管:一般术后2~4天[2]。如引流液明显减少,肺膨胀好,无漏气现象,经透视,积液、积气减少,即可拔除引流管,如浓胸引流在脓腔小于10ml时方可拔管,拔管时将引流管口渗出物彻底擦干净,缝合切口,用碘酒酒精消毒后,嘱患者深呼吸后屏气迅速拔出导管,同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预防引流口延迟愈合,防止感染。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开胸手术患者损伤较重,并对呼吸、循环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术后24小时内必须严密观察,15~30分钟测1次生命体征[3]。直至平穩后改为4小时1次。并作详细记录,同时观察患者神态、面色及末梢循环变化。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速,高热等任何一种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讨 论
开胸手术后持续闭式引流是胸外科术后的一种重要治疗措施,须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详细记录,所以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本组病例采用科学的专业知识,耐心细致的护理,使患者术后能顺利恢复,早期拔除引流管,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衍淑,主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92-193.
2 蒋耀光,主编.胸部损伤.重庆:四川科学技术文件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73.
3 黄孝万,主编.现代胸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09-2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17
胸膜腔持续闭式引流对于胸膜腔手术后护理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闭式引流可以有效引流出渗出液,积血、积气,恢复和保持胸膜腔内的负压,使肺恢复膨胀状态,消除残腔[1]。从而降低术后胸腔内积血、积液、积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可避免因手术后渗出液集积,积气等引起肺不张而再次手术。通过持续闭式引流可降低胸部张力,以利于伤口愈合。2000年至今开展开胸手术20例,术后均行持续闭式引流,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6~50岁,平均35岁,其中外伤肋骨断面刺入肺叶,引起血胸,气胸,压缩一侧肺4例,纵隔肿瘤切除术4例,肺癌,肺叶切除6例,肺大泡切除3例,脓胸切开引流3例。引流量平均1200ml。多数引流物为血性渗出液,积气,3例为脓血性液。引流时间2~7天,6例为3天拔管,5例2天拔管,6例1周拔管。20例患者均未发生因引流不畅再次手术,无胸腔内或切口感染。
护 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减少胸腔内或切口感染,引流管应足够长度,无菌水封瓶内放0.9%生理盐水,整个装置必须处于密封状,各衔接处包括皮肤切口处均要密封,妥善固定引流管于术侧床缘,水封瓶应安放在低于胸腔60cm的位置,以避免因翻身、摆动、牵拉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引流管脱出或因引流液逆流而造成胸腔内感染。患者手术后应专人护理,麻醉半醒时,燥动不安易使引流管拔脱,受压扭曲,而影响引流效果,并定时捏挤引流管,保持引流畅通,因有专人护理,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引流不畅。
术后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次日,如一般情况平稳,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有利引流。注意保持引流切口敷料干燥观察引流量及渗出液的性状及速度,如发现引流出新鲜血液或引流量过多,应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和怕撕裂伤口不敢咳嗽,护士应遵医嘱给止痛剂,并协助患者按压伤口,鼓励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有利引流。对痰液黏稠无力咳嗽患者,给雾化吸入,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本组20例患者都排痰成功,肺复张良好,胸腔引流畅通,为早期拔管起了很大作用。
每天更换引流瓶1次,测量并记录24小时引出量。更换无菌水封瓶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应先用2把血管钳将引流管近端钳闭,更换完毕检查无误后,才能将血管钳放开,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各接头处应用无菌纱布包好,以防止细菌污染。
保持引流管畅通,观察敷料有无渗液,如有应考虑引流管是否堵塞,湿渗的敷料应及时给予更换,排出阻塞因素,引流通畅时可见到水封瓶长管内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如无波动,则表示引流管不通。处理:一般采用手挤捏引流管。方法:①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下端距水封瓶10cm处。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中上断,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②用无菌生理盐水接50ml注射器冲洗使其畅通。但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漏入气体。
拔管:一般术后2~4天[2]。如引流液明显减少,肺膨胀好,无漏气现象,经透视,积液、积气减少,即可拔除引流管,如浓胸引流在脓腔小于10ml时方可拔管,拔管时将引流管口渗出物彻底擦干净,缝合切口,用碘酒酒精消毒后,嘱患者深呼吸后屏气迅速拔出导管,同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预防引流口延迟愈合,防止感染。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开胸手术患者损伤较重,并对呼吸、循环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术后24小时内必须严密观察,15~30分钟测1次生命体征[3]。直至平穩后改为4小时1次。并作详细记录,同时观察患者神态、面色及末梢循环变化。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速,高热等任何一种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讨 论
开胸手术后持续闭式引流是胸外科术后的一种重要治疗措施,须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详细记录,所以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本组病例采用科学的专业知识,耐心细致的护理,使患者术后能顺利恢复,早期拔除引流管,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衍淑,主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92-193.
2 蒋耀光,主编.胸部损伤.重庆:四川科学技术文件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73.
3 黄孝万,主编.现代胸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