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医学留学生汉语教育分为两个阶段:(1)基础汉语阶段,(2)医学汉语阶段。基础阶段的汉语教学主要培养留学生对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的认知,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医学汉语阶段主要为留学生的临床实习打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医学汉语词汇、医患对话以及医护对话内容。本文通过探析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旨在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国际性医学人才。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文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27-0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资源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自2000年以来,医学留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在所有学科中排列第二,仅次于文科类专业。以我校为例,自2004年我校开设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几年来学生人数稳步增长。目前我校有医学学历学生1400余人,大部分留学生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和非洲地区,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他们来到我校接受全英语授课的医学学历教育,所有专业课程全部采用英语授课,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英语环境中。而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要与周围的中国人打交道,到医院进行临床医学实习更少不了要与患者交流,由于以上诸方面的客观需要,迫使留学生必须进行汉语交际。但大多数学生畏惧汉语学习,也没有汉语基础,不理解开设汉语课的意义,对汉语学习较为排斥。如何帮助这些留学生尽快扫清语言障碍,如何在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从而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脱离文化的语言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的语言教学,重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忽视了文化教学,尽管学生能说出比较标准的汉语,但对汉文化知之甚少,在交际中不懂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不懂交际礼节和规则,常常会使用一些不得体以致不正确的话语。因此,在交际中常会导致交际失败、理解偏差甚至会产生文化冲突。
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应侧重于日常生活用语和基本书面用语的准确得体。就拿招呼语来讲,中国人遇见熟人经常使用的打招呼用语是:“吃了吗?”,“忙什么呢?”,“上哪儿去?”等等。而外国留学生不太理解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他们认为中国人不是在打招呼而是对别人的私事感兴趣,是对个人生活的无端干涉,带有刺探个人隐私的色彩。中国人则把这种问候方式当成一种彼此见面表示友好、关切、亲近的礼节性问候语。留学生们不了解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还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汉语和中国人打招呼,如“今天天气怎么样”、“你身体怎么样?”,这会让听话人感到非常奇怪。可见,不懂目的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习者在利用汉语进行交际时,极易造成失误和错位,这将大大限制他们的交际能力。
在禁忌语方面,西方的禁忌话题如年龄、工资等私人问题在中国谈到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但是在中国有一些特有的禁忌,如中国人不喜欢数字4、忌讳谈及“死亡”等等。所以,关于禁忌话题引起的后果有时是非常严重的,应该把它作为文化教学的重点。对文化词语意象的理解无论是在口头交流还是在书面理解中都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汉文化中,狗是倍受鄙视的下贱畜生,中国人常用“走狗”、“狗东西”、“癞皮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贬义词。而在西方国家,狗却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欣赏狗的忠诚和勇敢,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如:a lucky dog (幸运儿)。在过去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常发现留学生不了解文化差异,在交际中闹出笑话。据说,有一位留学生看到老师在运动场上跑得很快,便说“老师跑得像狗一样快。”结果这种赞扬弄得老师哭笑不得。可见,要形成交际能力,必须具备目的语文化知识,了解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集中体现的文化内容应是“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其中既包括知识文化,也包括交际文化。既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下面我们按照外国留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文化的设置分为两类:
第一,知识文化。严格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知识文化难以与交际文化截然分开,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文化不应只限定在交际范围内,还应包括了解中国的知识文化。
知识文化定位于较有代表性的、易于理解接受的中国文化,具体分为:文化遗产如名胜古迹、四大发明、中医、中药等;文学艺术如古代神话传说、唐诗宋词、书法艺术、京剧曲艺等;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风俗和习惯,包括婚丧嫁娶、节日、忌讳等类别
第二,交际文化。从文化存在的形式分类,可分为以下五类:(1)文化词语:受特定的自然、地理、制度、生活习俗、历史背景制约而产生的文化词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例如:汉民族自古就有重和谐、爱群体的传统观念,为此祈求“福、禄、祯、祥”的生活理想。表现在汉语词语上,用“龙凤”、“麒麟”代表吉祥和顺;用“牡丹”象征“荣华富贵”。(2)心理、观念、认知方式:中国人由于传统的思想,一般重视家族故土、重传统轻宗教、重视社会价值名声面子、重视权利地位;在生活方面有重义轻利、重男轻女、重老轻幼的思想;同时也十分重视委婉含蓄地表达、重视从大到小从前到后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这些方面涉及到中国人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等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心理及其结构特征,因为它是无形的,所以只能深入的了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才能体会到。(3)交际行为:实际上包括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方式,其中口语交际包括:咨询、祝贺、感谢等等,书面交际包括信函通知、便条、请帖、申请表、说明书等。这些交际行为都有其特定的表达范围,教学中选取这样的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可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实用交际手段。 三、文化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两种模式
1.以知识文化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为了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某一个方面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专题文化讲座,通过明晰的叙述,借助解释、分析、对比等各种方法向留学生传授汉文化知识。如:在对学生进行汉字入门教学时,可以对零起点的学生组织一个介绍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现状的讲座,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汉字对于他们好像一幅幅图画。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展示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汉字的造字方法“六书”,使留学生对汉字有系统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是有章可循的,从而产生对汉字学习的兴
趣。另外,教师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向学生介绍中国书法、中国绘画、剪纸艺术,中国武术、中国的风俗习惯,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这样的专题课程要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程度来定,要有系统、有目标的进行。
作为讲座的补充与支持,文化教学实践目前也是一种直接的,高效的传授方式。文化实践的范围很广,可以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城市景观、展览会或博物馆,也可以进行实地的访问或调查。如:学生在学习汉语课文中提到“京剧”,学生对“京剧”不了解,教师可以对“京剧”做一次专题讲座,并且带学生到京剧院去领略一下京剧的魅力,这样的文化体验教学会很深刻地铭记在学生的头脑中;在课堂上,老师讲过汉字的发展演变,在假期中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到西安碑林,现场去感受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和体会汉字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对部分字体进行学习和抄录,加深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效果。
2.以交际文化训练为主的教学
知识文化传授模式主要是把文化作为附加渗入到语言学习中,而交际文化训练模式则是将文化作为交际行为中的一部分,通过课堂和课后与中国人的交往慢慢潜移默化的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在合适的场景产生正确的交际行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如何能进行有效互动。在基础汉语阶段,教师应该从一些最常见、常用的交际文化项目来着手进行教学,如(1)称呼(2)招呼和问候(3)道谢和答谢(4)敬语与谦词(5)告别语(6)褒奖与辞让(7)忌讳与委婉等汉语交际文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合适的话语,让交际能够顺利的进行。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把交际文化的内容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和规则化,最常见的形式是课堂表演,即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组表演汉语文化环境中某一场景的交际过程。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程度,也可让他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场景即兴发挥或自导自演一个对话。比如:“医院求医”、“旅行问路”、“商店购物”等等。这种文化表演对每个参加者都是智力上、情感上和身体上的挑战和刺激,另外这种方式把语言和文化学习水乳交融,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受到留学生的普遍欢迎。
此外,学校还应该经常举办汉语角,让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们组成小组,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提高留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鼓励留学生们用汉语编排和他们日程生活相关的小品,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习俗的认知。学校还可以组织中文歌曲比赛,中文演讲比赛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活动,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留学生们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热情和兴趣也就愈加浓厚。
【参考文献】
[1] 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版社,1997.
[2] 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
[3] 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4] 李宝贵.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文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27-0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资源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自2000年以来,医学留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在所有学科中排列第二,仅次于文科类专业。以我校为例,自2004年我校开设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几年来学生人数稳步增长。目前我校有医学学历学生1400余人,大部分留学生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和非洲地区,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他们来到我校接受全英语授课的医学学历教育,所有专业课程全部采用英语授课,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英语环境中。而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要与周围的中国人打交道,到医院进行临床医学实习更少不了要与患者交流,由于以上诸方面的客观需要,迫使留学生必须进行汉语交际。但大多数学生畏惧汉语学习,也没有汉语基础,不理解开设汉语课的意义,对汉语学习较为排斥。如何帮助这些留学生尽快扫清语言障碍,如何在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从而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脱离文化的语言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的语言教学,重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忽视了文化教学,尽管学生能说出比较标准的汉语,但对汉文化知之甚少,在交际中不懂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不懂交际礼节和规则,常常会使用一些不得体以致不正确的话语。因此,在交际中常会导致交际失败、理解偏差甚至会产生文化冲突。
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应侧重于日常生活用语和基本书面用语的准确得体。就拿招呼语来讲,中国人遇见熟人经常使用的打招呼用语是:“吃了吗?”,“忙什么呢?”,“上哪儿去?”等等。而外国留学生不太理解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他们认为中国人不是在打招呼而是对别人的私事感兴趣,是对个人生活的无端干涉,带有刺探个人隐私的色彩。中国人则把这种问候方式当成一种彼此见面表示友好、关切、亲近的礼节性问候语。留学生们不了解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还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汉语和中国人打招呼,如“今天天气怎么样”、“你身体怎么样?”,这会让听话人感到非常奇怪。可见,不懂目的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习者在利用汉语进行交际时,极易造成失误和错位,这将大大限制他们的交际能力。
在禁忌语方面,西方的禁忌话题如年龄、工资等私人问题在中国谈到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但是在中国有一些特有的禁忌,如中国人不喜欢数字4、忌讳谈及“死亡”等等。所以,关于禁忌话题引起的后果有时是非常严重的,应该把它作为文化教学的重点。对文化词语意象的理解无论是在口头交流还是在书面理解中都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汉文化中,狗是倍受鄙视的下贱畜生,中国人常用“走狗”、“狗东西”、“癞皮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贬义词。而在西方国家,狗却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欣赏狗的忠诚和勇敢,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如:a lucky dog (幸运儿)。在过去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常发现留学生不了解文化差异,在交际中闹出笑话。据说,有一位留学生看到老师在运动场上跑得很快,便说“老师跑得像狗一样快。”结果这种赞扬弄得老师哭笑不得。可见,要形成交际能力,必须具备目的语文化知识,了解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集中体现的文化内容应是“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其中既包括知识文化,也包括交际文化。既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下面我们按照外国留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文化的设置分为两类:
第一,知识文化。严格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知识文化难以与交际文化截然分开,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文化不应只限定在交际范围内,还应包括了解中国的知识文化。
知识文化定位于较有代表性的、易于理解接受的中国文化,具体分为:文化遗产如名胜古迹、四大发明、中医、中药等;文学艺术如古代神话传说、唐诗宋词、书法艺术、京剧曲艺等;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风俗和习惯,包括婚丧嫁娶、节日、忌讳等类别
第二,交际文化。从文化存在的形式分类,可分为以下五类:(1)文化词语:受特定的自然、地理、制度、生活习俗、历史背景制约而产生的文化词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例如:汉民族自古就有重和谐、爱群体的传统观念,为此祈求“福、禄、祯、祥”的生活理想。表现在汉语词语上,用“龙凤”、“麒麟”代表吉祥和顺;用“牡丹”象征“荣华富贵”。(2)心理、观念、认知方式:中国人由于传统的思想,一般重视家族故土、重传统轻宗教、重视社会价值名声面子、重视权利地位;在生活方面有重义轻利、重男轻女、重老轻幼的思想;同时也十分重视委婉含蓄地表达、重视从大到小从前到后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这些方面涉及到中国人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等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心理及其结构特征,因为它是无形的,所以只能深入的了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才能体会到。(3)交际行为:实际上包括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方式,其中口语交际包括:咨询、祝贺、感谢等等,书面交际包括信函通知、便条、请帖、申请表、说明书等。这些交际行为都有其特定的表达范围,教学中选取这样的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可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实用交际手段。 三、文化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两种模式
1.以知识文化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为了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某一个方面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专题文化讲座,通过明晰的叙述,借助解释、分析、对比等各种方法向留学生传授汉文化知识。如:在对学生进行汉字入门教学时,可以对零起点的学生组织一个介绍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现状的讲座,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汉字对于他们好像一幅幅图画。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展示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汉字的造字方法“六书”,使留学生对汉字有系统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是有章可循的,从而产生对汉字学习的兴
趣。另外,教师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向学生介绍中国书法、中国绘画、剪纸艺术,中国武术、中国的风俗习惯,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这样的专题课程要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程度来定,要有系统、有目标的进行。
作为讲座的补充与支持,文化教学实践目前也是一种直接的,高效的传授方式。文化实践的范围很广,可以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城市景观、展览会或博物馆,也可以进行实地的访问或调查。如:学生在学习汉语课文中提到“京剧”,学生对“京剧”不了解,教师可以对“京剧”做一次专题讲座,并且带学生到京剧院去领略一下京剧的魅力,这样的文化体验教学会很深刻地铭记在学生的头脑中;在课堂上,老师讲过汉字的发展演变,在假期中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到西安碑林,现场去感受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和体会汉字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对部分字体进行学习和抄录,加深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效果。
2.以交际文化训练为主的教学
知识文化传授模式主要是把文化作为附加渗入到语言学习中,而交际文化训练模式则是将文化作为交际行为中的一部分,通过课堂和课后与中国人的交往慢慢潜移默化的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在合适的场景产生正确的交际行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如何能进行有效互动。在基础汉语阶段,教师应该从一些最常见、常用的交际文化项目来着手进行教学,如(1)称呼(2)招呼和问候(3)道谢和答谢(4)敬语与谦词(5)告别语(6)褒奖与辞让(7)忌讳与委婉等汉语交际文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合适的话语,让交际能够顺利的进行。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把交际文化的内容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和规则化,最常见的形式是课堂表演,即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组表演汉语文化环境中某一场景的交际过程。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程度,也可让他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场景即兴发挥或自导自演一个对话。比如:“医院求医”、“旅行问路”、“商店购物”等等。这种文化表演对每个参加者都是智力上、情感上和身体上的挑战和刺激,另外这种方式把语言和文化学习水乳交融,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受到留学生的普遍欢迎。
此外,学校还应该经常举办汉语角,让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们组成小组,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提高留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鼓励留学生们用汉语编排和他们日程生活相关的小品,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习俗的认知。学校还可以组织中文歌曲比赛,中文演讲比赛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活动,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留学生们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热情和兴趣也就愈加浓厚。
【参考文献】
[1] 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版社,1997.
[2] 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
[3] 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4] 李宝贵.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