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90后大学生是未来人才资源构成的核心部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90后大学生需要具备和坚持的宝贵品质。本文论述了90后大学生诚信的含义与特征,分析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
一、90后大学生诚信的含义与特征
(一)90后大学生的含义与特征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底出生的进入大学学习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思维敏捷,对事情的看法有独特的见解,判断能力强,喜欢独立观察,充满激情,敢说敢做。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依赖性;他们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却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他们的心理较脆弱、感情细腻,有时因为一点小挫折就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情感上的沟通,渴望集体生活,希望从集体中得到温暖和快乐,但是又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主动和同龄人交流。90后大学生是一个受关注的特殊群体,是未来人才资源构成的核心部分。
(二)诚信的含义
1.中国传统文化诚信的含义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诚者,信也”, “诚与信互为诠释, “诚信”:诚者,真诚、诚实、真实无欺也;信,表信用、信任、信誉之意,信即为可信,也就是无欺。”[1] 可见诚、信可以互训。不过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与心”,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更多的是针对社会群众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体现为社会化的践行。“诚”立身之道,而“信”则是交友之道,“诚”是高尚者的一种应有的内在品质,而“信”则是人际交往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立身之本。
2.国内大学生诚信的涵义
国内大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①思想观念上,大学生应当诚实、恭敬、尊重、忠诚,把诚信作为自己安身立业之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与他人交往踏踏实实做人、勤勤勉勉做事;②行为上,大学生要诚实、守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能言而无信,要名副其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③价值观念上,大学生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个人理想的实现要建立在社会理想基础之上,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④法律上,大学生要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要遵守法律法规,追求公平正义,敢于和邪恶犯罪分子作斗争。
二、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一)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
1.学业诚信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90后大学生抄袭剽窃较为普遍,不仅作业抄袭、甚至毕业论文也剽窃,在研究中的数据造假等现象都很普遍,在高校举行的各类考试中,一些学生为了考试及格或考取更好的成绩,置考纪于不顾,大肆作弊,不少高校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被勒令退学,且作弊方式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令人防不胜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逃课、代人签名现象,并且许多大学生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在每年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都有请人代考、替人代考的现象发生,更有甚者,高价招聘、提供“枪手”的启事公然张贴在校园的广告栏中。
2.经济诚信问题
部分“90后”大学生助学贷款不按时还款还息,学费住宿费不按时交纳。国家助学贷款的获得是贫困大学生以自己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便可获得银行贷款,以完成学业,它是以大学生信守诺言为前提的,然而一些不讲信用的90后大学生却破坏了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形象。在学校的财务科和学生处实际调查中发现,近些年“90后”大学生无故欠学费、住宿费较为普遍,有的90后大学生并非真的家庭困难,一边打着手机玩着电脑,买着高档化妆品和名牌时装而另一边又称没钱交学费,可见这些90后大学生的认识态度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反差。
3.人际交往诚信问题
部分“90后”大学生存在拜金主义,在利益面前背信弃义,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给自身、学校、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在人际交往中,部分大学生丢弃了应有的纯真诚实,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选择交往对象和交往范围,主要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有用,虚荣浮躁、趋炎附势,个别90后女大学生甚至出现了“傍大款"的现象。对己无利的人,失信、阳奉阴违。遇到不平事或需要帮助的人同情心下降,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大学里的爱情曾经被认为是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然而在今天大学校园部分大学生中,恋爱目的日益复杂化,爱情的杂质越来越多。大学校园里甚至开始流行“男靠家,女靠嫁"的说法。
三、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
(一)针对大学生特点,发挥学校作用,加强诚信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建立和诚信行为的养成固然有赖于高校环境的优化。树立平等观念,消除性别歧视。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的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树立平等观念。可以说,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实际上或多或少存在着潜在的性别歧视,对女生性别特色和优势认识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生包括正确诚信心理在内的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的女大学生因此背负着心理压力,而出现自卑厌学、仇视社会等不健康心理,诚信问题随之产生。其实,相对于男生来说,女大学生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忍耐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自身的性别优势。高等教育应引入性别观念,加强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实施“因性施教”,适当开设一些女性教育课程,应该充分体现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方法,适应大学生特点,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沟通,注重社会实践,加强诚信体验
由于部分90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他们对不诚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体会不深,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增强责任意识,加强与学生交流,科学运用授课方式,真正达到课堂育人的目的。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教师应该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把诚信理念通过教学、管理、服务等渠道灌输给学生,并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大学生情感真挚,对人格魅力更为敏感,高校教师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良好的诚信形象更能获得她们的推崇,从而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诚信道德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能将之付诸于实践。高校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诚信品质和文明行为。要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开展群众性的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而锤炼自身意志品德,完善和提升诚信品质,在社会实践中躬行诚信准则,养成诚信习惯。
(三)90后大学生要提高自我诚信意识的确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确立,不仅需要他律的约束,更需要自律的养成。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要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因素,促进其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学习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诚信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诚信认知水平,明确诚信意义。一个个体对诚信的本体论意义体会越深刻,就会深切地从自身内部感到诚信的价值。加强自我教育,还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知行统一,防微杜渐,做到慎独,坚守诚信,并通过不断自我反思,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善改恶,积小善而成大德,使得诚信理念固化于心。校诚信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诚信要求,树立学生中的诚信榜样,引导大学生针对身边的守信或失信现象进行讨论,让他们近距离理解诚信的意义,失信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许慎著:《说文解字》,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年1版17次.
[2]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吴福生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出版社,1984.
[3]李文爽《大学生诚信与大学生信用辨析》[J],学术交流,2004(11),186-188.
[4]徐雅芬.诚信的内涵和机制的建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5).
[5]张倩.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诚信体制建构[J],山东大学学报,2006(8) ■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
一、90后大学生诚信的含义与特征
(一)90后大学生的含义与特征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底出生的进入大学学习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思维敏捷,对事情的看法有独特的见解,判断能力强,喜欢独立观察,充满激情,敢说敢做。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依赖性;他们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却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他们的心理较脆弱、感情细腻,有时因为一点小挫折就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情感上的沟通,渴望集体生活,希望从集体中得到温暖和快乐,但是又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主动和同龄人交流。90后大学生是一个受关注的特殊群体,是未来人才资源构成的核心部分。
(二)诚信的含义
1.中国传统文化诚信的含义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诚者,信也”, “诚与信互为诠释, “诚信”:诚者,真诚、诚实、真实无欺也;信,表信用、信任、信誉之意,信即为可信,也就是无欺。”[1] 可见诚、信可以互训。不过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与心”,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更多的是针对社会群众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体现为社会化的践行。“诚”立身之道,而“信”则是交友之道,“诚”是高尚者的一种应有的内在品质,而“信”则是人际交往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立身之本。
2.国内大学生诚信的涵义
国内大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①思想观念上,大学生应当诚实、恭敬、尊重、忠诚,把诚信作为自己安身立业之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与他人交往踏踏实实做人、勤勤勉勉做事;②行为上,大学生要诚实、守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能言而无信,要名副其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③价值观念上,大学生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个人理想的实现要建立在社会理想基础之上,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④法律上,大学生要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要遵守法律法规,追求公平正义,敢于和邪恶犯罪分子作斗争。
二、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一)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
1.学业诚信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90后大学生抄袭剽窃较为普遍,不仅作业抄袭、甚至毕业论文也剽窃,在研究中的数据造假等现象都很普遍,在高校举行的各类考试中,一些学生为了考试及格或考取更好的成绩,置考纪于不顾,大肆作弊,不少高校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被勒令退学,且作弊方式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令人防不胜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逃课、代人签名现象,并且许多大学生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在每年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都有请人代考、替人代考的现象发生,更有甚者,高价招聘、提供“枪手”的启事公然张贴在校园的广告栏中。
2.经济诚信问题
部分“90后”大学生助学贷款不按时还款还息,学费住宿费不按时交纳。国家助学贷款的获得是贫困大学生以自己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便可获得银行贷款,以完成学业,它是以大学生信守诺言为前提的,然而一些不讲信用的90后大学生却破坏了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形象。在学校的财务科和学生处实际调查中发现,近些年“90后”大学生无故欠学费、住宿费较为普遍,有的90后大学生并非真的家庭困难,一边打着手机玩着电脑,买着高档化妆品和名牌时装而另一边又称没钱交学费,可见这些90后大学生的认识态度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反差。
3.人际交往诚信问题
部分“90后”大学生存在拜金主义,在利益面前背信弃义,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给自身、学校、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在人际交往中,部分大学生丢弃了应有的纯真诚实,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选择交往对象和交往范围,主要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有用,虚荣浮躁、趋炎附势,个别90后女大学生甚至出现了“傍大款"的现象。对己无利的人,失信、阳奉阴违。遇到不平事或需要帮助的人同情心下降,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大学里的爱情曾经被认为是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然而在今天大学校园部分大学生中,恋爱目的日益复杂化,爱情的杂质越来越多。大学校园里甚至开始流行“男靠家,女靠嫁"的说法。
三、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
(一)针对大学生特点,发挥学校作用,加强诚信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建立和诚信行为的养成固然有赖于高校环境的优化。树立平等观念,消除性别歧视。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的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树立平等观念。可以说,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实际上或多或少存在着潜在的性别歧视,对女生性别特色和优势认识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生包括正确诚信心理在内的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的女大学生因此背负着心理压力,而出现自卑厌学、仇视社会等不健康心理,诚信问题随之产生。其实,相对于男生来说,女大学生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忍耐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自身的性别优势。高等教育应引入性别观念,加强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实施“因性施教”,适当开设一些女性教育课程,应该充分体现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方法,适应大学生特点,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沟通,注重社会实践,加强诚信体验
由于部分90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他们对不诚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体会不深,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增强责任意识,加强与学生交流,科学运用授课方式,真正达到课堂育人的目的。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教师应该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把诚信理念通过教学、管理、服务等渠道灌输给学生,并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大学生情感真挚,对人格魅力更为敏感,高校教师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良好的诚信形象更能获得她们的推崇,从而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诚信道德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能将之付诸于实践。高校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诚信品质和文明行为。要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开展群众性的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而锤炼自身意志品德,完善和提升诚信品质,在社会实践中躬行诚信准则,养成诚信习惯。
(三)90后大学生要提高自我诚信意识的确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确立,不仅需要他律的约束,更需要自律的养成。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要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因素,促进其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学习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诚信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诚信认知水平,明确诚信意义。一个个体对诚信的本体论意义体会越深刻,就会深切地从自身内部感到诚信的价值。加强自我教育,还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知行统一,防微杜渐,做到慎独,坚守诚信,并通过不断自我反思,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善改恶,积小善而成大德,使得诚信理念固化于心。校诚信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诚信要求,树立学生中的诚信榜样,引导大学生针对身边的守信或失信现象进行讨论,让他们近距离理解诚信的意义,失信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许慎著:《说文解字》,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年1版17次.
[2]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吴福生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出版社,1984.
[3]李文爽《大学生诚信与大学生信用辨析》[J],学术交流,2004(11),186-188.
[4]徐雅芬.诚信的内涵和机制的建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5).
[5]张倩.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诚信体制建构[J],山东大学学报,2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