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调的素描、色彩训练及对照课本进行刻板的临摹教学,而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内在主创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小美术教育中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达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创造力,进而引导其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大多数美术老师往往只注重强化学生的基本绘画能力,很少重视中小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应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因而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简单的探讨。
一、 中小美术教育的特点分析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即根据中小学期间各年龄段学生在生理、心理、思维等方面的特征,以培养审美想象力为中心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中小学学生在其个体的发展中,是属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也由儿童期发展到成人期。在思维上,他们呈现一种由初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尚未成熟,正处于一种既易塑造,又易“偏离”的时期,反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教学意图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间极易出现某种偏差。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目的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从美术教育的内涵出发,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相对于专业美术教育而言的普通美术教育,它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服务的,而不是以培养美术专门人才为目的的。美术教育不仅要讲到美,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到术。美是内容,是目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绘画水平的根本;术是通过何种方式或是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上,中小学美术教育并不需要过分强调对“技”的训练,而应以精神修养为主。只有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鼓励他们主动创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感知、审美记忆、审美欣赏,并最终达到审美创造的目标。
二、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就是通过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引导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对以前未曾发现的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目的在于培该鼓励学生作一些新的尝试,其意义则是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素质和未来高规格的思维品质。在创新思维训练中,不但着眼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还应着眼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辐合重新组合。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企图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教案,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尽量满足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的求知欲望。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一两件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作品作简单的介绍,然后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幻灯片、录像等,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好基本知识的同时养成了一个追根溯源的习惯,从而探索到更多新的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实践的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课后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的作业或者命题,或者走出课堂,去大自然进行写生训练,探索多种表现的技巧,增进创造意识,鼓励和知道学生去生活中、自然界中发现美、观察美和思索美。有效地将课堂所学知识和课后的实践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大自然的感悟,然后将自己的美术实践通过创作性的作品展现出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学生由原来的“你教我学”的应付式,变成“我要学”的主动要求式。学习态度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我们应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的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来。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进行作品展,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对于评价的标准也应采取多元化,美术教师应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予其自由发挥和表现的机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挑剔,使他们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审美创造力的安全感,从而敢于发挥现象,表达自己的个性思维,使学生的审美想象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还应从作品中发现和鼓励有个性和独创性的作品,然后对学生进行重点引导和单独培养。
3、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需要老师自己具有创造性。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阶段,虽然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增强,但他们的感受性还是很容易受到教师权威的左右。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美术老师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转变以往只注重技法的传授模式,设计一些新鲜的、具有创造性的讲授案例,在提升自己创造性教学思维的同时,带领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 小结
总之,想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还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实践的主动性、恒常性,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造。我相信,在美术教师科学、创造性教学的引导下,我们将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生。
参考文献:
[1]戚娟.谈怎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6).
[2]刘斌,张静.美术教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戏剧学院出版社.2009,70.
[3]王婕.中学教育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比重[J]魅力中国.2009年2期
[4]陈力勋,冯信群.新概念素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大多数美术老师往往只注重强化学生的基本绘画能力,很少重视中小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应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因而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简单的探讨。
一、 中小美术教育的特点分析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即根据中小学期间各年龄段学生在生理、心理、思维等方面的特征,以培养审美想象力为中心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中小学学生在其个体的发展中,是属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也由儿童期发展到成人期。在思维上,他们呈现一种由初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尚未成熟,正处于一种既易塑造,又易“偏离”的时期,反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教学意图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间极易出现某种偏差。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目的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从美术教育的内涵出发,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相对于专业美术教育而言的普通美术教育,它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服务的,而不是以培养美术专门人才为目的的。美术教育不仅要讲到美,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到术。美是内容,是目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绘画水平的根本;术是通过何种方式或是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上,中小学美术教育并不需要过分强调对“技”的训练,而应以精神修养为主。只有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鼓励他们主动创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感知、审美记忆、审美欣赏,并最终达到审美创造的目标。
二、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就是通过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引导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对以前未曾发现的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目的在于培该鼓励学生作一些新的尝试,其意义则是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素质和未来高规格的思维品质。在创新思维训练中,不但着眼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还应着眼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辐合重新组合。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企图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教案,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尽量满足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的求知欲望。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一两件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作品作简单的介绍,然后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幻灯片、录像等,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好基本知识的同时养成了一个追根溯源的习惯,从而探索到更多新的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实践的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课后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的作业或者命题,或者走出课堂,去大自然进行写生训练,探索多种表现的技巧,增进创造意识,鼓励和知道学生去生活中、自然界中发现美、观察美和思索美。有效地将课堂所学知识和课后的实践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大自然的感悟,然后将自己的美术实践通过创作性的作品展现出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学生由原来的“你教我学”的应付式,变成“我要学”的主动要求式。学习态度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我们应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的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来。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进行作品展,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对于评价的标准也应采取多元化,美术教师应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予其自由发挥和表现的机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挑剔,使他们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审美创造力的安全感,从而敢于发挥现象,表达自己的个性思维,使学生的审美想象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还应从作品中发现和鼓励有个性和独创性的作品,然后对学生进行重点引导和单独培养。
3、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需要老师自己具有创造性。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阶段,虽然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增强,但他们的感受性还是很容易受到教师权威的左右。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美术老师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转变以往只注重技法的传授模式,设计一些新鲜的、具有创造性的讲授案例,在提升自己创造性教学思维的同时,带领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 小结
总之,想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还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实践的主动性、恒常性,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造。我相信,在美术教师科学、创造性教学的引导下,我们将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生。
参考文献:
[1]戚娟.谈怎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6).
[2]刘斌,张静.美术教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戏剧学院出版社.2009,70.
[3]王婕.中学教育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比重[J]魅力中国.2009年2期
[4]陈力勋,冯信群.新概念素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