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人生

来源 :新华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ur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是去做努力让他人快乐的“菩萨”
  许多人眼中的佛教似乎是“苦大仇深”的。
  的确,佛教经典中处处在强调“苦”。《法华经•寿量品》中说:“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关于人生的苦,佛教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释,有二苦、三苦、四苦、五苦、八苦或一百一十种苦之说。佛陀极其重视“苦”对于反省人生所具有的意义。在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四圣谛”中,佛陀则很详细的指出了“人生之苦”的含义。
  关于佛教所描述的人生的种种痛苦,我这里不再进行描述。只是,佛教指出人生之苦的目的却并不是让我们继续去“苦”。几乎所有宗教的目标都是“离苦得乐”,都是建立在对人生之苦、之罪的反省的基础之上,从而通过种种方法去获得快乐——或者是天堂的快乐,或是来世的快乐。
  佛教也是一样,对人生之“苦”的反省,最终目的只不过是让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喜乐,也是佛教的基本精神。只不过,佛教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将幸福与快乐寄托于遥远的来世,未知的天堂。佛教强调要获得“现法安、现法乐”——即现在的幸福与安乐。
  对于古印度一些外道修习苦行,想通过修习苦行获得来世的快乐,佛陀给予了明确的批评。佛陀教导弟子们:“舍非时乐就现世乐。”不去追求后世的快乐,而追求现在的快乐。即使佛教所强调的最终极的“涅之乐。”也是可以现实证得的。
  按照心理学的规律,一个人的心理是有延续性的。如果现在具有了幸福、安详、快乐的心理,此生就一直具有这种心理,那么,随着自己生命的延续,必然会带给未来世的幸福与快乐。在佛教的《阿含经》中,佛陀将内心欢喜称为“喜园”,认为亲近“喜园”,命终就可以往生光音天(色界二禅天之第三天)。佛教中还强调“禅悦之乐”,认为禅定的会带给人非同寻常的喜悦与快乐——胜于在世间所有能享受到的所有的男女之乐、饮食之乐等等。还有佛教徒经常说的“法喜充满”、“随喜”等,都可以看出佛教处处在强调“欢喜”。当然,佛教认为世间所有的快乐都比不上涅之乐,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境界。
  当代医学与心理学也认为,欢喜、快乐、安详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最佳保健药。当人处于愉悦的状态时,各种感觉更加敏锐,视力改善,血压下降,记忆力增强,心情宁静。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保持快乐的心情是预防生病的最佳良方。 研究人员让一群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接触感冒病毒或流感病毒,结果发现,性格开朗的人染病的几率较小。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谢尔登•科恩博士解释说:“‘情绪积极’的人对于病毒的免疫力较强。而且他们即使患了感冒,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何才能够获得快乐与安详呢?通常,我们将幸福、快乐的目标投射给外部的世界——社会环境,工作成就,社会尊重,生活条件……当然,这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忽略了快乐、幸福与安详其实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德国哲学家康德则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可以无限扩大我们的需求,不断的追求,一次一次的满足,又一次一次的发现不足。其实,我们的欲望就像无底洞,永远不可能填满。我们能做的,只有降低我们的需求,平衡后,我们会获得一种快乐。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足常乐”。
  台湾著名作家郑石岩说:“只要平安的活着,有个工作可以做,能过获得温饱,我们就应该欢庆生活之美。”
  当代人普遍觉得生活压力大,浮躁,很难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快乐。主要是因為,我们茫茫碌碌地工作、挣钱,追求财富与权力、成功与荣耀,却很少扪心自问,追求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获得这些时,真正幸福了吗?
  在佛教看来,真正的幸福、快乐与安详,不完全在金钱与财富上。看破放下、随缘自在,心胸开阔,是获得幸福与快乐的第一步。
  再者,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生活、工作的目标与意义。
  工作挣钱、养家、豪宅、香车,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时的快乐。但是,这种异化于外物的快乐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只有我们真正充分认识到我们在为他人奉献、为他人服务,在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时,我们才真正能给获得幸福与快乐。有句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无私地奉献,就会有“余香”。助人、奉献是快乐之本,我们在给他人快乐的同时也不经意间得到了快乐。
  我们不仅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且追求他人的快乐,使别人也因我的存在而获得快乐——这就是佛教中的“菩萨”精神了。这也是使自己幸福、快乐的最重要的法宝。
  星云大师曾经说:“把快乐分享给别人,又可从别人的快乐中增添自己的快乐。”中国自古就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说法。佛教经典《优婆塞戒经》中也说:“自得安乐,不乐独受。”
  佛教中所谓的欢喜,更进一步指是对众生的欢喜、慈悲之心。因为对他人充满了慈爱、爱护之心,才能对他人升起欢喜之心。尤其是为了他人的成功而欢喜——佛教中叫做“随喜”。他人的成功,他人的进步,他人的荣耀,他人的幸福,他人的智慧等,我们都升起深深的随喜之心,为对方快乐的心,并努力帮助别人去实现他所想要的一切。这样,这样我们的生命就会随时浸润在无边的欢喜之中,我们就会去除掉所有的嫉妒、浮躁、焦虑之心。佛教认为身心处于欢喜、快乐、安详的状态时,比较容易进入禅定。这样,幸福将会如影随形。
  作为一般人来讲,人生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是去做努力让他人快乐的“菩萨”。菩萨“不求己乐,庆于彼乐”;菩萨对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充满了欢喜赞叹,充满着慈悲;菩萨就是这样拥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与伟大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生命的大乐。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一套新研制的智能化超声发生器,详细说明其波形产生、功率放大、电路保护等关键技术,浅析基于换能器系统与匹配电感耦合振荡基础上的动态匹配问题,并给出了系统软件
本文用光线追迹法研究了聚合物光纤(POF)端面形状与连接损耗的关系.计算了光纤端面为平面、凸球面和凹球面时由于横向偏移和端面间隙所产生的连接损耗.计算结果表明,当光纤单
移植患者术后的长期卧床与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将严重影响其运动系统的功能,尤其是骨骼系统,移植后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率明娃增高,一般来说,移植前骨质疏松患者和老年
目的探讨尿道处女膜伞的治疗。方法对16例尿道处女膜伞的患者行尿道处女膜伞切开成形术治疗。结果16例术后随访3~45个月,全部治愈。结论尿道处女膜伞畸形切开成形术操作简单、
2007年11月6日,甘肃省“户户通电”工程竣工仪式在兰州和庆阳同时举行。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志明和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刘肇绍在兰州主会场启动通电按钮,并为“甘肃省户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必须牢固树立和实践"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采取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方式与管理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合理
期刊固有其自然性与社会性.期刊从产生到发展、完善的过程,既是一种自然的文化现象,又是一种自然的生态过程,其自然性于期刊发展中形成,期刊的社会性体现于期刊与社会的互动,
为加快推进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商务部近日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的通知》(商改发[2007]199号),全面启动零售行业节能降耗工作。
介绍了手持终端、通信技术和嵌入式Linux的发展情况,以及目前手持终端的发展趋势.在介绍了GPRS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上介绍了如何在嵌入式Linux系统
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检验质量的根本,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面对着的是有着个体差异的病人和不断变化的病情,只有共同承担责任,密切合作,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有利于疾病的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