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剖析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习是初中生首次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不少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感觉是既新奇又畏惧。文言文教学本身难度很大,加之学生的畏惧心理,导致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教师对待文言文的态度不端正
很多教师因为文言文难教,就有意尽量绕开文言文的教学或者是草率结束文言文的教学工作。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必然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会从心理上轻视文言文的学习,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出现。
2.学生逃避文言文学习
文言文是古代语言,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对很多字词并不了解,对一些字音也读不准,对一句话进行完整的了解就更是困难。不少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这就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慢慢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恶态度。
3.教学方法陈旧而单调
很多教师进行文言文的教学采用的方法还是旧有一套。即教师带领学生诵读课文,然后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将该篇文言文中的一些难懂的字、词进行翻译,将文章的大意进行翻译。一堂课看起来非常的充实而丰富,但是学生的所获所得却很少,导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甚至有不少学生思想上出现“文言文就是老古董了,学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用处”等错误观念。
以上所述是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该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1.扭转学生错误观念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错误观念必须扭转,只有扭转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错误观念,树立学生对文言文的正确认识,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融入文言文学习之中。
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但是课文上所选录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的经典文章和篇目,都是名家大家的代表作。虽然这些文言文读起来难度较大,不好理解,但是这些优秀的文言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人生感悟、人生哲理却会让学生受用终身。这些文言文对于学生文学涵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扭转学生的错误观念。
笔者认为,要扭转学生对文言文错误的观念,就必须要让学生看到文言文的美、看到文言文的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通过发现文言文的美和魅力,学生自然会被这些优秀的充满魅力的文章所吸引。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扭转自己对文言文不恰当的认识,并且努力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之中。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魅力,可以多给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并且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导入,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得学生更好地进入文言文知识的学习之中,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读懂文言文并认识到文言文的魅力,从而喜欢上文言文,进而积极完成有关文言文的学习任务和计划。
2.鼓励学生朗诵
古人云:“读书万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朗诵这一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因为文言文是古代的文字,与我们现代的生活、语言表达习惯、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诵,多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感知文言文,理解文言文。通过多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而学生的语言感觉也在不断加强。鼓励学生朗诵,教师首先要做出一个好的表率,即教师要带着学生朗诵,让学生跟着教师朗诵的过程更好地把握有关的感情基调和语言节奏的变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朗诵或者是分角色朗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诵中,获得对文言文的更好的理解和有关知识点的牢固掌握。
3.倡导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多的能力培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主要是针对有关的字、词、句、段的探讨理解,也可以对有关的文言文主题主旨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难懂的字、句的含义,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和有关知识不断得到强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大作用是让学生分角色对文言文进行阐释。这包含分角色朗诵和分角色表演,以及分角色探讨等。如进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小组首先进行分角色的朗诵,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孟子对战争局势的论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知识。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就一些问题进行探究。例如,进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就“孟子的观念在当时社会会不会受到欢迎呢”等进行探讨。这样的探究性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并且加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这样就一定能够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拓展阅读
文言文教学,其实也是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效率,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理解的有效性依然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学好文言文,要更好地读懂文言文,还需要学生拓展阅读面。教师要合理地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面,增长知识,使学生更好地读懂文言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些经典的名著可以推荐给学生。因为这些名著是略带文言的白话小说,具有故事情节又容易读懂,这样的书目能够吸引学生并且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效率。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融解教材内容,将其变为学生乐于学习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心理需要来设计教学程序,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并且善于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之中获得快乐的同时得到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中学(225265)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习是初中生首次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不少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感觉是既新奇又畏惧。文言文教学本身难度很大,加之学生的畏惧心理,导致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教师对待文言文的态度不端正
很多教师因为文言文难教,就有意尽量绕开文言文的教学或者是草率结束文言文的教学工作。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必然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会从心理上轻视文言文的学习,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出现。
2.学生逃避文言文学习
文言文是古代语言,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对很多字词并不了解,对一些字音也读不准,对一句话进行完整的了解就更是困难。不少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这就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慢慢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恶态度。
3.教学方法陈旧而单调
很多教师进行文言文的教学采用的方法还是旧有一套。即教师带领学生诵读课文,然后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将该篇文言文中的一些难懂的字、词进行翻译,将文章的大意进行翻译。一堂课看起来非常的充实而丰富,但是学生的所获所得却很少,导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甚至有不少学生思想上出现“文言文就是老古董了,学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用处”等错误观念。
以上所述是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该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1.扭转学生错误观念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错误观念必须扭转,只有扭转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错误观念,树立学生对文言文的正确认识,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融入文言文学习之中。
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但是课文上所选录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的经典文章和篇目,都是名家大家的代表作。虽然这些文言文读起来难度较大,不好理解,但是这些优秀的文言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人生感悟、人生哲理却会让学生受用终身。这些文言文对于学生文学涵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扭转学生的错误观念。
笔者认为,要扭转学生对文言文错误的观念,就必须要让学生看到文言文的美、看到文言文的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通过发现文言文的美和魅力,学生自然会被这些优秀的充满魅力的文章所吸引。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扭转自己对文言文不恰当的认识,并且努力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之中。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魅力,可以多给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并且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导入,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得学生更好地进入文言文知识的学习之中,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读懂文言文并认识到文言文的魅力,从而喜欢上文言文,进而积极完成有关文言文的学习任务和计划。
2.鼓励学生朗诵
古人云:“读书万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朗诵这一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因为文言文是古代的文字,与我们现代的生活、语言表达习惯、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诵,多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感知文言文,理解文言文。通过多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而学生的语言感觉也在不断加强。鼓励学生朗诵,教师首先要做出一个好的表率,即教师要带着学生朗诵,让学生跟着教师朗诵的过程更好地把握有关的感情基调和语言节奏的变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朗诵或者是分角色朗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诵中,获得对文言文的更好的理解和有关知识点的牢固掌握。
3.倡导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多的能力培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主要是针对有关的字、词、句、段的探讨理解,也可以对有关的文言文主题主旨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难懂的字、句的含义,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和有关知识不断得到强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大作用是让学生分角色对文言文进行阐释。这包含分角色朗诵和分角色表演,以及分角色探讨等。如进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小组首先进行分角色的朗诵,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孟子对战争局势的论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知识。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就一些问题进行探究。例如,进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就“孟子的观念在当时社会会不会受到欢迎呢”等进行探讨。这样的探究性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并且加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这样就一定能够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拓展阅读
文言文教学,其实也是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效率,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理解的有效性依然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学好文言文,要更好地读懂文言文,还需要学生拓展阅读面。教师要合理地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面,增长知识,使学生更好地读懂文言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些经典的名著可以推荐给学生。因为这些名著是略带文言的白话小说,具有故事情节又容易读懂,这样的书目能够吸引学生并且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效率。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融解教材内容,将其变为学生乐于学习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心理需要来设计教学程序,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并且善于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之中获得快乐的同时得到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中学(22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