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人,是成人和小孩都感兴趣的东西。你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
机器人,其实是一种人造的机器装置,它能够模仿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方式,或者能模拟其他生物的行为。有时,一些电脑程序也被称为机器人。有关机器人的话题,常见于科幻作品中。
你对于机器人了解多少?是否觉得它们只是一堆冷冰冰的金属?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机器人,增进对它们的了解吧。
“机器人”的出现
1920年,捷克科幻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作品《罗索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出现了“机器人”一词。
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且确保人类不受伤害;
第二法则:在不违背第一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机器人学三定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不受伤害,但阿西莫夫在小说中也探讨了在不违反三定律的前提下伤害人类的可能性,甚至在小说中不断地挑战这三定律,在看起来完美的定律中找到许多漏洞。
在现实中,“机器人学三定律”甚至成为了机械伦理学的基础。
1954年,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从科幻小说中获取灵感,发明了机械手臂,并注册了专利。这一革命性的发明是如今广泛运用的机器人的雏形,多用于汽车和其他工业装配生产线。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机器人。
机器人的广泛用途
根据用途不同,机器人大致可分为几种。
太脏、太累、太危险或太单调、频繁和重复的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例如铸造、焊接、涂装、机械加工或是对人体有害的材料的搬运等。
也被称为“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在水下工作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能代替人完成家庭服务工作,它能进行防盗监测、安全检查、清洁卫生、物品搬运、家电控制,以及家庭娱乐、病况监视、儿童教育、报时催醒、家用统计等工作。
还有可以作为宠物的机器人,例如索尼公司制造出的“爱宝”,它会和主人互动,在高兴时通过摇尾巴表达心情,也会在被忽略时寻求关注。
用机器人代替一线作战的士兵,以降低人员伤亡,是目前研制机器人时最受重视的课题。
早在70年代中期,美国五角大楼就开始通过各种试验来证实军用机器人的使用价值。目前,军用机器人的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侦察、直接执行战斗任务、构筑工事、后勤保障等。在未来,军用机器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59年,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率先提出了利用微型机器人治病的想法。随后的科学家们按照这一设想,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试图制造出可以帮人看病的纳米机器人医生。
这些微型机器人的外形仿照大肠杆菌,波成群注入人体内攻克疾病。例如,在冶疗心脏病时,纳米机器人将穿过一根非常细的导管,进入需要治疗的特定部位。这种导管技术也可用于大脑以及其他部位,例如肠道。
一些科学家以模仿真人或其他生物为目的,制造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被称为“仿真机器人”。仿真机器人的外表和行为都非常接近真人。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打破历史传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有模拟感情的机器人。
2014年5月,日本的科学家研制出可与人对话的机器人。在演示中,机器人可以与人进行顺利的对话,当人碰触机器人时,机器人会根据对方的动作做出相应的肢体反应和情感的表达。
如今,各种各样的仿真机器人已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出现,外表和行为上也越来越接近人类。那么,机器人是否真的会像人一样思考呢?
人工智能
1956年,首次出现了“人工智能”这个说法。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具有智能呢?
1950年,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将测试人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如果被测试者的回答中有超过30%的答复让测试人分不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直到2014年6月7日,才首次有人工智能通过“图灵测试”,这个名叫尤金·古斯特曼的人工智能软件在测试中成功地让测试人相信被测试者有33%的答复是人类的回答。
机器人战胜人类冠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干,甚至在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1
1996年2月,一台名为“深蓝”的电脑在与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的对弈中获胜,成为了第一台战胜世界冠军的电脑!20年后,2016年3月,名为阿尔法狗(AlphaGo)的电脑也在与围棋大师李世石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
为了获胜,在进行比赛之前,阿尔法狗进行了半年的“学习”,人们为它输入了3000万步人类围棋大师的围棋走法,还让它自己和自己下了3000万局,积累经验。
如今,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能自动驾驶的汽车……甚至电脑上的智能搜索引擎(qing),也算是一种人工智能哦!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认为:“人工智能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危险!”
人工智能的未来将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机器人,其实是一种人造的机器装置,它能够模仿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方式,或者能模拟其他生物的行为。有时,一些电脑程序也被称为机器人。有关机器人的话题,常见于科幻作品中。
你对于机器人了解多少?是否觉得它们只是一堆冷冰冰的金属?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机器人,增进对它们的了解吧。
“机器人”的出现
1920年,捷克科幻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作品《罗索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出现了“机器人”一词。
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且确保人类不受伤害;
第二法则:在不违背第一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机器人学三定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不受伤害,但阿西莫夫在小说中也探讨了在不违反三定律的前提下伤害人类的可能性,甚至在小说中不断地挑战这三定律,在看起来完美的定律中找到许多漏洞。
在现实中,“机器人学三定律”甚至成为了机械伦理学的基础。
1954年,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从科幻小说中获取灵感,发明了机械手臂,并注册了专利。这一革命性的发明是如今广泛运用的机器人的雏形,多用于汽车和其他工业装配生产线。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机器人。
机器人的广泛用途
根据用途不同,机器人大致可分为几种。
太脏、太累、太危险或太单调、频繁和重复的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例如铸造、焊接、涂装、机械加工或是对人体有害的材料的搬运等。
也被称为“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在水下工作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能代替人完成家庭服务工作,它能进行防盗监测、安全检查、清洁卫生、物品搬运、家电控制,以及家庭娱乐、病况监视、儿童教育、报时催醒、家用统计等工作。
还有可以作为宠物的机器人,例如索尼公司制造出的“爱宝”,它会和主人互动,在高兴时通过摇尾巴表达心情,也会在被忽略时寻求关注。
用机器人代替一线作战的士兵,以降低人员伤亡,是目前研制机器人时最受重视的课题。
早在70年代中期,美国五角大楼就开始通过各种试验来证实军用机器人的使用价值。目前,军用机器人的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侦察、直接执行战斗任务、构筑工事、后勤保障等。在未来,军用机器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59年,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率先提出了利用微型机器人治病的想法。随后的科学家们按照这一设想,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试图制造出可以帮人看病的纳米机器人医生。
这些微型机器人的外形仿照大肠杆菌,波成群注入人体内攻克疾病。例如,在冶疗心脏病时,纳米机器人将穿过一根非常细的导管,进入需要治疗的特定部位。这种导管技术也可用于大脑以及其他部位,例如肠道。
一些科学家以模仿真人或其他生物为目的,制造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被称为“仿真机器人”。仿真机器人的外表和行为都非常接近真人。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打破历史传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有模拟感情的机器人。
2014年5月,日本的科学家研制出可与人对话的机器人。在演示中,机器人可以与人进行顺利的对话,当人碰触机器人时,机器人会根据对方的动作做出相应的肢体反应和情感的表达。
如今,各种各样的仿真机器人已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出现,外表和行为上也越来越接近人类。那么,机器人是否真的会像人一样思考呢?
人工智能
1956年,首次出现了“人工智能”这个说法。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具有智能呢?
1950年,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将测试人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如果被测试者的回答中有超过30%的答复让测试人分不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直到2014年6月7日,才首次有人工智能通过“图灵测试”,这个名叫尤金·古斯特曼的人工智能软件在测试中成功地让测试人相信被测试者有33%的答复是人类的回答。
机器人战胜人类冠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干,甚至在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1
1996年2月,一台名为“深蓝”的电脑在与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的对弈中获胜,成为了第一台战胜世界冠军的电脑!20年后,2016年3月,名为阿尔法狗(AlphaGo)的电脑也在与围棋大师李世石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
为了获胜,在进行比赛之前,阿尔法狗进行了半年的“学习”,人们为它输入了3000万步人类围棋大师的围棋走法,还让它自己和自己下了3000万局,积累经验。
如今,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能自动驾驶的汽车……甚至电脑上的智能搜索引擎(qing),也算是一种人工智能哦!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认为:“人工智能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危险!”
人工智能的未来将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