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女儿那一口人人称赞、洁白漂亮的牙齿,我总难免洋洋自得、沾沾自喜——因为我敢说,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就是我。
护牙
自打女儿出生,我便开始注意她口腔的清洁。每天早晚用纱布蘸温开水揉擦牙龈,还用小勺送服一些温开水,既让她慢慢适应勺子进食,为以后的喂辅食打下基础,也让她清洁了口腔,将一天积存下来的奶块,奶渍清洗干净。
女儿开始出牙了,我便用软软的手指套牙刷蘸用温水、淡盐水细细为她刷牙。刷完后,我总不忘给她喝点水。因为这时女儿还不会漱口,指套牙刷只能刷出嵌在牙齿缝里的残留物,积留在口腔里的食物只能靠水冲下去。我总是用宝宝杯给她喝水,这样水的冲力大,口不渴的时候女儿也愿意喝。
女儿开始吃辅食后,每次吃完饭,我都会用清洁棉签蘸温开水,擦洗她的牙齿。
女儿1岁多,我就教她学漱口。先是教她空着鼓动腮帮子;熟练后再教她嘴里含口水,不要下咽,低下头,眼睛看着水池,嘴巴发“扑突”的声音,很快她就学会了漱口。
女儿3岁起,我就用牙线帮她清除牙齿间的污垢。有专家建议给孩子用牙线要坚持到孩子七八岁甚至更大,因为只有剔牙才能彻底清除积在牙齿间以及齿龈线下的残渣。
刷牙
女儿3岁了,我为她买来了第一把属于她自己的牙刷——是她自己选的一把红红的米老鼠小牙刷。考虑到刷牙时,女儿还时不时会咽下口水,所以起先我不给她买牙膏,而是选择了既有杀菌作用又较安全的盐。因为尽管是儿童牙膏也总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等对孩子不利的化学物质,而且市场上大多是含氟牙膏,如果吞下牙膏会造成氟中毒。
刚开始给女儿刷牙,她还觉得新奇,没多久就不耐烦了,要么紧闭双唇强拧着,要么哭哭啼啼,怎么哄骗也不愿意,于是我想了种种办法:
编了一个“小熊生牙病”的系列故事,每天讲一段,始终围绕着小熊不刷牙就牙疼的主题。女儿听得张大嘴巴,生怕自己也像小熊一样,半夜叫妈妈去看病。
让女儿在卫生间使用上方有镜子的洗脸池,并在她脚下垫了一个表面防滑、坚固耐用、踏板较低的凳子,让她每次刷牙都能得意洋洋地照着镜子,乐此不疲。
用女儿喜欢的小免杯子作漱口杯。
女儿不再咽下漱口水了,我便带她去买了一支她喜欢的儿童牙膏,并告诉她在牙刷上挤出豌豆大小的牙膏就足够了,太多不易冲刷干净。
·刷牙时间必须保证每天2次、每次3分钟。
·每次给孩子刷牙,我总是边刷边念: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大牙齿来回刷;让孩子自己刷时,我也在一边念,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
·经常和她一起刷,比赛谁刷得干净。
牙具
牙刷宜选用两排型毛较软的儿童“保健牙刷”。因为这种牙刷刷面窄,不容易损伤牙龈,毛束间距较大,便于剔除牙龈中的残渣。记得每3—4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牙膏 最好选择专业儿童用品生产厂家的产品,注意查看标示的产品含量,尽量选用不含氟的牙膏。带水果香味的较受孩子欢迎。
用水
宜用冷却到35—36.5摄氏度的温开水。一方面孩子万一咽下也能保证卫生:另一方面牙龈若长期受到骤冷骤热的刺激,易引起出血和痉挛。
换牙
孩子从6岁起就开始换牙了,我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a 自打女儿懂事起,我就有意识地告诉她,小朋友到了6岁都要换牙齿,原来的小牙齿(乳牙)会掉下来,然后会慢慢长出大牙齿(恒牙),换了牙齿就成太孩子了!让她在心理上有一个准备。也使她知道,自己换牙时并不是“丑小鸭”,而是长大的标志。
b 孩子的乳牙晃晃悠悠、要脱落未脱落时,我便替她拔掉,以利恒牙长出。有的乳牙已经掉了,而恒牙还没有长出的迹象,为免相邻的恒牙往空隙里长,我就带女儿到医院配戴缺隙保持器,直到这个位置的恒牙长出。
c 乳牙即将脱落前,女儿总是喜欢用小舌尖去舔,我就特意编了一个小兔舔牙齿,长出大扒牙,遭到小动物们嘲笑的故事。并不惜牺牲形象以自己为例,告诉她老是舔松动的牙齿,将来长出的牙齿会像妈妈一样难看(此法收效尤寿神奇,证明牺牲是值得的)。
d 女儿的乳牙出齐后,我就经常给她吃一些粗粮和小坚果,如玉米棒、花生、瓜子等,既锻炼了女儿牙齿的咀嚼能力,又增加了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
爱牙
培养良好习惯
每天吃零食的次数不要超过三至四次。
午饭后刷牙,若无条件,至少应漱口。
早晚刷牙,特别是睡前刷牙应面面俱到,保证3分钟。
吃了糖类或淀粉类零食后,需漱口或再吃一些健康食品(如生脆的水果和蔬菜)。
纠正不良习惯,如吸吮拇指,咬玩具杂物、咬下唇等。
精心选择食品
尽量少吃:
a 含糖类食品,如巧克力、各种糖果。糖为附于牙齿上的菌斑提供了可发酵糖以产生酸,易腐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而形成蛀牙。
b 烹饪或加工后的含淀粉食品。如饼干、爆米花、面食(面条等)、土豆条以及面包类食品。它们和含糖食品一样容易引起蛀牙,因为这些食品在口腔中溶化慢且逗留时间长。
不妨多吃:
a 添加巧克力的牛奶。富含孩子牙齿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钙以及维生素;
b 奶酪及奶制品。奶酪能中和腐蚀牙齿的酸液,奶酪及其他奶制品富含牙齿生长所需的钙:
c 未经加工的,生脆的水果蔬菜。它们能随着咀嚼带走口腔中的部分细菌和粘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降低龋齿发生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叶亦蓬
护牙
自打女儿出生,我便开始注意她口腔的清洁。每天早晚用纱布蘸温开水揉擦牙龈,还用小勺送服一些温开水,既让她慢慢适应勺子进食,为以后的喂辅食打下基础,也让她清洁了口腔,将一天积存下来的奶块,奶渍清洗干净。
女儿开始出牙了,我便用软软的手指套牙刷蘸用温水、淡盐水细细为她刷牙。刷完后,我总不忘给她喝点水。因为这时女儿还不会漱口,指套牙刷只能刷出嵌在牙齿缝里的残留物,积留在口腔里的食物只能靠水冲下去。我总是用宝宝杯给她喝水,这样水的冲力大,口不渴的时候女儿也愿意喝。
女儿开始吃辅食后,每次吃完饭,我都会用清洁棉签蘸温开水,擦洗她的牙齿。
女儿1岁多,我就教她学漱口。先是教她空着鼓动腮帮子;熟练后再教她嘴里含口水,不要下咽,低下头,眼睛看着水池,嘴巴发“扑突”的声音,很快她就学会了漱口。
女儿3岁起,我就用牙线帮她清除牙齿间的污垢。有专家建议给孩子用牙线要坚持到孩子七八岁甚至更大,因为只有剔牙才能彻底清除积在牙齿间以及齿龈线下的残渣。
刷牙
女儿3岁了,我为她买来了第一把属于她自己的牙刷——是她自己选的一把红红的米老鼠小牙刷。考虑到刷牙时,女儿还时不时会咽下口水,所以起先我不给她买牙膏,而是选择了既有杀菌作用又较安全的盐。因为尽管是儿童牙膏也总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等对孩子不利的化学物质,而且市场上大多是含氟牙膏,如果吞下牙膏会造成氟中毒。
刚开始给女儿刷牙,她还觉得新奇,没多久就不耐烦了,要么紧闭双唇强拧着,要么哭哭啼啼,怎么哄骗也不愿意,于是我想了种种办法:
编了一个“小熊生牙病”的系列故事,每天讲一段,始终围绕着小熊不刷牙就牙疼的主题。女儿听得张大嘴巴,生怕自己也像小熊一样,半夜叫妈妈去看病。
让女儿在卫生间使用上方有镜子的洗脸池,并在她脚下垫了一个表面防滑、坚固耐用、踏板较低的凳子,让她每次刷牙都能得意洋洋地照着镜子,乐此不疲。
用女儿喜欢的小免杯子作漱口杯。
女儿不再咽下漱口水了,我便带她去买了一支她喜欢的儿童牙膏,并告诉她在牙刷上挤出豌豆大小的牙膏就足够了,太多不易冲刷干净。
·刷牙时间必须保证每天2次、每次3分钟。
·每次给孩子刷牙,我总是边刷边念: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大牙齿来回刷;让孩子自己刷时,我也在一边念,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
·经常和她一起刷,比赛谁刷得干净。
牙具
牙刷宜选用两排型毛较软的儿童“保健牙刷”。因为这种牙刷刷面窄,不容易损伤牙龈,毛束间距较大,便于剔除牙龈中的残渣。记得每3—4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牙膏 最好选择专业儿童用品生产厂家的产品,注意查看标示的产品含量,尽量选用不含氟的牙膏。带水果香味的较受孩子欢迎。
用水
宜用冷却到35—36.5摄氏度的温开水。一方面孩子万一咽下也能保证卫生:另一方面牙龈若长期受到骤冷骤热的刺激,易引起出血和痉挛。
换牙
孩子从6岁起就开始换牙了,我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a 自打女儿懂事起,我就有意识地告诉她,小朋友到了6岁都要换牙齿,原来的小牙齿(乳牙)会掉下来,然后会慢慢长出大牙齿(恒牙),换了牙齿就成太孩子了!让她在心理上有一个准备。也使她知道,自己换牙时并不是“丑小鸭”,而是长大的标志。
b 孩子的乳牙晃晃悠悠、要脱落未脱落时,我便替她拔掉,以利恒牙长出。有的乳牙已经掉了,而恒牙还没有长出的迹象,为免相邻的恒牙往空隙里长,我就带女儿到医院配戴缺隙保持器,直到这个位置的恒牙长出。
c 乳牙即将脱落前,女儿总是喜欢用小舌尖去舔,我就特意编了一个小兔舔牙齿,长出大扒牙,遭到小动物们嘲笑的故事。并不惜牺牲形象以自己为例,告诉她老是舔松动的牙齿,将来长出的牙齿会像妈妈一样难看(此法收效尤寿神奇,证明牺牲是值得的)。
d 女儿的乳牙出齐后,我就经常给她吃一些粗粮和小坚果,如玉米棒、花生、瓜子等,既锻炼了女儿牙齿的咀嚼能力,又增加了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
爱牙
培养良好习惯
每天吃零食的次数不要超过三至四次。
午饭后刷牙,若无条件,至少应漱口。
早晚刷牙,特别是睡前刷牙应面面俱到,保证3分钟。
吃了糖类或淀粉类零食后,需漱口或再吃一些健康食品(如生脆的水果和蔬菜)。
纠正不良习惯,如吸吮拇指,咬玩具杂物、咬下唇等。
精心选择食品
尽量少吃:
a 含糖类食品,如巧克力、各种糖果。糖为附于牙齿上的菌斑提供了可发酵糖以产生酸,易腐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而形成蛀牙。
b 烹饪或加工后的含淀粉食品。如饼干、爆米花、面食(面条等)、土豆条以及面包类食品。它们和含糖食品一样容易引起蛀牙,因为这些食品在口腔中溶化慢且逗留时间长。
不妨多吃:
a 添加巧克力的牛奶。富含孩子牙齿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钙以及维生素;
b 奶酪及奶制品。奶酪能中和腐蚀牙齿的酸液,奶酪及其他奶制品富含牙齿生长所需的钙:
c 未经加工的,生脆的水果蔬菜。它们能随着咀嚼带走口腔中的部分细菌和粘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降低龋齿发生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叶亦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