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和提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对学校、以及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因为中学生的德育能力决定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因此,本文就对提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出几点思考,为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工作 堂课教学 方法 思考
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工作要求的具体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情况,都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顺应形势,把握规律,创新途径,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中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西方大国对我国加紧文化渗透,它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控制传媒、大量生产和出口文化产品等形式,千方百计地推销其价值观,宣扬其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以文化产品为外包装的价值观渗透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而且这些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培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一代新人显得非常重要。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市场经济既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以利益最大化为驱动力,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由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原有的社会管理规范、道德法律规范被打破,但新的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还不完善,这就容易使市场经济趋利性失去有效约束,使人们过分关注眼前利益、经济利益,很难使为他性和服务性自觉上升为一种道德和伦理原则,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一些领域和部分人群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假冒伪劣等问题比较突出。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仍将长期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学生带来重要影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积极应对,增强中学生对这些不良影响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取向的多样化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有的还十分激烈和尖锐。如企业劳资矛盾增多、群众对就业就医就学意见增多,年轻人群心理障碍增多,农村征地抓迁、建房、集体经济分配等矛盾增多等等,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过激行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杀人、自杀等暴力、非理性行为增多,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与此不无关系。转型期这些社会深层次矛盾的爆发,对我们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风尚带来很大影响,也必然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二、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德育途径很多,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等,但是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德育途径,课外组织的各类德育活动是课堂德育的延伸、扩展、深化和验证。因此,下面主要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讲读课中育人
1.在讲读课中渗透理想与前途的教育。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不可成之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今天的中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呢?在农村中学,读书无用论在很多人当中可谓根深蒂固。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呢?《十三岁的际遇》中,田晓菲,十三岁,北大的少年大学生,且还不说其文采飞扬的文章,单是她的经历就让人羡慕不已。作者“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誓言令人钦佩不已。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品质,让学生看到理想,看到希望,让他们明白读书能改变命运,知识能成就人生。
2.在讲读课中通过情感教育达到育人目的。学生德育境界的提高与课堂教学情感内容有很大关系,那些细腻的情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素养和人生态度。如《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处境极其艰难的,这是其家情。尽管这样,他仍然深爱着儿子。一位父亲,以年老体胖之躯,穿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怎不令人感动,令人流泪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父母。为了生活,为了我们,四处奔波,任劳任怨。为人儿女,除了感激,除了奋斗,还能怎样呢?我们无法改变他们辛酸的过去,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改变他们的未来。教师通过情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这种信念激发得越高,其进取性越强。
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秀河山,热爱祖国的历史文明,热爱祖国的英雄人物。
(二)充分挖掘作文中的德育因素,在作文中育人
写作的过程既是认识世界,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看到自我,认识自我。
1.抓住偶然事件写作。抓住偶然事件,为学生提供写作方向,并在写作中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很多学生在写作里面分析归纳了偶然事件发生或者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团结合作精神或荣誉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偶然事件的发生,不失时机地进行团结协助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利用突然事件挖掘作文中的德育因素,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2.在专项活动中写作。在校运会上、晚会上、各项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记者团实地报道,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好人好事和新风尚,同时也锻炼同学生的采访、表达和写作能力。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育人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文章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出学生的态度和性格。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把育人嵌于作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使学生成为德智兼备的人才。
(三)充分挖掘语文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活动中育人
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个人素养。所以语文科应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语文活动。
1.主题班会。为了帮助新生适应环境,首先就要在班上开展活动,让大家彼此熟悉。活动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让学生上台做轮流自我介绍,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形式,逐步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2.演讲。可以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锻炼学生的勇气、胆量、口才;可以开展竞选班干的演讲,让学生为建设新的班集体献计献策,同时也由学生民主推选自己信任的班长,组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委会,这是树立良好班风,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础。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分析和理解,除了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深入理解,达到育人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别人的故事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4.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开列读书清单给学生,要求学生读一些名著,一些励志的书籍,一些名人传记,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涵养。在设计语文活动时,必须具有目的性——达到特定的目的;针对性——针对某一种问题;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果这样,育人的目的会在活动的开展中潜移默化地达到。
(四)充分挖掘教师本身的德育因素,在形象中育人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做学生知识和道德方面的楷模。在师德上,爱自己的事业、学生;在工作上,勤勤恳恳,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在学识上,博学多才。这样,教师就会成为学生无形的榜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环节。解决问题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德育就是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环节,触一发而动全身,乃关键中的关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能仅教书而不育人,很多教师过分注重知识教学而忽略德育的重要性,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会学生做人,教他们树立高尚的个人品质,包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这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因此,在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如果重视了这个环节、抓住了这个关键,教书育人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浅谈中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2010
[2] 班绪斌,《有关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2009.11
[3] 张耀辉,《新时期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008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工作 堂课教学 方法 思考
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工作要求的具体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情况,都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顺应形势,把握规律,创新途径,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中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西方大国对我国加紧文化渗透,它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控制传媒、大量生产和出口文化产品等形式,千方百计地推销其价值观,宣扬其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以文化产品为外包装的价值观渗透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而且这些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培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一代新人显得非常重要。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市场经济既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以利益最大化为驱动力,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由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原有的社会管理规范、道德法律规范被打破,但新的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还不完善,这就容易使市场经济趋利性失去有效约束,使人们过分关注眼前利益、经济利益,很难使为他性和服务性自觉上升为一种道德和伦理原则,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一些领域和部分人群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假冒伪劣等问题比较突出。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仍将长期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学生带来重要影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积极应对,增强中学生对这些不良影响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取向的多样化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有的还十分激烈和尖锐。如企业劳资矛盾增多、群众对就业就医就学意见增多,年轻人群心理障碍增多,农村征地抓迁、建房、集体经济分配等矛盾增多等等,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过激行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杀人、自杀等暴力、非理性行为增多,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与此不无关系。转型期这些社会深层次矛盾的爆发,对我们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风尚带来很大影响,也必然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二、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德育途径很多,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等,但是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德育途径,课外组织的各类德育活动是课堂德育的延伸、扩展、深化和验证。因此,下面主要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讲读课中育人
1.在讲读课中渗透理想与前途的教育。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不可成之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今天的中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呢?在农村中学,读书无用论在很多人当中可谓根深蒂固。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呢?《十三岁的际遇》中,田晓菲,十三岁,北大的少年大学生,且还不说其文采飞扬的文章,单是她的经历就让人羡慕不已。作者“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誓言令人钦佩不已。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品质,让学生看到理想,看到希望,让他们明白读书能改变命运,知识能成就人生。
2.在讲读课中通过情感教育达到育人目的。学生德育境界的提高与课堂教学情感内容有很大关系,那些细腻的情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素养和人生态度。如《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处境极其艰难的,这是其家情。尽管这样,他仍然深爱着儿子。一位父亲,以年老体胖之躯,穿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怎不令人感动,令人流泪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父母。为了生活,为了我们,四处奔波,任劳任怨。为人儿女,除了感激,除了奋斗,还能怎样呢?我们无法改变他们辛酸的过去,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改变他们的未来。教师通过情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这种信念激发得越高,其进取性越强。
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秀河山,热爱祖国的历史文明,热爱祖国的英雄人物。
(二)充分挖掘作文中的德育因素,在作文中育人
写作的过程既是认识世界,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看到自我,认识自我。
1.抓住偶然事件写作。抓住偶然事件,为学生提供写作方向,并在写作中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很多学生在写作里面分析归纳了偶然事件发生或者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团结合作精神或荣誉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偶然事件的发生,不失时机地进行团结协助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利用突然事件挖掘作文中的德育因素,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2.在专项活动中写作。在校运会上、晚会上、各项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记者团实地报道,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好人好事和新风尚,同时也锻炼同学生的采访、表达和写作能力。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育人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文章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出学生的态度和性格。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把育人嵌于作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使学生成为德智兼备的人才。
(三)充分挖掘语文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活动中育人
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个人素养。所以语文科应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语文活动。
1.主题班会。为了帮助新生适应环境,首先就要在班上开展活动,让大家彼此熟悉。活动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让学生上台做轮流自我介绍,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形式,逐步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2.演讲。可以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锻炼学生的勇气、胆量、口才;可以开展竞选班干的演讲,让学生为建设新的班集体献计献策,同时也由学生民主推选自己信任的班长,组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委会,这是树立良好班风,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础。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分析和理解,除了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深入理解,达到育人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别人的故事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4.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开列读书清单给学生,要求学生读一些名著,一些励志的书籍,一些名人传记,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涵养。在设计语文活动时,必须具有目的性——达到特定的目的;针对性——针对某一种问题;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果这样,育人的目的会在活动的开展中潜移默化地达到。
(四)充分挖掘教师本身的德育因素,在形象中育人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做学生知识和道德方面的楷模。在师德上,爱自己的事业、学生;在工作上,勤勤恳恳,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在学识上,博学多才。这样,教师就会成为学生无形的榜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环节。解决问题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德育就是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环节,触一发而动全身,乃关键中的关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能仅教书而不育人,很多教师过分注重知识教学而忽略德育的重要性,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会学生做人,教他们树立高尚的个人品质,包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这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因此,在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如果重视了这个环节、抓住了这个关键,教书育人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浅谈中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2010
[2] 班绪斌,《有关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2009.11
[3] 张耀辉,《新时期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