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检察建议的思考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检察建议的性质与与作用
  
  检察建议权作为检察法律监督职能的派生权限,逐渐成为检察机关对国有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监督的一种主要手段,目前这一权能虽然尚未经正式立法确认,但它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并已产生了良好的监督效果,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日趋成熟完善。当前,“检察建议”的具体含义在法律和法规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建议通常指检察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立足于已发事件,着眼于对继发犯罪的预防,发现有关机关、单位在制度与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与漏洞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制定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加强自我监督防范,排除犯罪隐患,预防犯罪发生的行为。因此,检察建议对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检察建议是发案单位堵塞漏洞,制定防范措施的重要依据。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能够较清楚、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发案单位存在的各种漏洞及引发违法犯罪的原因,而发案单位的领导恰恰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大都不能全面了解和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既使想有效预防,也缺乏重要依据。因而,办案过程中,我们通过检察建议的形式,将所了解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发案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就能使其在明了自身或下属存在漏洞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有的放矢的防范措施。这一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部门的任何文件都无法替代的。
  (二)检察建议是扩大个案预防效果,构建行业、系统预防网络,实现社会预防的前提。结合办案,进行个案预防是职务犯罪预防的基础,而如何使个案预防延伸为系统行业预防,最终实现社会化大预防,检察建议功不可没。它可以将检察机关查办案件中发现的,且是某行业、某系统存在的共性、苗头性问题归纳起来,提出综合性的防范建议,送给发案单位的主管部门或党委、政府等,在引起各主管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的基础上,由其要求或命令各下属单位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从而收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片”,“一处亡羊,多处补牢”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具体途径。由于检察建议是由人民检察院这一法律监督机关依据法律和政策的规定提出来的,使得它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意见和建议,而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所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建设的助推剂。科学合理的检察建议不仅能够预防职务犯罪,而且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如果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存在着问题或漏洞,及时以检察建议的方式提出,不仅能有效预防犯罪,而且也可以为企业在管理上修补漏洞,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
  
  二、检察建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定不明确。从字面上看,检察建议只是个“建议”而已。从法律意义上看,翻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只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的通知》两个地方有提到“检察建议”,而且对检察建议的强制力、执行力等相关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检察建议不具有法律属性及约束力的特征,既不需由检察机关执行,也不需有关部门和单位强制执行。
  (二)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不明确。检察建议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范围不明确主要表现在:1、适用检察建议的具体情形不明确;2、建议的对象不明确;3、具体建议内容不明确。特别是检察建议的发送对象不明。有关法规对检察建议明确规定,作为检察机关的非诉讼法律文书,适用的对象只能是除政法机关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纠正违法通知书才适用于同一诉讼过程中的同级公安、法院和刑罚执行机关,但目前检察建议的发送对象已扩展到公安、法院,甚至还有越级发送的现象。很多办案人员认为,公安、法院都是兄弟单位、友好单位,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会抹兄弟单位的面子,检察建议比较温和,没有强制性内容,容易接受。
  (三)认识不到位。检察建议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检察机关内部对此仍有模糊认识。有的认为查办案件是检察工作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欢迎,而检察建议工作是“份外”的事情,做与不做,无关紧要,不影响工作成绩;有的认为在现行司法体制和管理体制下,检察机关只有多查办有影响、1有震动的职务犯罪大要案,才能打出声威,无权也无须对其他单位指手画脚;还有的认为,开展检察建议工作会影响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关系,容易给今后工作造成被动。2、制作不规范。检察建议书作为一种法律文书,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文书,应遵循专用公文和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但目前仍有不少检察建议书制作不规范。表现在:(1)文体不规范。如把“某某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写成“某某县检察院建议书”,漏写“人民”和“检察”文字;(2)主送机关不规范。检察建议书应只有一个主送机关(单位),但有的同时主送两个以上机关,还有的对主送机关称谓不当;(3)正文不规范。对案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或虽有分析,但内容空洞无物,整改措施和建议不具体,语言模糊,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印制不规范。如将“某某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列一行印制,与正文字体、字号一致;(5)用语不规范。如在分析原因时,写成“特向贵单位提出以下意见”,有的结尾处还写有“此致”、“敬礼”、“特此建议”和“肯请复函”等,违反了司法文书的用语要求。
  (四)对检察建议的跟踪落实不够。因没有制度规定,一些办案人员对检察建议的后续工作不重视。在检察建议发出后,对其执行情况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也不主动向被建议单位征询意见,了解执行情况和整改中存在的困难。客观上不仅造成了有限的司法资源的浪费,也使检察建议失去了实际意义。同时,还会影响检察机关的形象。
  (五)缺乏约束力。有人认为既然是“建议”就是可采纳,也可不采纳,不象“决定书”、“令”等,让人觉得“军令如山倒”那样必须无条件执行。另外,有关检察建议的规定,仅散见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文件之中,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即使不执行,也不会受到
  追究,因而使检察建议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三、检察建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和规范
  
  (一)提高对新时期开展检察建议的认识。无论是检察机关,还是社会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社会方方面面,都应当对检察建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各级检察机关应当把开展检察建议,视为新时期检察机关结合检察工作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的重要途径。检察机关要不断提高每一个检察干部的职责,以此来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性,更好地开展检察建议工作。作为被建议的部门和单位则不能把检察机关提检察建议看作是揭短亮丑,持抵触态度,而应当看作是帮助自己克服不足、改进工作的途径。
  (二)赋予检察建议必要的法律效力。对检察实践中有关检察建议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在全国人大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时,提出增加规定检察建议的立法建议,使之法律化、从基本法律制度上保障检察建议的约束力。
  (三)明确检察建议适用范围和发放条件。一是“该发则发,不该发不发”。明确指出只有在检察业务活动中发现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中已经引发或容易引发犯罪的问题,该问题主要是由管理原因造成,通过整改确实能够解决的,才能发出检察建议;目前尚未解决或引起重视,确须通过检察建议使其引起重视和进行整改予以解决的,才能发出检察建议。对于司法机关出现违反法律和刑事政策的行为,应依法提出纠正违法意见,而不能以检察建议的形式提出。因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一种具有强制力的刚性行为,被监督者有义务予以接受,而建议是一种柔性行为,被建议者有接受建议或拒绝接受建议的权力。同时明确检察建议只是一种对各级单位、基层组织中涉及预防犯罪和综合治理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的法律文书,而涉及到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的违法只能使用纠正违法通知书。二是“宁缺勿滥,不随便发”。一定要规范慎重地使用检察建议,既不能让其束之高阁,更不能让其流于形式。有权制发检察建议不能是案件承办人或某个职能部门,它必须经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后,以人民检察院的名义发出,决不能滥发。三是“发后注重回访,不能不了了之”。检察建议重在落实,检察建议的制作部门要负责对发出的检察建议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有关单位的回复和落实情况及时反馈主管检察长;没有回复的,要督促有关单位回复,并将被建议单位的回复函入卷归档。同时,将检察建议活动列入目标量化考核范畴,对发出检察建议效果显著的予以加分和奖励。
  (四)注重检察建议的质量。检察建议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泛泛而谈、内容空洞、流于形式的检察建议,既不能帮助发案单位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应有的法律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单位和群众对检察人员素质以及检察机关形象的看法,起到负面作用首先,突出检察建议的重点。检察建议的制作应围绕“发生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采取什么措施改进工作”,这样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问题要找准。要尽可能地多做调查研究,坚持让事实说话,把问题找准,把道理讲细、讲透,切忌千篇一律地使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法律观念淡薄”等空话、套话;二是原因要讲清楚。对存在的问题要从深层次上剖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剖析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上着力;第三,措施要具体。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是检察建议的核心。检察建议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必须合乎法律规定。
  (五)严格规范检察建议程序。一是检察建议审批制度。必须先由办案人员结合案件情况,依照格式要求制作检察建议书,由部门负责人或主诉、主办检察官审核后,报分管检察长审批签发。必要时可经检委会讨论决定。主诉、主办检察官不应拥有检察建议的审批签发权。二是检察建议书除送达被建议的有关单位外,应同时将副本抄报上级检察院。必要时,还可以抄送被建议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以便督促被建议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要执行登记制度,以保证检察建议的质量和检察建议的严肃性。三是检察长备案审查制。凡制发的检察建议一律报检察长备案审查,并统一发放,确保检察建议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派专人送达检察建议,办案人员前往发案单位听取他们的意见,交换看法,尽量求得对问题的一致认识。实践证明,当面送达检察建议,发案单位整改比较及时、认真。
  (六)规范检察建议的考评机制。将检察建议的应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实行统一的考核标准,避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其他文献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根据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赔偿诉讼请求,附带解决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而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的诉讼活动。刑事和解,也被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等。它的基本内涵是在犯罪发生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解决刑事纠纷,其目的是为了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
期刊
一、司法权威之于法治国家    法治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人类的理性选择,它崇尚法律至上和法律对社会争议的最终裁决作用,以法律来调整、规范和评价整个社会的行为和秩序。虽然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法治与人治之争,但最终多数国家还是选择了法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党也逐渐意识到法治之路是现时更为科学的选择,基于此,十五大时,就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全面落实依法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充斥社会,这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由于占据政府组织机构半壁江山的行政机关和掌控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机关的部分人员思想防线的崩溃,职务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这更加大了反腐的难度。因此认清当前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认真总结特点和规律是预防腐败的关键之举。    一、当前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    职务犯罪是
期刊
摘 要:总体房价的上涨无疑会波及到二手房的交易价格,进而引起交易税赋负担的加大。市场普遍出现的由买卖双方通过做低房价的形式来避税的做法,所引发的法律后果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审理此类案件的争议焦点都颇具探讨价值。通过经验总结及信息汇总得知,法官不存在主动审查做低房价行为的问题,居间合同违反强行性规定而具有补正性,房屋买卖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以及举证责任归属的认定均不能一概而论。鉴此,应该尽快调整税收政策,对
期刊
近年来,安全生产领域渎职犯罪现象频发,2009年9月8日,发生在我市新华四矿的煤矿瓦斯爆炸,79人遇难。2月22日凌晨,山西屯兰煤矿瓦斯爆炸,78人死亡、114人受伤。2月9日晚,违规燃放烟火引燃央视新大楼北配楼,造价近20亿元的“摩天大厦”几近“香消玉殒”。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高达7亿元,导致748人重伤、5551人死亡。检察机关 依法介入重
期刊
社会保障资(基)金,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建立起来的一种专项资(基)金。它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得以顺利推行和最终实现的物质前提,是确保公民基本生存权益的重要资金保障,是社会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有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社会保障制度就如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资(基)金被侵占挪用的事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
期刊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对保险业的认知度逐步增强。财产保险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针对财产保险的诈骗犯罪也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财产保险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危害着保险事业的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罗庄区检察院就2008年以来受理的财产保险诈骗案件进行分析。    一、财产保险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    1、车辆保险诈骗比例高。罗庄区检察院2008年以来受
期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加深,结合作为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的特殊国情,在当今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不正当竞争、垄断经营、环境污染、侵害消费者权益、国有资产流失等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但是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的滞后,令许多的违法事实出现后,普遍存在着无人起诉或无力起诉的情况,从而使上述行为难以进入司法的管辖和监督,导致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无法通过诉讼途径得到有效地保
期刊
强化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能力,是适应民主法制建设新形势、进一步强化检察职能、维护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提高诉讼监督能力,大力推进检察改革,全面履行诉讼监督职责,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历史使命。    一、我国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的内容    检察机关在实施诉讼监督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刑事立案监督,强化对刑事侦查和审判活动的监督,重点防止、纠正漏捕、
期刊
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本文旨在根据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转化型抢劫罪的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盗窃、诈骗、抢夺是否需要达到财物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情形    首先,从立法原意看,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的“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应理解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既然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