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万维网技术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系统及其启示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多种能力和个体特征的有机组合体。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分析及其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的基础上,利用万维网技术平台,采用B/S结构设计,研发了具有强大数据收集和测评统计功能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网络测评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此测评系统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和科学研究等三个方面的未来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教育教学能力; 测评指标; 网络测评系统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推崇和重视,优质教师人力资源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直接影响其教学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素质的结合体,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它是教师在认识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中应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是我国教师资格认定中的核心要件和关键指标。从教育活动实践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1]但大量调查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普遍偏低。[2]鉴于此,本文拟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理论分析入手,尝试构建有效的测评指标体系,进而依托万维网技术平台,设计和研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网络测评系统,并初步分析该系统的实践应用价值,期望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借鉴。
  一、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
  (一)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分析
  目前,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探讨,主要可归结为教师教育课程观、教师资格认定测试和教师工作胜任特征等三大建构思路。
  首先,教师教育课程观强调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为主轴,建构人们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应必备的知识性、技能性两大基本能力因素,为设置科学的教师教育与培训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在此思路下,研究者主要从教师教育的管理实践视角,尝试对不同学科领域或者不同教师职业阶段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了细致描绘。例如,对于职前师范生而言,知识性能力因素主要由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构成,具体包括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特点知识、教育情境知识、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观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3]教师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三笔字技能、口语表达能力、教具制作能力、多媒体课件设计能力、教学演示能力等。于素梅和石雷(2009)认为在教师职业发展的职前期、适应期和成熟期,除均包括基本素养、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三个基本要素外,还具有不同能力结构及其内涵,且随着职业发展而趋于完善。[4]从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能力看,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一般教学能力和专门学科教学能力两个部分,其中一般教学能力主要由学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与考核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能力等要素组成,除了具备一般教学能力外,不同学科教师还有其专门的核心能力指标,例如,媒体资源开发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能力,[5]运动训练能力是体育教师的能力要素。[6]此外,从各级教育活动实践看,教师的共有教育教学能力主要由教学设计能力(包括选择和解读教材、加工和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包括语言组织、多媒体操作、科研成果运用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发现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包括言语表达、教学媒体运用、教学内容呈现、课堂组织等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等六大基本要素组成,彼此相互交织、相互融合。[7]这些教学知识和技能成分是构建教师教育的课程计划与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其次,教师资格认定测试思路主要从教师职业胜任的视角,构建具有一定选拔和鉴别功能的、实操性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测评体系,并通过法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对能够胜任教师职业的人员进行资格认证,以规范教师职业准入。在实际考评工作中,主要考核申请者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但由于缺乏国家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统一测试标准及其制度措施,各地教师资格认定的质量评鉴标准和实施办法存在较大差别。如山东省将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测试概括为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其中知识内容包括教育学类、心理学类、现代教育理念、各科教材教法、文化素养类;技能内容包括普通话、板书、教师态势语、电教技能;态度内容包括教师道德、专业责任和教育教学实习。在实测工作中,主要综合考察测试人员的教学风范及心理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8]北京市主要测试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自我评价和综合表现六个教育教学能力项目。[9]此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讲授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四大模块。[10]因此,虽然各地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内容与方法存在差异,但均旨在考评申请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评定其工作潜质。
  最后,教师工作胜任特征探讨思路主要从一般个体心理特征视角,依据测量学原理,借助胜任力建模方法和数学方法,采用行为事件访谈、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高级统计技术,析解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能力要素,以构建教师胜任力评价模型。在建构教师胜任力模型中,研究者针对各类教师群体,建立了不同层次结构和特征要素的胜任力模型。如翟小宁基于关键行为事件访谈资料及其聚类分析,运用粗糙集方法建立了高校教师能力评价模型,包括基础能力、工作技能、内在能力、特质能力、人际关系等五个测评维度。[11]陈斌和刘轩(2011)认为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结构由能力技能、个性特征和工作态度构成,其中能力技能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等四个一阶因素,个性特征包括情绪稳定性、乐群性、主动性、宽容性等四个因素,工作态度由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两个因素组成。[12]徐建平(2004)建构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包括优秀教师胜任力特征和教师共有胜任力特征,其中优秀教师胜任力包括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概念性思考、自我评估、效率感等11项特征;教师共有胜任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正直诚实、创造性、宽容性、团队协作、反思能力、职业偏好、沟通技能、尊敬他人、分析性思维、情绪稳定等11项特征。[13]王沛和陈淑娟(2008)基于从教质量标准视角,建构的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业务知识、认知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职业动机、职业发展、沟通合作、学生观、个人修养和个性特质等9个胜任因子。[14]张英娥(2008)研究表明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由科研与引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人格特质、工作品质、学习能力等六个维度构成。[15]总之,从研究现状看,虽然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多维性已成为研究者共识,但其包括的胜任力内涵及结构维度却因教师群体或工作岗位的差异而不同。   综上而言,教师教育观主要以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为目标,从教学活动过程的必需知识与技能出发,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因素及其内涵进行理论阐释与推演,并以此为据,探寻不同职业阶段教师能力的提升途径和课程教育内容;教师资格认证注重对申请人的基本教师素养和外显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旨在通过科学测试申请人教育教学能力而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教师胜任力模型采用胜任力建模技术,析解出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率的行为表层特征和内隐心理特征,以建立教师选拔、招聘和评价的专业标准。除了上述三者的研究进程存在差别外,虽然各进程在探寻教师胜任教育教学的核心特质与能力结构上的目标一致,但从教师教育与评价的实践看,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的结构要素和测评指标的理论构建比较含糊笼统,缺乏操作性界定,只是列举了各种能力的表现形式,而没有析清它们彼此间的作用机制;②在教师资格认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中,普遍存在“笔试内容简单、狭窄,面试主观性强,试讲(说课)脱离教学情境”等问题,[16]偏离教师入职达标测评的选拔功能,降低了教师资格认证的权威性和实效性;③虽然大多数研究提出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建议性策略,但因缺乏相应的实效检测办法,导致理论建议与实践教育之间存在断点,操作性较低;④虽然教师胜任力是教师评价的有效指标,但如上所述,已有研究并未找到普适通用的、概念内涵一致的胜任力特征,且以教师胜任力模型为参照的测评结果缺乏与真实课堂教学评价的相互印证,因而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简便易行的整体评估方案。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评指标
  基于上述文献梳理,结合笔者前期的相关研究阐释,[17]认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必备的、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而发生质的动态变化的核心能力及其组合。它由核心能力群和外生能力群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核心能力群包括知识提取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与教学执行能力;外生能力群包括教学效能感、教学个性、教师教学动机和教师工作价值观。因此,根据教育测评原理,笔者从已有文献和先前研究中确定了各具体能力要素的测评指标,并尝试建构如表1所示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评指标结构。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系统的模块设计
  (一)测评系统需求分析
  1. 教师自陈测评系统的功能需求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在教师自陈测评系统中,编修和设计了具有高心理测量特性的“知识提取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执行能力、教学个性、教学效能感、教师工作价值观、教师教学动机”等7个测评模块。此外,本测评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精确测评为出发点,为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师培训内容提供关键依据与实践指导,以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因此,此测评模块的主要功能需求如下:
  (1)为方便教师灵活作答或按需测评,每个能力模块均可独立展示作答记录,以图表方式呈现统计结果,且可进行参评总体的人口学类别变量比较,如性别、职称、学校等的比较。
  (2)为教师发展性地了解自我、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提供实时依据。在时序上,每个能力模块可进行动态化评估,测评结果可进行个体数据的历史比较。
  (3)为建立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档案,每个模块的测评报告和基本统计结果均可进行在线打印文本输出。
  (4)为深入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每个模块的作答原始记录及其测评结果可以整合在一个表单上,以便数据导出和科研使用。
  2. 教学视频评课系统的功能需求
  由于教学视频拍摄于教师的正常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外显教学行为来测评其课堂教学能力,因此,视频评课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如下:
  (1)在视频列表功能模块中,可以进行关键词视频搜索,按照播放次数、被评次数和上传时间进行视频排序,以及按照学科进行视频分类,这些查找、排序方法和视频分类置于页面左边,点击右侧的课程视频即可进入对此课程的评课页面。
  (2)在视频评课页面中,视频播放页面的左侧呈现教学行为观测指标,上端显示被评课程基本信息,底部是播放功能设置区,可以对视频播放进行时间点或时间段的管理设置,并可在线加入相应的点评内容。此外,在底部放置了“课堂教学总评”和“教师移动轨迹”两个模块。播放区的右侧可以实时记录显示不同时刻点的点评内容。
  (3)在测评报告模块中,可记录被评课程列表及其测评时间,呈现课后总评的统计图,自动在线生成评价报告,并以PDF格式保存、输出打印。
  (二)测评系统开发平台
  本测评系统采用B/S结构设计。在开发工具的选择中,选用Windows 2008 Server作为客户端网络操作系统,使用Adobe Flex作为前台开发技术,IIS7.0作为Web服务器软件,SQL2005作为数据库,Adobe Flex Builder作为界面开发工具。
  (三)测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指标的结构设计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主要由教师自陈测评、教学视频评课两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系统管理、个人信息、我的测试/视频评课、测试报告等四个子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1.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的用户包括管理员、学校部门、教师,在用户信息和用户权限管理方面,采用分级权限机制,给不同级别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即系统超级管理员分配权限给学校部门的一般管理员,一般管理员再分配权限给教师个人用户。超级管理员可以进入后台管理系统,对教师自陈测评系统进行问卷管理(问卷上传、问卷查询)、答卷管理(用户答卷统计、用户得分统计、问卷得分统计)、统计对比(问卷分类对比、用户历史对比)、数据库管理(数据条件导出、数据自由导出)和账号管理(管理员账号管理、分配测评账号、用户信息管理)。
  在教学视频评课后台管理系统中,超级管理员可以进行视频管理(视频分类管理、视频上传、视频查询)、评课管理(菜单表单填答管理、课后总评填答管理、视频点评管理、教师移动位置管理、视频标记管理)、评课报告管理(评课报告查询)、数据库管理(表单弹出管理、数据条件导出)、账号管理(管理员账号管理、分配测评账号、用户信息管理)等。学校一般管理员具有分配测评账号、用户信息管理的权限,并履行部分超级管理员权限,如数据库管理、视频管理等。教师用户凭借测评账号进入前台客户端系统中,进行个人信息和测评管理。   2. 个人信息模块
  自陈测评系统和视频评课系统中的个人信息模块具同一性,测评用户需填写其中的五个子模块,分别是“个人信息”、“职业信息”、“个人履历信息”、“教科研成果”、“文章著作”。其中带有“*”(星号)的条目为必填项。依照系统的引导,很容易完成所有的个人信息填写,其中职业信息中的外语能力与水平、计算机能力与水平、教科研成果和文章著作可进行智能计量分析。在最后一个模块“文章著作”页面有提交按钮,当个人信息提交成功后,系统将会即刻开放所有的测评和报告功能。另外,当测评用户首次完成这些信息类别的管理后,相关信息可以实现在两个系统间直接调用,并将其呈现在测评报告文本中。
  3. 我的测试模块
  此模块由教师工作价值观、教师教学动机、教学个性、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执行能力、知识提取能力等7个测评模块列表组成,包括各个模块作答“完成次数、总平均分、上次答题分数、上次答题时间”的信息记录,要求参评人员选择测评模块后,单击其右边的“开始答题”按钮,进入“书本式”答题页面,按照测评指导语的要求进行作答。答题记录以页为单位进行信息保存,若作答遗漏时,在翻页时会将该页中未作答题项以“红色”字体闪动提示,答题全部完成后,单击“查看我的测试结果”连接到“测试报告模块”,可进行测评结果查看、报告打印等操作。
  4. 视频评课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教学视频展示与视频评课两个子模块,分别如图2、图3所示,在图2界面左边位置,可实现视频的查找、排序和分类功能,右边展示的是特定分类的课程教学视频。
  在课程教学视频列表中,单击欲评课视频,即可进入图3所示的评课界面。视频界面可借助“时间点/段管理”模块进行播放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标记,其左侧放置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失误、教师教学状况、学生听课状况、课堂纪律监控等6个教学行为观测指标菜单,测评用户可以在任何播放时间点(段)选择相应的指标进行实时评价,并对该评价时刻点的“教师移动轨迹”进行标记。如在评价“教学环节”时,点击相应菜单后,出现环节判断、导入环节、新授环节、小结环节、作业布置等5个子菜单,用户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价,具体评价窗口如图4所示的“导入环节”评价表单。在“内容和目的”处,均可以点选或补充观测行为及其目的,并对它们的教学效果进行5级评价,点击“提交”后,完成评价,并转入播放暂停界面,继而播放视频,完成后续的其他观测指标评价。
  当用户观看某门课程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的观测指标评价后,便可单击视频界面下方的“课后总评”按钮进行课堂教学能力总体评价,作答完所有条目,单击“提交”后即完成教学视频评课任务(如图5所示)。此外,通过“加入点评总结”模块,可以对特定评价内容进行补充、标记或说明,并列表在视频界面右侧实时显示。
  5. 测试(评)报告模块
  在教师自陈测评报告中,基本子功能模块包括测评模块查看、参评总体比较、打印本页、测评结果统计图、测评完成信息列表等。图6显示的是关于“教学执行能力”的测评结果,统计图标记了教学执行能力及其各二级指标的测评得分,其右边是各指标的具体得分信息列表。图7显示的是测评用户的教学执行能力测评结果与不同性别的参评总体的得分均值比较。另外,用户的测试统计结果可以实现纵向历史比较。
  在教学视频评课测评报告中,基本子功能模块包括视频评课列表、生成报告、总评统计图等。其中在生成报告模块中,评课结果可实现保存、PDF格式打印输出、存档,其主要报告内容文本包括封面(名称、评价类型、教师姓名、报告生成时间、测评单位)、目录、正文、结语等,涉及评价者信息、评价课程信息、综合评价、知识提取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执行能力等内容,每个内容均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测量学原理,客观阐释了测评分数和评价结果的意义。
  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系统的应用启示
  目前以教师为对象的测评系统开发,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学质量、[18]课程教学质量、[19]授课质量[20]等综合教学素养,其测评目的主要是借助网络或计算机实现教师教学素养综合量化的智能分析,并从总体上对教师教学质量或效果进行等级区分,以评判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已有教师测评系统尚存在缺乏明晰的评价指标操作界定,同一具体观测指标语义模糊,包含多重含义,无法对其准确测评;评价导向不明确;过分偏重教师绩效评价等问题。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看,若仅对教师教学素养进行综合评级,而不明确指标的深层含义,并以此为据进行教学行为的自我改进或专题培训,则即使量化方法科学合理、评价主体多元化,所得结果也无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鉴于此,本测评系统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究和接受新知识,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活动过程。[21]从教师胜任力理论看,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借助本测评系统,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自我测试后,可以及时知晓自己在知识提取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执行能力、教学个性、教学效能感、教学动机、教师工作价值观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同时,结合教学视频评课报告,可以找出那些具体的卓越教育教学能力指标及其典型的教学行为事项,以及那些欠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其具体的教学行为表现,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或者参加专项培训,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此外,这种自我学习与培训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后续的测评结果得以有效验证。因此,依托本测评系统平台,采取“测评—改进”自我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这个意义看,本测评系统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评价和区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而旨在通过有效测评诊断,来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素养。
  (二)设计教师个性化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教师培训的内容、途径、模式、评价等问题展开,[22]将培训目标定位在补充和更新现代教育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等四大领域,主要依托集中课程面授、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三种主流模式来达成有关目标,但由于培训内容远离教师需要而使各种培训模式的总体效果不甚理想。[23]虽然导致教师培训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主要的却是当前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没有做到教师需求个性化培训。因此,以本测评系统为平台,基于网络测评结果,以专家型教师为效标,通过测算比较教师的测评结果,能让教师明晰其自身优缺点、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训,进而锁定培训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同时,依据测评工具的分数解释和评判标准,结合教师个人工作业绩和实效,筛选出培训对象,并结合选定培训内容的内涵和结构,通过教师访谈或座谈,了解培训对象需求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共同商讨可操作的培训实施方案,最终实现“因人而训、因才而训、因校而训、依境而训”,“分层、分级、多向度而训”。   (三)建构教师教育教学胜任力模型
  本测评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既可以记录、保存测评者作答的原始记录,又可以实现自动计算每个能力模块的指标平均值。同时,在“个人信息”模块里,可以将重要的人口学统计变量数据记录、导出,且能实现自动计量分析测评者的教学科研能力指标分数。另外,所有上述填答记录的数据均可方便地被整合在一个数据表单内,且能以“Excel”格式导出、保存。因此,该测评数据库对深入探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及其内在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如前文所述,将知识提取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执行能力视为胜任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是教师职业群体必备的共有能力,而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则是由教师在工作价值观、教学个性、教学效能感、教学动机等外生能力的水平差异所引起的,这些能力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可以形成多种可能的作用路径模式。为此,依托本测评系统,能获得大批真实有效的样本数据,随后可借助一些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和高级统计分析技术,便捷地实现对这些测评数据的深层科研分析,且经多次测试和测算,期望建构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并据此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教师教育、教师评价与教师培训的实操方案,继而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爱平,许燕.教师能力和个性特征与教学效果和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42~145.
  [2] 侯书锁.加强教育实习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对偏远落后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思考[J].集宁师专学报,2004,(2): 65~68.
  [3] Shulman, L. S..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1~22.
  [4] 于素梅,石雷.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性结构体系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9~12.
  [5] 陈梅,李龙.关于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4):91~94.
  [6] 王春燕.体育教师能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84~86.
  [7] 张翔.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2~27.
  [8] 王小平.加强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严格规范教师职业准入[J].智,2011,(3):273.
  [9] 张学华,杨瑾,余艳.浅析教师资格申请人教育教学能力的不足及其对策[J].中国教师,2006,(4):62~64.
  [10] 朱欣欣.教师资格制度中教育教学能力的考察——以中小学教师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43~45.
  [11]翟小宁.基于粗糙集的高校教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6~110.
  [12] 陈斌,刘轩.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6):106~110.
  [13]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2004.
  [14] 王沛,陈淑娟.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建构[J].心理科学,2008,(4):832~835.
  [15] 张英娥.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及胜任力现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16] 程家福,金林祥.美国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对我国教师资格认定的借鉴——基于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视角[J].现代教育论丛,2008,(5):87~91.
  [17] 王沛,关文军,王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 2010,(6):92~96.
  [18] 陈潇.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1.
  [19] 施珺. 基于Web的课程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20] 林科学,肖冬荣.教师授课质量定量测评系统[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2):229~233.
  [21]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
  [22] 刘丽丽,戚雪.国内教师培训研究的定量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3):78~80.
  [23] 姚国.远离教师需要:教师培训效益低下的根源[J].教育学术月刊,2011,(9):61~62 .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快速推进,作为充实我国整个交通系统的基础部分和重要构成的道路桥梁工程,其数量和规模正在日益增多。道路桥梁工程关
[摘 要] 个体学习和群体知识的建构彼此不是分离的,而是可以相互支持和“供养”。文章在知识建构和知识创造理论的基础上,从系统论和认知角度提出基于社会性软件的“认知和社会系统共同发展模型”,“模型”主要关注认知系统和社会系统间知识的相互“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对社会标签和Wiki平台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二者都能引起“认知冲突”,借助社会性软件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同化”或“顺应”来平衡冲
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探究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和构成, 并提出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以供参考.
[摘要]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游戏的发展,既有的对电子游戏的分级制度对于网络游戏的特性关注不够,相应的指标中未体现出足够的网络特性和教育特性。文章从分析网络游戏发展的现状及现有分级制度入手,探讨了现有分级制度在发挥网络游戏的教育特性及网络特性上的不足,继而参考已有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基于网络特性的多个维度的参考指标,以期为新的网络游戏分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游戏; 电子游戏; 分
[摘 要] 本文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和博弈模型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信息化建设中“机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政治交换博弈中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产生的负效应,提出了建立稳定动态博弈结构,实现优化整合,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和谐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政府; 信息化; 博弈; 机会主义; 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