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史诗《勒俄特依》射日神话浅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勒俄特依》是彝族创世史诗之一。本文拟从支格阿龙射日故事中日月数量变化入手,结合人类学中关于“分类”的相关阐释,提出射日神话折射出彝族先民对于清晰地认知世界的渴望。
  关键词:勒俄;射日神话;分类;结构;意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1
  在我国各民族神话体系中,射日神话往往占有重要地位。如汉族、彝族、满族、锡伯族等,均可找寻到射日神话流传的踪迹。高福进总结的已有的关于射日神话的观点是:第一,农业上的抗旱需要。如张光直就认为射日与天灾、救世有关。当时的人们对于消除旱灾的渴望投射到神话中就有了射日神话。第二,反映了追求政治上统一的观点。这主要是对于后羿射日的解读,射下的九个太阳象征着“灭掉非我族类以达到政治统一”。第三,与日食等现象有关。第四,象征着原始社会后期家庭制度的演化。第五,与巫术的祈雨仪式有关。总结起来,以上观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以自然现象作为起点:认为射日是对于干旱的反映;日食等现象是射日神话的源头;射日神话与巫术祈雨的关联等。二、将太阳作为隐喻:太阳作为权力的象征;作为原始社会后期家庭制度的演化象征等。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联系《勒俄特依》的文本,从“分类”概念出发,对于射日神话做一些解读。
  《勒俄特依》全诗主要分为十四组,按照彝族历史起源、演变、发展的历程把各个神话故事联贯起来,构成有序的整体。其中与射日相关的“呼日唤月”“支格阿龙”“射日月”“喊独日独月出”等章节描述,阿吕居子在混沌中呼唤出了六个太阳七个月亮和满天星斗,结束了天空无日月的状态。但日月数量过多造成了苦难,造成树木被晒枯,江水被晒干,家畜被晒死等。此时支格阿龙出生。长大后的支格阿龙射下了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天空中只剩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但他们被吓得躲起来了。世间在无日无月的情况下陷入困境,进而公鸡唤日,人间恢复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的状况。这可以算是《勒俄特依》中射日神话的形貌。可见,史诗中日月的数量有个变化过程:无日无月/六日七月/射日/一日一月/无日无月/唤日月/一日一月。日月数量经过一系列波动之后,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在史诗的叙述中,为什么日月数量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笔者认为,这跟先民用分类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过程有关。
  对于“分类”与思维的关系,人类学有相关论述。涂尔干和莫斯在其合著《原始分类》中写道:“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涂尔干和莫斯将“分类”从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这里,分类和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分不开的。人将世界的事物分门别类的过程,也是个人的主体性得以建构的过程。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任何一种分类都比混乱优越,甚至在感官属性水平上的分类也是通向理性秩序的第一步……分类即使在美感知觉的水平上也有其益处。”“一位土著思想家表达过这样一种透彻的见解:‘一切神圣事物都应有其位置’。人们甚至可以说,使得它们成为神圣的东西就是各就其位,因为如果废除其位,哪怕只是在思想中,宇宙的整个秩序就会被摧毁。因此,神圣事物由于占据着分配给它们的位置而有助于维持宇宙的秩序。”列维-斯特劳斯把分类在涂尔干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提升,分类被用来确定“宇宙秩序”。他提到了通过分类建构起的神圣之物,以及一物所处的位置对于整个宇宙秩序的维持所起的作用,并且提到了思想中各种事物所处的位置对于整个思想的影响。涂尔干、列维-斯特劳斯等关于分类的概念影响了玛丽.道格拉斯。在其著作《洁净与危险》中,道格拉斯认为分类不清将导致人们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的崩溃。
  以上是对于自涂尔干以来关于“分类”对于人类思维所具有的影响的简单梳理,用以回应《勒俄特依》中关于日月数量的问题。非正常状态的日月,如六日七月和无日无月等,反映的是先民探索可能的分类路径的尝试,是一种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言“感官属性水平上的分类”,它优于混乱,但却远未达到理性水平。先民经过长期探索后牢固地确立起了一日一月的基本分类模式,并由此建构了世间万物的秩序。笔者认为,在先民的意识中,一日一月是建构“宇宙秩序”的基点,是先民对世界进行分类的逻辑起点。其他的很多范畴如:(白:黑)(明:暗)(昼:夜)(热:冷)(起:落)(正:邪)(安全:危险)等是从这个对立的分类体系中推演出来的。可以说,“日月”所占据的分类结构是根本性的。现实世界中无日无月的情况将导致世界没有黑白之分,而在思维世界中无日无月的情况也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在一种无对立的情况下,人脑无法构建出一套明晰的分类体系,也无法赋予世界以秩序。那样,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将恢复到混沌状态。可以说,《勒俄特依》中射日神话中去除的多的太阳和月亮,或者呼唤躲起来的太阳月亮,都是人们捍卫一日一月这对根本性对立范畴的映射,表达出先民试图清晰地认知世界,并赋予世界以秩序的强烈渴望。
  参考文献:
  [1]冯元蔚.勒俄特依[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2]高福进.射日神话及其寓意再探[J].思想战线.1997,(5).
  [3][法]爱弥儿·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原始分类[M].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4][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英]埃德蒙·利奇.列维-斯特劳斯[M].王庆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6][英]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M].黄剑波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汉语言文学与国学文化在历史变革中历经时代的洗礼,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汉语言文学中融入国学文化,一方面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把我国的民族文化精髓传承下去。本文从汉语言文学自身沉淀的文学魅力出发,探析国学文化融合到汉语言文学中所彰显的魅力,通过这种文化与文学融合出来的魅力,让新时代的我们感受到国学文化独特的韵味,从而促使我们自觉培养个人人文修养意识,提升
该文介绍了一种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标准数据图像拟合显示,来进行物相定量分析的设计思想和分析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利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开发的应用软件,在X-射线衍
本文主要讨论马克思在《导言》这一著作中体现出的批判精神,通过论述批判的目的、对象和特点,说明批判精神在无产阶级寻求人类解放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本文总结了内蒙古面向俄罗斯留学生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
摘 要:溥仪是数千年帝制君主的最后代表,胡适则是新式学者的代表人物,两人间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在1922年的春夏之交,两个人在紫禁城中进行了两次极为难得的会面,为史册画上了具有纪念性意义的一笔。笔者就对溥仪与胡适的见面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溥仪与胡适见面的背景条件,探究了溥仪与胡适见面的意义。  关键词:溥仪;胡适;见面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该文利用小波分析来实现SAR图像和光学图像的融合,充分使用SAR图像和光学图像的互补性。该文提出的图像融合方法,采用SAR图像和光学图像的小波分解系数的大者来实现二者的融合。同时,得到
该文京机器人视觉中涉及到的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原理与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一种智能处理系统框架,针对智能图像识别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并探计用图像匹配方法解决和实现图像
该文针对图像识别中的仿射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原点的仿射匹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仿射坐标架中的原点坐标带有两个可以在一定误差人变化的调整参数。由于原点坐标是不
摘 要:“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其精神内涵在于平衡通达,至真至简,中正包容,最终达到的理想状态是“和”。“中庸”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启示意义,体现在修身、处世、治道三个方面。从“中庸”出发,我们能获得宝贵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中庸;平衡;包容;和谐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
该文介绍了将神经网络用于彩色细胞图像中肺癌细胞的识别和分类的方法。该细胞图象来源于由人的痰液而制成的涂片,通过显微镜加以放大摄象机采集而得到。该系统计划用于肺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