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标杆

来源 :派出所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我参军到了部队,老实说,那时的动机不是很纯,保家卫国毕竟离我太遥远,还是现实点,考军校、入党,再不行回来起码有个工作。在部队,像我这样心理的新兵有不少,大家对党的认识少得可怜,以为只要做点好事,多表现一下,入党就没问题了。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老兵,第一眼我就看出他是一个党员。他叫曹应权,是卫生队的一个志愿兵,入伍十几年了还是个兵,要是换了我们早不干了,可他却一点怨言也没有。但是别小看他,在部队虽然他只是一个兵,可他的医术在周围却很有名,这一切都来自他的勤奋和努力。他的病人大多是来自贫困的农村,很多是既没多少钱,又拖了好长时间的。曹应权从来没有嫌弃他们,从入院到出院包括一日三餐,他都挂在心上,就像是亲人一样。卫生队从没做过广告,但病人却不断,都是愈后病人介绍来的,全冲着曹应权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热情。
  憑他的医术,凭他的名气,他应该可以过得很好,好些医院找上门开出价码,只要他答应,户口、房子、职务,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解决,可他从来没向组织提出过任何条件,依旧是个普通一兵。
  和我闲聊的时候,我了解到他也有不如意的事,家在农村,一点也指望不上他;一起入伍的战友当官的当官,发财的发财,和常人比,他失去了很多,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而后悔,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那时我就觉得,共产党员就是这个样子吧。
  在他身上有不少荣誉光环,他却从不向人提起,他没有很多钱,一年四季一身军装,病人给他送一些土特产甚至钱,他从不收。遇到没钱的病人,他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津贴。
  他的行为影响了许多人,包括我。在他的指导下,我写出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从部队到派出所再到分局,但我依然记得,在入党申请书里,我的目标是做曹应权那样的好党员。
其他文献
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了派出所的刑侦股,就是专门侦办刑事案件的部门。股里七个人,都是精兵强将,但枪只配了三把,办公室也只有两间。这里唯一能用“多”来形容的,就是共产党员,除了我之外,余下的人全是。我想,当年我写出入党申请书,完全是受到了这个集体的影响。  刑侦部门经常要开会,任务部署会,案情分析会,工作总结会……总之大家不分白天晚上坐在一起开会那是家常便饭,我身为其中的一员,准时参会那也是理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