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级组织作为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乡村社会的根基,近年来,村级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而引起的矛盾纠纷在农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广大村民的积极性,给和谐社会带来了多种不和谐因素,因此,探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村级财务;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村级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特别在“合并村”过程中有的集体资产未处置,极易导致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行为;另外,村级土地收入、各种承包收入、计生罚款甚至村民的土地补偿费、上面下达的财政专项资金、救灾救济款,都有可能被列入账外账,甚至不入账,导致集体资金的体外循环。
2.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有些地方不按规范的财务账目进行财务收支核算,而是一本流水账,使用增减法记账;也不分资金来源性质,不列明细科目,一本糊涂账;有些地方即使有相关的账册,但不按时报账,白条支出现象严重,特别是招待费和工程款未开根据税务发票,而以收据或代办条直接支付,票据入账手续不完备,甚至有的支出凭证后竟无任何附件,正是这种账务上的不规范,造成了财务移交手续的不健全,造成了村级账目的混乱,很多账目已经无法查清。
3.财务民主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大部分村虽说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但由于小组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精,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并与村干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形同虚设,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还有相当部分村还没有财务民主监督小组,更谈不上民主监督了。
4.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当前,农村村、组会计人员大都是农民身份,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会计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加上农村经济的发展,新业务不断出现,如集体土地开发、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加大等新问题的出现,“老会计”原有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造成村级财务混乱,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解决村级财务问题的对策
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各级财政对“三农”扶持的力度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的逐步发展,尽快解决村级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村级会计核算水平,已是刻不容缓。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坚持依法治村。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使其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增强基层干部的守法意识,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其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提高群众的参政意识。
2.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财权管理。要实行严格的收支预算制度,每年年初,各行政村按“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编制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經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乡镇对口部门审核,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管理。各乡镇需确定一名党政领导主管农村财务,定期听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部署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对审查清理出来的问题,及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同时可根据乡镇具体条件,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即村里不设会计,只设出纳,村级账目由乡镇有关部门代管,财务收支实行“报账制”。
3.完善财务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循。各村应联系本村的实际情况,在严格执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村民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如建立健全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账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村干部任期届满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预决算制度等,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4.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严防资产流失。首先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认真搞好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工作,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建立资产台账,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其次要完善集体资产的监管办法,认真解决好农村各业承包基数不合理、低价承包等问题,严格防止集体资产继续流失。对应收款、内部往来欠款等村级债权要做到应收尽收,保证集体资产不流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减债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
5.加强民主监督,坚持财务公开。首先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理财小组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监督小组成员和村民的监督,财务公开应当及时,特别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财务活动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民主理财小组参加,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同时,对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对搞形式主义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对不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要追究村干部的责任,注重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根据群众对财务公开内容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6.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县、乡财政部门要制定相关培训制度,通过分散或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定期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在有条件的村逐步推行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7.健全农村审计机构,加强审计监督。政府要出台加强农村审计方面的文件,明确农村审计的机构以及审计范围、任务、审计程序及职权、奖惩等,提高农村审计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促进农村审计落到实处。并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审计干部任免制度和审计制度。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根据需要,委托会计事务所开展对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或重点项目财务收支审计。
总之,只有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完善村级财务制度,逐步通过培训提高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和健全民主监督和村级财务审计,才能真正实现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规范使用,激发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村级财务;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村级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特别在“合并村”过程中有的集体资产未处置,极易导致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行为;另外,村级土地收入、各种承包收入、计生罚款甚至村民的土地补偿费、上面下达的财政专项资金、救灾救济款,都有可能被列入账外账,甚至不入账,导致集体资金的体外循环。
2.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有些地方不按规范的财务账目进行财务收支核算,而是一本流水账,使用增减法记账;也不分资金来源性质,不列明细科目,一本糊涂账;有些地方即使有相关的账册,但不按时报账,白条支出现象严重,特别是招待费和工程款未开根据税务发票,而以收据或代办条直接支付,票据入账手续不完备,甚至有的支出凭证后竟无任何附件,正是这种账务上的不规范,造成了财务移交手续的不健全,造成了村级账目的混乱,很多账目已经无法查清。
3.财务民主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大部分村虽说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但由于小组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精,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并与村干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形同虚设,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还有相当部分村还没有财务民主监督小组,更谈不上民主监督了。
4.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当前,农村村、组会计人员大都是农民身份,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会计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加上农村经济的发展,新业务不断出现,如集体土地开发、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加大等新问题的出现,“老会计”原有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造成村级财务混乱,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解决村级财务问题的对策
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各级财政对“三农”扶持的力度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的逐步发展,尽快解决村级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村级会计核算水平,已是刻不容缓。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坚持依法治村。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使其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增强基层干部的守法意识,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其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提高群众的参政意识。
2.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财权管理。要实行严格的收支预算制度,每年年初,各行政村按“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编制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經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乡镇对口部门审核,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管理。各乡镇需确定一名党政领导主管农村财务,定期听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部署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对审查清理出来的问题,及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同时可根据乡镇具体条件,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即村里不设会计,只设出纳,村级账目由乡镇有关部门代管,财务收支实行“报账制”。
3.完善财务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循。各村应联系本村的实际情况,在严格执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村民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如建立健全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账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村干部任期届满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预决算制度等,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4.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严防资产流失。首先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认真搞好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工作,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建立资产台账,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其次要完善集体资产的监管办法,认真解决好农村各业承包基数不合理、低价承包等问题,严格防止集体资产继续流失。对应收款、内部往来欠款等村级债权要做到应收尽收,保证集体资产不流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减债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
5.加强民主监督,坚持财务公开。首先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理财小组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监督小组成员和村民的监督,财务公开应当及时,特别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财务活动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民主理财小组参加,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同时,对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对搞形式主义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对不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要追究村干部的责任,注重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根据群众对财务公开内容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6.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县、乡财政部门要制定相关培训制度,通过分散或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定期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在有条件的村逐步推行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7.健全农村审计机构,加强审计监督。政府要出台加强农村审计方面的文件,明确农村审计的机构以及审计范围、任务、审计程序及职权、奖惩等,提高农村审计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促进农村审计落到实处。并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审计干部任免制度和审计制度。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根据需要,委托会计事务所开展对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或重点项目财务收支审计。
总之,只有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完善村级财务制度,逐步通过培训提高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和健全民主监督和村级财务审计,才能真正实现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规范使用,激发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