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淡水养殖作为我国渔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不但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蛋白,还为渔民与当地渔业发展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于此,从绿色生态养殖概述着手,通过研究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策略,在新型渔业养殖理念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养殖,旨在为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淡水养殖;应用策略
引言
传统淡水养殖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过度追求养殖产量、养殖苗种密度分配不合理、投饵量过大等问题,不但严重超出了水体的承载能力,还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现象,导致水产养殖生物频繁发生各种病虫害,而养殖人员为此投入了过多的防治药物,同样造成养殖水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障。因此,在新形势背景下,必须积极应用新型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1 绿色生态养殖概述
绿色生态养殖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依托于湖泊、水库、江河以及天然饲料等天然水域还原出的自然生长环境,通过有效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改善水质条件与养殖环境,同时按照某种特定的养殖方式实现水产增殖、养殖,在无公害饲料的支持下生产出绿色食品,以此整体提高绿色产品品质。绿色生态养殖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最根本目的在于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水产产品,有效提升水产养殖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比于传统集约化养殖方式,绿色生态养殖更侧重于优化生物的自然生态环境,促使其在适合自身自然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健康生长,而非通过创造人工生长环境以及投入生长剂迫使生物违背自身生长规律快速生长。
2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策略
2.1 选择适合的养殖环境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有效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前提是选择适合的养殖环境。因此,对养殖环境进行选址工作时,应以交通便利、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性能良好、土质保水性强、水源充足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养殖池塘,以此打造出最适合养殖生物自然生长的健康生态环境,真正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有效应用到养殖环境。
2.2 合理挑选养殖品种
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时,应优先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可以根据市场对养殖生物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养殖品种,尽可能以市场需求量高、经济适用性良好的养殖品种为最佳选择。与此同时,在选定养殖品种后,还需要结合其生长特性精心调整与改善养殖环境,在适应养殖生物自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模仿天然的生态环境,从而为绿色生态养殖基础的有效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选用养殖品种时,若针对其生物特性改善养殖环境时的难度较高,可以充分考虑水质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重新选择最适合的养殖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生态养殖资源,充分发挥生态立体混养的实效性作用。例如,将草鱼、鲤鱼、鲫鱼、大口鲶、花白鲢等品种进行同池混养。另一方面,无论选择何种养殖类型,都应以品质上佳的苗种为基础,以此有效提高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率,真正为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
2.3 科学选用环保饲料
作为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选择适宜的饲料并通过正确的操作进行投喂,有助于促进养殖生物健康成长、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在水产養殖过程中,应结合养殖品种的实际需求合理选用营养均衡的环保型饲料或天然无污染的经济适用型饲料,并在饲料中适当补充益生菌、酶制剂等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品质,从整体上提高养殖生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但应避免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和抗生素,以此保证绿色养殖的产品品质。此外,在养殖过程中还应精准把控投喂技术,科学衡量投饵量、投饵方法、投饵时间以及投饵次数等要素,在提高饲料循环使用率的同时将水质污染和病虫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消耗成本,真正为水产品的生产品质提供安全保障。
2.4 充分利用微生物制剂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制剂承担着重要职能,不但有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养殖环境,还能为养殖生物提供天然环保的饵料,进一步提高养殖生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尤其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与微生物制剂进行有机结合具有积极意义,可以真正意义上为养殖生物创造良好的天然生长环境。首先,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可供选择微生物制剂种类较为丰富,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微生物制剂的用途和水质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在选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时还需保证其来源渠道和质量,以此将微生物制剂的最大化效果全面体现出来。其次,在养殖过程中应用微生物制剂时,还需要结合其具体的特性选择适合的使用方式,基于有效适量原则精准把控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含量。最后,遵循连续性原则科学应用微生物制剂。在实际养殖过程应实时监测水质变化,交替性使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制剂,同时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生物絮团技术、生物膜技术等先进的辅助性手段融合应用到具体环节,从而充分发挥池塘水质环境的调节作用。
2.5 落实水质调节工作
在水产养殖工作中,必须积极落实水质调节工作,不但需要利用适合的物理、化学水质调节剂和微生物制剂进行有效调节,还可以有效应用浮动草床技术调控养殖池塘的水质。实际上,浮动草床技术是以自然界生物客观生长的规律为基础,通过人工操作将高等水生植物与改良陆生植物种植到以浮床作为媒介的养殖池塘水面,同时利用植物根部吸收、吸附功能与物种相克相生原理,消化池塘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元素以及其他有机物,从而将所得植物体脱离于水体,达到良好的净化水质效果。此外,其他诸如空心菜浮床、水葫芦浮床、水花生浮床等技术也具有显著的成本低、效果显著、可操作性强等优势,有助于在池塘水质中高效培育甲鱼、河蟹、青虾、草鱼、团头鲂等生物。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与水质调节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充分发挥绿色养殖的实用性价值。
2.6 科学防治病虫害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始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控原则,并将生态综合防治与中草药防治作为首要选择,适当加大先进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力度,通过为养殖生物创造天然的生长环境实现混养与密养的生态养殖方式,以此将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至可控范围内。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下,还应选择高效、无毒、无残留渔药的天然药物,并在确切掌握病虫害原理的基础上规范使用药品,从源头上避免滥用、盲目用药以及加大用药量的现象,同时严格遵循休药期规定禁止使用相应的渔药。
结语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合理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从整体上维持生态平衡,还能保证水产产品和绿色有机物的品质,进一步推动现代水产养殖业长远发展。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可以选择适合的养殖环境、合理挑选养殖品种、科学选用环保饲料、充分利用微生物制剂、落实水质调节工作、科学防治病虫害,树立正确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养殖理念,真正将绿色生态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养殖环节。
参考文献:
[1]张润梓.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8)
[2]吕建国.淡水养殖中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J]. 江西水产科技. 2020(03)
[3]张凤海,钱正玉.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9(13)
[4]杨丽琴.浅析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 2019(18)
作者简介:
董建国,1969年6月出生,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巨野县水产服务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淡水养殖。
(作者单位:巨野县水产服务中心)
【关键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淡水养殖;应用策略
引言
传统淡水养殖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过度追求养殖产量、养殖苗种密度分配不合理、投饵量过大等问题,不但严重超出了水体的承载能力,还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现象,导致水产养殖生物频繁发生各种病虫害,而养殖人员为此投入了过多的防治药物,同样造成养殖水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障。因此,在新形势背景下,必须积极应用新型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1 绿色生态养殖概述
绿色生态养殖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依托于湖泊、水库、江河以及天然饲料等天然水域还原出的自然生长环境,通过有效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改善水质条件与养殖环境,同时按照某种特定的养殖方式实现水产增殖、养殖,在无公害饲料的支持下生产出绿色食品,以此整体提高绿色产品品质。绿色生态养殖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最根本目的在于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水产产品,有效提升水产养殖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比于传统集约化养殖方式,绿色生态养殖更侧重于优化生物的自然生态环境,促使其在适合自身自然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健康生长,而非通过创造人工生长环境以及投入生长剂迫使生物违背自身生长规律快速生长。
2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策略
2.1 选择适合的养殖环境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有效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前提是选择适合的养殖环境。因此,对养殖环境进行选址工作时,应以交通便利、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性能良好、土质保水性强、水源充足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养殖池塘,以此打造出最适合养殖生物自然生长的健康生态环境,真正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有效应用到养殖环境。
2.2 合理挑选养殖品种
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时,应优先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可以根据市场对养殖生物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养殖品种,尽可能以市场需求量高、经济适用性良好的养殖品种为最佳选择。与此同时,在选定养殖品种后,还需要结合其生长特性精心调整与改善养殖环境,在适应养殖生物自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模仿天然的生态环境,从而为绿色生态养殖基础的有效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选用养殖品种时,若针对其生物特性改善养殖环境时的难度较高,可以充分考虑水质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重新选择最适合的养殖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生态养殖资源,充分发挥生态立体混养的实效性作用。例如,将草鱼、鲤鱼、鲫鱼、大口鲶、花白鲢等品种进行同池混养。另一方面,无论选择何种养殖类型,都应以品质上佳的苗种为基础,以此有效提高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率,真正为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
2.3 科学选用环保饲料
作为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选择适宜的饲料并通过正确的操作进行投喂,有助于促进养殖生物健康成长、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在水产養殖过程中,应结合养殖品种的实际需求合理选用营养均衡的环保型饲料或天然无污染的经济适用型饲料,并在饲料中适当补充益生菌、酶制剂等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品质,从整体上提高养殖生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但应避免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和抗生素,以此保证绿色养殖的产品品质。此外,在养殖过程中还应精准把控投喂技术,科学衡量投饵量、投饵方法、投饵时间以及投饵次数等要素,在提高饲料循环使用率的同时将水质污染和病虫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消耗成本,真正为水产品的生产品质提供安全保障。
2.4 充分利用微生物制剂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制剂承担着重要职能,不但有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养殖环境,还能为养殖生物提供天然环保的饵料,进一步提高养殖生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尤其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与微生物制剂进行有机结合具有积极意义,可以真正意义上为养殖生物创造良好的天然生长环境。首先,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可供选择微生物制剂种类较为丰富,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微生物制剂的用途和水质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在选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时还需保证其来源渠道和质量,以此将微生物制剂的最大化效果全面体现出来。其次,在养殖过程中应用微生物制剂时,还需要结合其具体的特性选择适合的使用方式,基于有效适量原则精准把控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含量。最后,遵循连续性原则科学应用微生物制剂。在实际养殖过程应实时监测水质变化,交替性使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制剂,同时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生物絮团技术、生物膜技术等先进的辅助性手段融合应用到具体环节,从而充分发挥池塘水质环境的调节作用。
2.5 落实水质调节工作
在水产养殖工作中,必须积极落实水质调节工作,不但需要利用适合的物理、化学水质调节剂和微生物制剂进行有效调节,还可以有效应用浮动草床技术调控养殖池塘的水质。实际上,浮动草床技术是以自然界生物客观生长的规律为基础,通过人工操作将高等水生植物与改良陆生植物种植到以浮床作为媒介的养殖池塘水面,同时利用植物根部吸收、吸附功能与物种相克相生原理,消化池塘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元素以及其他有机物,从而将所得植物体脱离于水体,达到良好的净化水质效果。此外,其他诸如空心菜浮床、水葫芦浮床、水花生浮床等技术也具有显著的成本低、效果显著、可操作性强等优势,有助于在池塘水质中高效培育甲鱼、河蟹、青虾、草鱼、团头鲂等生物。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与水质调节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充分发挥绿色养殖的实用性价值。
2.6 科学防治病虫害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始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控原则,并将生态综合防治与中草药防治作为首要选择,适当加大先进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力度,通过为养殖生物创造天然的生长环境实现混养与密养的生态养殖方式,以此将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至可控范围内。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下,还应选择高效、无毒、无残留渔药的天然药物,并在确切掌握病虫害原理的基础上规范使用药品,从源头上避免滥用、盲目用药以及加大用药量的现象,同时严格遵循休药期规定禁止使用相应的渔药。
结语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合理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从整体上维持生态平衡,还能保证水产产品和绿色有机物的品质,进一步推动现代水产养殖业长远发展。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可以选择适合的养殖环境、合理挑选养殖品种、科学选用环保饲料、充分利用微生物制剂、落实水质调节工作、科学防治病虫害,树立正确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养殖理念,真正将绿色生态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养殖环节。
参考文献:
[1]张润梓.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8)
[2]吕建国.淡水养殖中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J]. 江西水产科技. 2020(03)
[3]张凤海,钱正玉.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9(13)
[4]杨丽琴.浅析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 2019(18)
作者简介:
董建国,1969年6月出生,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巨野县水产服务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淡水养殖。
(作者单位:巨野县水产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