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应该围绕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动力、创新的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條件,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9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对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越发重视。而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本身的优势。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完善教学模式,创建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首要工作在于教师能否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自身是否具有创新精神。高中数学教师在深入研究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有意识地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二、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的发展史表明,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进展,常常是以数学家的直觉思维为先导,以艰难曲折的探索发现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挫折与失败,喜悦与苦恼,是数学家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完美结合与体现。但作为教材却无法把这些都编写进去,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套以定义、定理、公理编织的近乎完美的逻辑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尽可能地再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方法的获取以及数学方法的选择过程。同时教师更应努力展示自己的真实思维过程,特别是思考方法的选择过程,尝试过程。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注重归纳、类比、直觉和演绎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注重启发学生怀疑的精神,珍视学生的疑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找好适合学生的课题。突出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指导,加强示范和引导,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从中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实行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之外,还需要结合高中数学的内容和特点,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创建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帮助。比如,在讲解“抛物线”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情境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习的抛物线知识,以此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提供基础;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篮球运动员比赛投篮的画面,可以选择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篮球运动员,以此集中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篮球运动员在投篮时,篮球的运行轨迹是什么?由于学生已经对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回顾,所以更加容易想到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就是抛物线,此时教师也就可以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中。由此可知,通过采取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巩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开展及时有效的观察指导
观察,不仅是学生学习取得收获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创造力。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和学习,最终提升自身能力。首先,在学生观察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观察属于一个过程,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提供有效指导,以此使学生的观察有所收获。比如,教师可以传授学生观察方法,明确观察顺序等等。其次,注重观察后的总结反思。学生在观察结束之后,还需要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好总结工作,同时提出一些反思性总结,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进一步提升等等。学生观察能力有所提升,必将会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设置开放式的问题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发散性思维是我国学生比较缺乏的。主要是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采取单一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深度也比较浅显。因此,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束缚,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精心设计问题,保证问题具有开放性,并且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比如,在讲解几何理论知识点时,由于几何题具有多种解题方式,每一名学生具有不同的空间感,所以针对相同的问题,学生具有不同的分析角度,解题方式也会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学生思考维度有所拓展,教师有必要结合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拓展更宽阔的思路,在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中,有效地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六、拓延学生学习空间
现在不少学校,课程从早到晚,作业又多得做不完,试问,学生还有什么主体性可发挥,有什么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外话动为载体,离开了时间的保证,又哪里去寻找这样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扎实抓好课堂实效,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科学运筹,高效利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自愿性、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课外活动,拓宽教育领域。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向社会实践求新知,延展学习空间。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够取得效果的,还需要教学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注重教学总结与反思。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数学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革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7.
[2]罗超媚.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研,2012(58):93.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9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对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越发重视。而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本身的优势。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完善教学模式,创建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首要工作在于教师能否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自身是否具有创新精神。高中数学教师在深入研究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有意识地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二、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的发展史表明,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进展,常常是以数学家的直觉思维为先导,以艰难曲折的探索发现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挫折与失败,喜悦与苦恼,是数学家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完美结合与体现。但作为教材却无法把这些都编写进去,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套以定义、定理、公理编织的近乎完美的逻辑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尽可能地再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方法的获取以及数学方法的选择过程。同时教师更应努力展示自己的真实思维过程,特别是思考方法的选择过程,尝试过程。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注重归纳、类比、直觉和演绎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注重启发学生怀疑的精神,珍视学生的疑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找好适合学生的课题。突出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指导,加强示范和引导,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从中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实行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之外,还需要结合高中数学的内容和特点,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创建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帮助。比如,在讲解“抛物线”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情境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习的抛物线知识,以此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提供基础;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篮球运动员比赛投篮的画面,可以选择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篮球运动员,以此集中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篮球运动员在投篮时,篮球的运行轨迹是什么?由于学生已经对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回顾,所以更加容易想到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就是抛物线,此时教师也就可以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中。由此可知,通过采取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巩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开展及时有效的观察指导
观察,不仅是学生学习取得收获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创造力。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和学习,最终提升自身能力。首先,在学生观察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观察属于一个过程,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提供有效指导,以此使学生的观察有所收获。比如,教师可以传授学生观察方法,明确观察顺序等等。其次,注重观察后的总结反思。学生在观察结束之后,还需要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好总结工作,同时提出一些反思性总结,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进一步提升等等。学生观察能力有所提升,必将会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设置开放式的问题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发散性思维是我国学生比较缺乏的。主要是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采取单一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深度也比较浅显。因此,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束缚,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精心设计问题,保证问题具有开放性,并且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比如,在讲解几何理论知识点时,由于几何题具有多种解题方式,每一名学生具有不同的空间感,所以针对相同的问题,学生具有不同的分析角度,解题方式也会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学生思考维度有所拓展,教师有必要结合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拓展更宽阔的思路,在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中,有效地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六、拓延学生学习空间
现在不少学校,课程从早到晚,作业又多得做不完,试问,学生还有什么主体性可发挥,有什么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外话动为载体,离开了时间的保证,又哪里去寻找这样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扎实抓好课堂实效,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科学运筹,高效利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自愿性、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课外活动,拓宽教育领域。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向社会实践求新知,延展学习空间。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够取得效果的,还需要教学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注重教学总结与反思。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数学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革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7.
[2]罗超媚.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研,2012(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