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今年7月开始,微软逐渐将MSN系列的网络服务系统升级并更名为Windows Live,此外,还以Live为标识整合开发了一系列在线网络服务。自此,延用7年之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的MSN正在淡出舞台。这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故事,令MSN难逃“七年之痒”的命运呢?
今年7月9日,MSN 8.0 beta版本的用户收到微软发出的版本升级通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升级除将新增多种功能以外,微软沿用7年之久的经典网络实时通讯工具品牌MSN Messenger也要更名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
8月2日,全新改版的Windows Live Spaces也代替原来的MSN Space正式上线。至此Windows Live开始全线出击,准备逐渐接替并取代MSN在全球网民用户心目中的影响力。
在过去的七年里,MSN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网络即时通讯市场上,MSN拥有5.386亿全球用户,排名第一;Google4.958亿,排名第二;雅虎4.802亿,排名第三。而MSN Space自2004年创建以来,在短短18个月里就达到了1300万用户,服务于1.23亿网民,每秒大约有300万访问量。用户每天上传600万张照片,每九天就会耗费1TB的存储空间,MSN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办公室白领及时通讯网络工具的代表。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微软将延用了7年之久的王牌弃之不用,转而启用全新的Windows Live品牌标识呢?难道真的是七年之痒的无奈和产品更新的需要么?其实微软自然有其战略计划和眼光,绝非简单产品升级或品牌更替。
“互联网”第二波 微软何去何从
1995年,针对Natscape的冲击,微软意识到浏览器的重要性,盖茨发出了轰动一时的“互联网大潮”的备忘邮件,随后开发出IE作为Windows的一部分,击败网景,重新占领了市场。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1年后,微软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变的互联网环境。随着软件服务化、开放源代码、Web 2.0等影响力的扩大,微软面临的是一个与PC时代完全不同的市场。目前,微软包括搜索、门户和企业服务软件等在内的几大业务,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在线广告市场中,微软大约只占10%强,而Google的份额达到了30%以上;在美国的搜索引擎市场,Google和雅虎的市场份额则分别增长至49%和22%;MSN则从14%下降到了11%。
虽然,从总体盈利上来看微软还是遥遥领先的:截至六月底微软的营业收入为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为28.3亿美元;Google营业收入为24.6亿美元,净利润为7.21亿美元。微软的营业收入大约为Google的4.8倍。但是,微软的净利润只是Google的3.9倍,而且微软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4%,Google则比去年同期增长77%!
看来,微软原先赖以生存的软件服务模式在新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疲态,微软又到了该运筹帷幄的时候了。
全新“Live”战略
Google七年创造了一个互联网的神话。面对后起之秀的威胁,微软当然无法容忍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被觊觎。如同当年对Natscape的后起直追,目前微软正在行动着,虽然动作上慢了半拍,但近来反击之拳频频发出。
从软件业转为服务业,是微软制定的战略目标。去年9月,微软大规模改组企业架构,将原来的7大部门合并为3大部门,除了以Office为核心的商业部门和以Xbox为核心的娱乐及设备部门以外,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部门就是平台与服务部门,主要由原来的Windows和MSN合并而成。随后,微软Live战略逐渐浮出水面。
Live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将微软原来的软件业网络化,即用户通过网络来实现以前必须通过软件才能实现的服务。也就是说今后用户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连接上网,就能体验到之前只能在当地机享用的服务,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搭配软件,将个人体验的效用最大化。
Live战略有两大特点:一是基于网络,二是整合,分为三个部分:Windows和Windows Live、 Office和Office Live以及X-box和X-box Live。其中Windows Live主要针对个人用户,Office针对企业用户,X-box则专攻娱乐服务。
盖茨说:“我们的目标是让Windows、Office和Xbox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客户在工作、家庭和游戏中的活力。”通过Live战略,微软将自己的核心业务进一步与互联网结合,并抓住了Web2.0时代下互联网的特点,将MSN部门整合到核心平台中来,Windows Live 和Office Live、Xbox Live一起共同构建了“Windows +互联网”的全新业务平台。
新Live战略要用“软件+服务”的战略大一统,全面迎战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微软也要从软件老大的身份逐渐转向网络服务巨头了。
Windows Live——Web2.0“无间体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迎来了网络社会化、大众化的Web2.0时代, 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更为复杂而精彩的网络世界。Web2.0的本质是“参与式架构”, 它不仅推动了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变革, 而且促成了互联网新应用模式的建立,带动起新一轮前景无限的互联网经济的商机。
微软作为Live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Windows Live是一项颇富雄心的计划,几乎涵盖了Web2.0时代网络服务的方方面面。它集成了搜索、博客、RSS、即时通讯、电子邮件、SNS以及各类信息服务甚至电子商务,将一个可定制的信息门户打包送给了用户,并简化了一切服务转换的技术手续,如BSP和RSS阅读器。甚至不需要考虑硬盘和内存,只要连接上网,Windows Live都能帮用户全部搞定。
微软的这一系列动向,其实都是建立在Web 2.0时代“以人为本”的核心基础之上的。新产品处处体现出个性化、人性化、社会网络联系(Social Net-Working)、服务整合和便捷操作的特点,微软称之为“无间体验”(Seamless Experience)。
“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用户身上而不是竞争对手身上。客户研究表明人们非常看重与自己在意的人保持联络的那种‘无间状态’。我们的产品和市场战略都基于对此的深刻理解。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将IM、Mail和Space‘无间’地联系了起来,用户可以时刻保持社交联络的更新。通过我们的服务,用户可以和他们最亲密的朋友保持联系。”微软MSN产品市场部经理Moz Hussain说:“如果我们赢得了用户的欢心,我们就能赢得市场。”
Live究竟能不能“活”?
有着7年历史的MSN真的就将这样离我们远去吗?至少目前,微软还是采取Windows Live和MSN双品牌并举的策略,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MSN主要发挥门户网站的作用,提供被编排过的信息,下设有msn.com;而Windows Live则提供用户自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设计、建造自己的互联网应用平台。基于服务侧重点的不同,两者的盈利模式也有很大的区别,MSN靠的是门户网站的线上广告,而Windows Live则主要靠个人消费业务。
虽然Windows Live和MSN的业务各不相同,但Windows Live的推出仍然令微软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来很多用户对微软这次突如其来的升级颇为不满,对新操作界面的不习惯也引来很多抱怨。但最主要的争议还是集中在MSN和Windows Live的混淆上,不少人认为,Windows Live品牌会抹煞MSN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价值。
究竟这样做是对是错,或许微软自己都还不太清楚。但形势所迫,微软也不得不放手一搏了。
相关链接
Microsoft Live 全景图
Find and Discover Information:个人信息获取
- Live.com(个性化信息门户)
- Windows Live Search(个性化搜索)
Enhance and Deepen Relationships:个人信息管理
- Windows Live Mail(邮件)
- Windows Live Messenger(及时通讯)
- Windows Live Favorites(在线书签)
- Windows Live for Mobile Devices(Live服务的移动设备支持)
Explore and Find New Interests:社会化网络
- Social Networking(社交网络)
- Windows Live Spaces(Blog)
Protection and Performance:安全与维护
- Windows Live Safety Center(在线安全中心)
- Windows OneCare Live(在线系统维护)
- Integrated Protection(Live服务的安全防护)
Microsoft Office Live:中小企业在线发布及管理系统
- Microsoft Office Live Basics(类似于企业Blog)
- Microsoft Office Live Essentials(增加企业邮局以及文档、客户、项目管理等功能)
- Microsoft Office Live Collaboration(增加公司内部网功能)
Xbox Live:Xbox游戏在线服务
- Xbox Live Marketplace(交易中心)
- Ubiquitous Voice Chat(语音聊天)
- Gamer Profile(玩家档案)
- Xbox Live Arcade on Xbox 360(游戏的在线下载及购买服务)
今年7月9日,MSN 8.0 beta版本的用户收到微软发出的版本升级通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升级除将新增多种功能以外,微软沿用7年之久的经典网络实时通讯工具品牌MSN Messenger也要更名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
8月2日,全新改版的Windows Live Spaces也代替原来的MSN Space正式上线。至此Windows Live开始全线出击,准备逐渐接替并取代MSN在全球网民用户心目中的影响力。
在过去的七年里,MSN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网络即时通讯市场上,MSN拥有5.386亿全球用户,排名第一;Google4.958亿,排名第二;雅虎4.802亿,排名第三。而MSN Space自2004年创建以来,在短短18个月里就达到了1300万用户,服务于1.23亿网民,每秒大约有300万访问量。用户每天上传600万张照片,每九天就会耗费1TB的存储空间,MSN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办公室白领及时通讯网络工具的代表。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微软将延用了7年之久的王牌弃之不用,转而启用全新的Windows Live品牌标识呢?难道真的是七年之痒的无奈和产品更新的需要么?其实微软自然有其战略计划和眼光,绝非简单产品升级或品牌更替。
“互联网”第二波 微软何去何从
1995年,针对Natscape的冲击,微软意识到浏览器的重要性,盖茨发出了轰动一时的“互联网大潮”的备忘邮件,随后开发出IE作为Windows的一部分,击败网景,重新占领了市场。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1年后,微软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变的互联网环境。随着软件服务化、开放源代码、Web 2.0等影响力的扩大,微软面临的是一个与PC时代完全不同的市场。目前,微软包括搜索、门户和企业服务软件等在内的几大业务,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在线广告市场中,微软大约只占10%强,而Google的份额达到了30%以上;在美国的搜索引擎市场,Google和雅虎的市场份额则分别增长至49%和22%;MSN则从14%下降到了11%。
虽然,从总体盈利上来看微软还是遥遥领先的:截至六月底微软的营业收入为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为28.3亿美元;Google营业收入为24.6亿美元,净利润为7.21亿美元。微软的营业收入大约为Google的4.8倍。但是,微软的净利润只是Google的3.9倍,而且微软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4%,Google则比去年同期增长77%!
看来,微软原先赖以生存的软件服务模式在新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疲态,微软又到了该运筹帷幄的时候了。
全新“Live”战略
Google七年创造了一个互联网的神话。面对后起之秀的威胁,微软当然无法容忍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被觊觎。如同当年对Natscape的后起直追,目前微软正在行动着,虽然动作上慢了半拍,但近来反击之拳频频发出。
从软件业转为服务业,是微软制定的战略目标。去年9月,微软大规模改组企业架构,将原来的7大部门合并为3大部门,除了以Office为核心的商业部门和以Xbox为核心的娱乐及设备部门以外,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部门就是平台与服务部门,主要由原来的Windows和MSN合并而成。随后,微软Live战略逐渐浮出水面。
Live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将微软原来的软件业网络化,即用户通过网络来实现以前必须通过软件才能实现的服务。也就是说今后用户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连接上网,就能体验到之前只能在当地机享用的服务,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搭配软件,将个人体验的效用最大化。
Live战略有两大特点:一是基于网络,二是整合,分为三个部分:Windows和Windows Live、 Office和Office Live以及X-box和X-box Live。其中Windows Live主要针对个人用户,Office针对企业用户,X-box则专攻娱乐服务。
盖茨说:“我们的目标是让Windows、Office和Xbox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客户在工作、家庭和游戏中的活力。”通过Live战略,微软将自己的核心业务进一步与互联网结合,并抓住了Web2.0时代下互联网的特点,将MSN部门整合到核心平台中来,Windows Live 和Office Live、Xbox Live一起共同构建了“Windows +互联网”的全新业务平台。
新Live战略要用“软件+服务”的战略大一统,全面迎战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微软也要从软件老大的身份逐渐转向网络服务巨头了。
Windows Live——Web2.0“无间体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迎来了网络社会化、大众化的Web2.0时代, 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更为复杂而精彩的网络世界。Web2.0的本质是“参与式架构”, 它不仅推动了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变革, 而且促成了互联网新应用模式的建立,带动起新一轮前景无限的互联网经济的商机。
微软作为Live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Windows Live是一项颇富雄心的计划,几乎涵盖了Web2.0时代网络服务的方方面面。它集成了搜索、博客、RSS、即时通讯、电子邮件、SNS以及各类信息服务甚至电子商务,将一个可定制的信息门户打包送给了用户,并简化了一切服务转换的技术手续,如BSP和RSS阅读器。甚至不需要考虑硬盘和内存,只要连接上网,Windows Live都能帮用户全部搞定。
微软的这一系列动向,其实都是建立在Web 2.0时代“以人为本”的核心基础之上的。新产品处处体现出个性化、人性化、社会网络联系(Social Net-Working)、服务整合和便捷操作的特点,微软称之为“无间体验”(Seamless Experience)。
“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用户身上而不是竞争对手身上。客户研究表明人们非常看重与自己在意的人保持联络的那种‘无间状态’。我们的产品和市场战略都基于对此的深刻理解。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将IM、Mail和Space‘无间’地联系了起来,用户可以时刻保持社交联络的更新。通过我们的服务,用户可以和他们最亲密的朋友保持联系。”微软MSN产品市场部经理Moz Hussain说:“如果我们赢得了用户的欢心,我们就能赢得市场。”
Live究竟能不能“活”?
有着7年历史的MSN真的就将这样离我们远去吗?至少目前,微软还是采取Windows Live和MSN双品牌并举的策略,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MSN主要发挥门户网站的作用,提供被编排过的信息,下设有msn.com;而Windows Live则提供用户自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设计、建造自己的互联网应用平台。基于服务侧重点的不同,两者的盈利模式也有很大的区别,MSN靠的是门户网站的线上广告,而Windows Live则主要靠个人消费业务。
虽然Windows Live和MSN的业务各不相同,但Windows Live的推出仍然令微软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来很多用户对微软这次突如其来的升级颇为不满,对新操作界面的不习惯也引来很多抱怨。但最主要的争议还是集中在MSN和Windows Live的混淆上,不少人认为,Windows Live品牌会抹煞MSN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价值。
究竟这样做是对是错,或许微软自己都还不太清楚。但形势所迫,微软也不得不放手一搏了。
相关链接
Microsoft Live 全景图
Find and Discover Information:个人信息获取
- Live.com(个性化信息门户)
- Windows Live Search(个性化搜索)
Enhance and Deepen Relationships:个人信息管理
- Windows Live Mail(邮件)
- Windows Live Messenger(及时通讯)
- Windows Live Favorites(在线书签)
- Windows Live for Mobile Devices(Live服务的移动设备支持)
Explore and Find New Interests:社会化网络
- Social Networking(社交网络)
- Windows Live Spaces(Blog)
Protection and Performance:安全与维护
- Windows Live Safety Center(在线安全中心)
- Windows OneCare Live(在线系统维护)
- Integrated Protection(Live服务的安全防护)
Microsoft Office Live:中小企业在线发布及管理系统
- Microsoft Office Live Basics(类似于企业Blog)
- Microsoft Office Live Essentials(增加企业邮局以及文档、客户、项目管理等功能)
- Microsoft Office Live Collaboration(增加公司内部网功能)
Xbox Live:Xbox游戏在线服务
- Xbox Live Marketplace(交易中心)
- Ubiquitous Voice Chat(语音聊天)
- Gamer Profile(玩家档案)
- Xbox Live Arcade on Xbox 360(游戏的在线下载及购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