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互动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存在工作目标、对象、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双向作用的契合区域。坚持以人为本、方向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等融合原则,从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等角度,推动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有利于形成合力育人的协同性。
  关键词: 协同理论 高职院校 团建 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的契合
  推进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协同互动,必须找准二者的契合区域。“契合”指的是一种相称、适应或胜任的状态,源于互动心理学,强调的是双向的作用。这里,我们可将契合分为一致性契合和互补性契合两个层次。一致性契合即同质性,是指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特征的一致性程度,为团建和人才培养的协同互动提供了可能性,使二者相互支撑、互为动力;互补性契合是指团建可以提供人才培养工作的某些需求,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为团建提供某些需求,二者具有互补性。
  (一)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一致性契合
  第一,工作目标的契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这不仅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而且凝聚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关于学校共青团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共青团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促进青年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4年11月,在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鲁昕提出,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一技之长,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这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明了方向,概况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包含了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学工作和素质教育两大方面。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都是围绕“以德树人”这一育人中心的相互支撑的工作体系,二者均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服务,具有目标指向的统一性。
  第二,工作目标的契合决定了二者工作对象、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契合。在高职院校,约80%以上的学生是共青团员,也是共青团的工作对象。人才培养工作面向的是学校全体学生。显然,二者的工作对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高校团建包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重要工作内容,人才培养工作囊括了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内的素质教育,故二者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呈现出一致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不但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而且覆盖全部教学、实践活动,这几乎就是大学生成才的过程,即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也是共青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高职院校团建和人才培养工作都需要通过教育管理与服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最终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体现出二者工作效果和落脚点的一致。[1]
  (二)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存在互补性契合
  第一,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政治、组织、队伍、活动、情感和信息等独特优势,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直接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一是高职院校团建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人才资源。建立和依靠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这支学生工作队伍,吸纳一批思想过硬、能力较强、作风正派的青年学生团干,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联系、服务和引导,依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人才观,为团干部及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育人主体资源。二是高职院校团建为人才培养工作构建了系统化的育人框架。团建以学校团委为节点,发挥教工团干、辅导员、班主任对大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以二级学院团委或者系团总支为节点,直接负责实施开展青年团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团支部为节点,开展青年团员的自我教育与主题实践活动,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提供平台。
  第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是高校团建的外在表现,彰显着团建的工作水平和效果。一是人才培养工作为团建工作的推进提供专业师资支持。人才培养工作的教育资源是团建工作的有力支撑,高职院校团建工作可以充分运用这些丰富资源教育、培养青年团员。在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科技学术节、青马工程等共青团的品牌项目的实施中,均需要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在专业知识强化和提升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实践能力和政治理论基础。二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对其团建工作水平的最好检验,成为衡量团建工作的重要尺度。高职院校团建只有始终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全面发展纳入育人体系;发挥团建的思想引领功能,大力倡导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并重理念;发挥团建的文化引领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校园氛围;发挥团建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功能,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协同融合的实现途径
  实践中,团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之间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和预期效果的取得需要长期努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在高职院校,团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团建工作的不规范影响了团建工作成效,制约了团建对人才培养推动作用的发挥;教学科研等相关部门对团建工作参与度不高,未形成团建与人才培养合力。总之,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协同互动需进一步加深。
  (一)把握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协同互动的基本要素
  实现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协同互动,需把握好协同的结构元素,合理确立互动的运行方式。一是协同互动的主体。团建工作的主体是教工团干、教工团员、学生团干、学生团员等;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直接育人者的全体教职员工,又包括能够发挥相互影响作用的大学生。因此,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都是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的主体。二是协同互动的维度。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之间所存在的契合区域,并不是二者工作内容的简单交集或抽象的存在,而是具有制度、资源和行为三个维度。因此,在协同互动的过程中,高校需全方位调动二者在制度建设、资源利用和主体行为等方面的资源,以创造良性互动环境。三是协同互动的载体。高职院校团建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协同互动中,需依托一定的中介载体,具体可细化为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实践平台、宣传平台、活动建设平台与课程建设平台等。在高职院校团建和人才培养的互动中,着眼于从细节入手,将互动具体化,在各平台的营造互动氛围,直接影响高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的效果。   (二)建立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协同互动的运行方式
  第一,建立和形成二者协同互动的动力机制。首先,要建立与全校共同参与的利益驱动机制。高职院校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在实际运行中涉及不同的部门主体,各部门主体之间存在主要工作任务与工作利益的差异性,这势必会出现合力削弱的情形。为营造团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要制定相应的利益配套机制,对于需多部门合力完成的项目,给以政策倾斜,形成高度协同性,减少部门之间的中隔阂。比如,专业教师指导共青团品牌项目创新创业大赛时,学校能计算其课时量,能对于获得的成果给以必要奖励,这样既调动了教师参与团建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团建项目完成得更有质量。其次,要有着眼隐形互动力量的心理推动机制。内因决定事物发展方向。育人工作以人为工作的主体,主体心理即内因往往影响对工作的参与度。因此,要更好调动个人主体参与互动,就需要统一互动主体的心理。学校应明确“立德树人”是各项工作的共同目标,从学校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树立起协同育人的心理准备,使全体教职员工均从心底接受学校协同育人的决心,营造润物无声的隐性推动环境,提升个人主体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再次,要树立协同互动执行力的政令推动机制。政令机制以其相对的强制力,成为学校事务得以展开及规范的一项保障。学校决策层在推动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的过程中,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并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政令畅通,将有力推进团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协同互动。
  第二,建立和形成二者协同互动的运行机制。高职院校要不断认识影响和制约二者协同互动的各种因素,找准融合的重点方向,依据二者契合搞好整体规划,形成协同合作、资源统筹、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运行机制。首先,二者的互动应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从“现实的人”出发,坚持以充分尊重人的需要和个性、激发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二者的互动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协同互动的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高校事业发展的实践,培育大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偏离轨道。再次,二者的互动要着眼于“整体性”原则,着力使互动系统中的各要素、各环节性形成统一整体,相互协调、统筹一致、多方联动,提升高职团建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合力等,如做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学校管理的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引导的整体性、资源互补的整体性等[2]。
  参考文献:
  [1]毕淑敏,王洪志.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关系研究[J].辽宁警专学报,2014(5):3.
  [2]夏富生,胡兴详.论高校共青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5.
  基金项目:2015-2016年度广东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2015C040)
其他文献
摘 要: 清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汉书杂志》对《汉书》用力颇多,该书校订古书的讹误,疏解前人的疑义,对校勘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阅读或整理古籍也有极大帮助。中华书局《汉书》点校本引此共计90条,数量仅次于引钱大昭。《汉书补注》则对王念孙的观点几乎全部引用。《汉语大词典》亦引用其观点多达几十条,足见其重要性。因此,对《汉书杂志》进行系统性和专门性的研究显然很有必要。笔者以上海古籍出版社20
本文提出一种鲁棒低秩近似算法(ROLA)来学习标注者之间潜在的相似性,进而解决标注数据集中的噪声。ROLA通过构造一个低秩矩阵模型,来捕获标签中的潜在相关信息,与问题的潜在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ROLA在四个数据集上的准确率最高。并且与现有算法相比,在优化时间上也存在相应优势。
研究了茂金属催化乙烯-丁烯-1共聚物mPE和LDP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测定了一系列共混物的稳态剪切粘度和动态粘弹性, 用改进Cross模型拟合实验数据. mPE的零切粘度η0较小, 从
<正>目前通用小型汽油机(以下简称小型汽油机)作为日常作业工具,已悄然地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农林植保机械、小型农机具、园林机械、发电机组、建筑机械、舷外机械等的配套动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5月24日在京正式启动。该中心将成为落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及相关合作项目的主要实施机构和技术支撑力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对外交流合作的
摘 要: 针对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习得的问题,本文具体探讨了影响儿童母语习得的五大因素,即:生理遗传因素、语言环境因素、认知发展因素、语言形式差异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希望对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包括母语能力和第二语言能力)有所启示。  关键词: 学前儿童 母语习得 主要因素  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如何获得的?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习得?以斯金纳(B.F.Skinner)为代表的“刺激-反应论”、以